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宇宙学认为,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是“无中生有”;而辩证唯物主义主张物质不生不灭,“时空无限”。法轮功之所以使一些高级知识分子上当,就因为科学与哲学的这种“不一致”。其实,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无中生有”应理解为在物质性的“绝对真空”中产生了宇宙。由此可以看出,单纯的“科学教育”不可能避免迷信,这就要求科学家努力学习哲学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用以指导科研和科普工作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老子宇宙观并没有得到知识性的注解.在科技昌明的时代,尝试用宇宙大爆炸理论、量子理论、天文观测资料,可以对老子宇宙观中的道生万物、大道无形、宇宙循环、有无相生等观点作出较好的科学诠释.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子的宇宙思想在现代科学中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科学问题哲学解提出的根据与诱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冠军 《齐鲁学刊》2002,3(1):68-73
科学问题的哲学解作为一个新范畴 ,被提出的主要理论根据是恩格斯和爱因斯坦等人的有关论述 ,被提出的主要事实根据是类似于大爆炸宇宙学说和“毛粒子”假说等普遍存在于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学说、假说、预见等 ,被提出的直接的诱导性原因是对“科学终结”论的质疑。因此 ,科学问题哲学解的提出是科学发展的要求和时代进步的结晶  相似文献   

4.
卢新文 《东岳论丛》2012,33(5):188-190
“循环宇宙”是由无数个循环周期构成的宇宙.这种意义上的宇宙,可名之为“总宇宙”;而“一个循环周期”意义上的宇宙,可名之为“个宇宙”.“个宇宙”有始有终,是有限宇宙.大爆炸(或大反弹)既是前一个“个宇宙”的终结,也是后一个“个宇宙”的开始.“个宇宙”的宏观循环过程是:大爆炸(或大反弹)——膨胀—大反缩——收缩——大挤压——大爆炸(或大反弹).这个过程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总宇宙”无始无终,是无限宇宙.其无限性体现在“个宇宙”的“无数”之中.用哲学的语言说就是:循环宇宙是有始有终和无始无终、有限和无限的对立统一体.  相似文献   

5.
《新华文摘》1998年第2期转摘了《求是学刊》所载陶同同志的《世界本原:非哲学命题》(下称“陶文”),1999年第 11期又转摘了《湖北社会科学》所载尹良同志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评〈世界本原:非哲学命题〉》(下称“尹文”)。这两篇文章就“世界本原”问题发表了不同观点。陶文对“世界本原”问题从科学发展史角度进行考察后认为它是“具体科学——宇宙学研究的命题”,而“非哲学命题”,并明确提出“世界本来就无所谓什么本原不本原的问题”,“哲学是人类的哲学”,“今天的人类哲学应当确立新的研究对 …  相似文献   

6.
戴震哲学思想新论葛荣晋,屈桂英戴震是我国十八世纪一位著名的唯物论哲学家,本文拟就如何揭示他的唯物论思想体系及其内在逻辑结构,发表一孔之见.一“万物本于气”的天道观戴震的唯物论哲学思想体系,是以他的“一气分化论”为基石.在回答宇宙万物本原这一根本问题时...  相似文献   

7.
本体论、认识论的矛盾与当代哲学的发展──“自我中心困境”问题的提出王德一古希腊罗马直到近代以来的传统哲学有两大重要的理论支柱,一是对宇宙事物本原或本质的深信不疑,认为无论事物如何纷繁复杂,它都有一个“始由出者”,有一个作为其根本本质的东西;二是坚信,...  相似文献   

8.
道家是中国哲学史上最早对宇宙本原进行探究的学派。道家各派都以“道论”作为理论的基础。在“道论”基础上的自然无为精神、柔静精神、超越精神、批判精神、开放精神是道家基本精神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爱因斯坦的“宇宙宗教”及其科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因斯坦的“宇宙宗教”及其科学价值周德海爱因斯坦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又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哲学家。对他的科学思想和哲学思想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智慧,促进科学和哲学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本文拟通过对爱因斯但的宇宙宗教的研究,揭示爱因斯但的...  相似文献   

10.
陶富源 《东岳论丛》2002,23(2):97-99
物质世界是无限的 ,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大爆炸宇宙学主张宇宙有一个开端 ,然而这只是关于“我们的宇宙”起源的一种描述 ,并没有否定物质世界的无限性。物质世界的无限性 ,是一个通过对有限物质形态的不断超越而不断展开的无限性。  相似文献   

11.
论恩格斯关于哲学终结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长福 《学术研究》2002,4(11):38-43
本文系统论述了恩格斯关于哲学终结的思想。恩格斯的哲学思想包含两个理论层面 ,一是以“哲学终结”为轴心的元理论 ,二是以“哲学基本问题”为轴心的对象理论。恩格斯认为 ,以思辨的方式构造自然和历史规律体系的哲学在黑格尔那里已走到尽头 ,而包括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在内的实证科学则已发展到了足以提供世界联系和运动之总体图像的程度 ,用实证科学取代哲学去认识外部世界的规律已势在必行 ,哲学终结的时代由此来临。这种终结是一种有限终结 ,哲学还可以在思维领域活动。  相似文献   

