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9 毫秒
1.
《汉语大词典》同形字处理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同一个字形记录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之间没有内在联系的词 ,这样的字称同形字。讨论汉语字词关系时 ,同形字问题不可逾越 ,字典辞书的编写也必须妥善处理。《汉语大词典》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但是也还存在不少可商榷之处 ,如“但”、“修、修修、修然”、“兹”、“吴”、“拖”等。讨论这个问题 ,有利于对汉语字词的深入研究和字典辞书的编写与修订  相似文献   

2.
《汉语大词典》是目前最权威的汉语语文辞书,但某些方面也存在着问题。本文通过《建康实录》中的“练实”、“笃尚”等词,分析《汉语大词典》中个别词语词条需补正之处。  相似文献   

3.
《汉语大词典》是目前最具权威的一部汉语语词词典,但其书证晚出现象严重,补证这些滞后的书证,对于词语溯源和辞书编撰均有裨益。“二程语录”语词颇具特色,然辞书对其重视不够。本论文以“二程语录”语词为考察对象,共提前《汉语大词典》首引书证滞后的单义词169个。  相似文献   

4.
《马氏文通》转词节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词是《马氏文通》中句读成分之一,是动字的一种连带成分。《马氏文通》卷十彖四是论述转词的专节。转词节论述了转词的三种类型、两种位置,讨论了转词“有介字为介”和“无介字为介”两种情况,还归M出转词所表示的几种意义,对汉语句法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但是,转词节却始终未给转词下明确的定义,在给转词划分类型和归纳意义时也有所遗漏,有些分析与前文矛盾,有些提法不够准确,还有明显的笔误。  相似文献   

5.
《说文解字》中保存了大量表“具体事物颜色”的词,体现了“颜色”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当时汉语中尚无表示“颜色”抽象概念的词语,这些“颜色词”便体现了古人的“颜色观”即“以物呈色”。这些“颜色词”是通过“比喻”手段创造而来的,并在实际运用中起到了“扩大化”的效果,丰富了汉语“颜色词”系统。  相似文献   

6.
《东京赋》“中畋”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大词典》里的词条“中畋”引唐张铣注《文选》,释为“在狩猎之中”。文章认为《汉语大词典》对引例的理解和词义的概括均有不妥,同时引例自身存在注释不当的缺陷,文章以《文选注》等有关古籍资料为依据,利用文字训诂和古书记载相互印证,对《东京赋》里的“中畋”词义进行探究,确认“中畋”非“在狩猎之中”义,而是“用于畋猎的良马、好马”。  相似文献   

7.
在观点挖掘研究中,SentiWordNet是一部非常有影响力的英文电子情感词典。它基于情感词的义项进行“三性合一”的极性标注,并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自动计算极性的强度。借鉴SentiWordNet,当前《壮汉英词典》可以增补壮语情感词极性标注的方法;《现代汉语词典》的褒贬因子计数法存在局限性,并在逻辑起点、同义词集等方面也可以进一步修改。这两个有代表性的个案说明,SentiWordNet对于改进我国语文词典的情感词标注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词诠》、《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书对“何其”之“其”的解释提出商榷。通过对“何其”进行历时的考察,认为这里的“其”是指示代词,意义为“那样”、“那么”。  相似文献   

9.
汉语词汇发展的表现之一是在所表达的意义或指称对象不变的前提下,新旧词有更替现象.《左传》与《史记》两书相隔约300年,所记情节多有重合,其中有些词发生了明显的更替.从“舟—船”、“楹—柱”、“田(狩猎义)—猎”、“启—开”“疾—病(均疾病义)”5组词在两书中的运用情况,可以看出春秋至西汉初汉语词汇更替的某些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
在汉语研究领域,“同源字”与“同源词”两个概念确切的内含和外延,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人们为同源词或同源字所下的定义,往往字、词不分,把这两个概念等同起来。本文认为,讨论同源词。应该从词的音与义出发,而讨论同源字,则必须从汉字的本体——字形出发;同源字与同源词尽管有时候在字形上具有重合关系,但是,却是两个性质根本不同的概念,不应该混而不别。本文从汉语与汉字的关系、从汉字的构意性质、汉字的孳乳过程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汉语同源字与同源词之间的本质上的区别,从而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进一步分析了同源字与同源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以”宇在上古汉语里是动词,本义是“提携”、“带领”.在中古汉语里,“以”由动词虚化为介词,且这一用法非常普遍,并更虚此为连词,这也是中古汉语常用的语法特性.今读《左传》中的部分篇目,针对所涉及的“以”字的句式,从语法方面进行分析辩识。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词史上,相隔600余年,均以小令独擅胜场的晏几道与纳兰性德相似多于相异。他们性格一致,多情而笃于友谊,真挚而忠于爱情,词作凄清委婉,“绮梦”含蓄。《小山词》和《饮水词》好象两个才华横溢、多愁善感的灵魂。本文试从作家所处的时代和他们的生平、思想以及作品的实际出发,对两位词人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13.
从汉语词汇史角度论“为”与“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汉语词汇史角度论“为”与“搞”徐流‘为”与“搞”是汉语词汇史中两个使用范围最广泛,意义最丰富,出现频率最高的基本动词之一,而且,它们是古今汉语中意义一脉相承的、唯一的万能动词。研究这两个万能动词,尤其是从汉语词汇史的角度对二词进行发展的联系的比较的...  相似文献   

14.
释“发露”     
“发露”一词在《全唐文》中出现多次,并且前人并未进行考释,这样不便于读者阅读。因此,本文通过分析例句,对“发露”的意义进行考释,认为“发露”具有“揭露”、“显露”两个含义。  相似文献   

15.
关于判断词“是”的产生时代,汉语史学界纷争了几十年,而这种纷争至今还在继续。争论的原因是对传世史料的不同看法,所得结论也就大相径庭。本文将20年前出土的秦简《日书》中的判断词“是”的使用情况介绍出来,想必会给汉学界同仁一个信而有征的可靠结论──判断词“是”产生于先秦时期。  相似文献   

16.
顾骧先生在《随笔》2007年第5期指谬,他说:“等额选举”是一个复合词,由“等额”与“选举”两个概念、两个词组成。“选举”又可析为“选”与“举”种属关系复合词,古代所谓“选贤举(任)能”是也。形式逻辑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即对同一关系而言),不能同时用两个互相矛盾的概念“A”和“非A”  相似文献   

17.
利用文献资料和作者自注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宋诗》中的“横枝”、“浇山”、“泥滑滑”、“寿发”、“眼食”这几条文化词语进行例释,可知它们或为《汉语大词典》失收(包括失收某词和某词的某一义项),如“浇山”、“泥活活”、“眼食”诸条;或可修补《汉语大词典》释义,如“横枝”、“泥滑滑”条;或可将《汉语大词典》例证提前,如“泥滑滑”、“寿发”条。对这些文化词语进行整理释义,既对阅读宋诗、研究宋代诗学有参考意义,也有利于辞书的编纂与修订,对汉语史特别是近代汉语词汇史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全唐五代词》的编纂工作就相关的两个词学理论问题进行了着重阐释。其一是通过对词的名称的考察,系统揭示了词的内涵和本质的多面性、复杂性、流变性特征;其二是就词的起源与形成过程重新进行了界定,主要抓住“隋唐燕乐系统”和“依调填词方式”两个关键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和论述。最后,还就该编所做“增补”、“探源”、“考辨”、“