12.
周文杰  周红路 《理论界》2009,(12):186-187
高等教育学作为科学必须“循证”,遵循脑科学研究实证,按照规律办事;同时又是哲学,必须“寻根”,追寻中国哲学的思想根源,汲取精神力量,“循证”与“寻根”揭示了高等教育新理念,呈现了高等教育的真谛。  相似文献   

13.
实证科学和唯物辩证法是理解唯物史观的重要概念,关于二者关系的争论几乎贯穿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但理论争鸣反而强化了实证科学与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哲学语汇中的实证科学与唯物辩证法,根本上是理解唯物史观的方法论革命和方法论内核.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吸收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合理成分,通过方法论革命创立唯物史观.现实的社会历史是唯物史观的立足地,实证科学和唯物辩证法构成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内核:一方面,唯物史观以经验事实为基础,通过科学抽象把握现象背后的规律;另一方面,唯物史观从方法论层面“倒置”黑格尔辩证法,以科学理论和经验事实为依据揭示自然、历史和认识的辩证性质.方法 论革命使唯物史观摆脱思辨而获得彻底的革命性,在科学认识社会历史的基础上为无产阶级提供了新哲学.唯物史观既不是实证主义,也不是追求某种至高存在的思辨哲学,更不是对二者的调和.  相似文献   

14.
“气”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范畴,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在回答世界本原、发展动因等重大问题上所交出的一份优秀答卷。可惜这一重要范畴在现代的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研究中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我认为,造成这一状况的重要原因,是人们对气论的实证基础产生了误解。本文试就此作以分析。实证指什么?如果对实证做较宽泛的理解,它指的是:知识应该是对实在的、确定的现象的描述和分析。近代自然科学强调对经验现象的观察、实验、分析,要求知识的确实性或实证性,与空洞、荒诞的宗教迷信相对立。按实证的标准,对经验之外所谓“理念”、“上帝”等…  相似文献   

15.
庄子美学以其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概念体系在先秦审美意识发展史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人生哲学是庄子哲学的核心。他庞大的哲学体系,立足于宇宙本体论,由认识论展开,终止于人生的哲学。这构成他哲学美学的独创性。庄子以“道”为本。“道”是庄子哲学的核心范畴,是融本体论、宇宙论、认识论、人生论为一体的哲学范畴。“道”为自在自为、先天地而存在的宇宙本体,是物质和精神世界的本原;“道”性自然无为,是自然的法规、合目的性的无为的存在。“道”具有时空上的广延性和无限性,概念上的抽象性和多义性;…  相似文献   

16.
毕达哥拉斯的“数”本原思想是以数的和谐表征万物的和谐,以数的智慧表征宇宙的智慧,通过对“什么最智慧——数目”、“什么最美好——和谐”的科学论证、神学论证和哲学论证,达到了真善美相和谐的智慧,赋予哲学原初的、本真的意义——“爱智慧”;在“数”本原思想基础上不断发展而来的哲学本体意义上的终极存在所体现的终极解释、终极价值,印证着毕达哥拉斯真善美的和谐智慧与智慧和谐。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在如何理解本原和派生物的关系问题上,流行着一种传统观点:在承认一般地是本原的第一性的东西起决定作用的同时,又必须承认在一定条件下派生的第二性的东西可以转过来起决定作用(以下简称为“两个决定作用”)。并断言:这个哲学命题的“基本思想是严密的、科学的”,“在理论和实践上是确凿无误”的,是“一新耳目”的“辩证唯物论的一条重要原理”。这究竟是不是一个科学的哲学命题?我  相似文献   

18.
论“象”与“象思维”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包含外在感知之象、内在感知之象,把握某种小宇宙整体内涵的气象或意象,乃至本原之象或大宇宙整体之象等等无限丰富的层次。“象思维”的显著特点表现为“象的流动和转化”,即象在同一层次和不同层次的运动。“象思维”正是借助象的流动与转化,以达到与大宇宙整体之象或“道”一体相通的“把握”。概念思维是以对象化和规定性为前提的思维,它所启动的科学理性与技术理性对于创造现代文明功不可没;但是,当人类在运用概念思维取得巨大成功时逐渐将其绝对化或异化,以致唯科学主义与唯技术主义思潮酿成科学技术的失控。提出“象思维”的研究,在于揭示“象思维”的合理性,确立其在思维活动和发展中的本原地位,修复由概念思维绝对化或异化所切断的人与自然一体的纽带  相似文献   

19.
汉代哲学的宇宙生成论,按其本原的属性可分为物质性的本原生成论和精神性的本原生成论两种类型。它在天道观方面融合了儒、道的宇宙本原,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向宇宙本体论转化的倾向,其宇宙生成过程论也趋于繁琐化、神秘化。汉代宇宙生成论的这些特点是当时社会的学术、思想文化的反映,并为魏晋玄学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条件。  相似文献   

20.
哲学在其自身的发展中,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研究重心,这样一来,哲学的发展就显示出了阶段性,并以该阶段研究的重心区分出不同阶段哲学的基本性质和风貌。就迄今为止的哲学发展史,哲学大体上经历了各具特色的六个发展阶段。(-)本体论阶段。本体论是关于存在的本原和本质是什么的学说。而对“存在”的理解,不论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都把它看作周围世界客观存在着的宇宙万物,亦即自然界,只是唯物主义者认为这一存在的本原和本质是其自身,而唯心主义者则认为是意识(或精神、思维)。人类哲学发展的第一个形态——古希腊哲学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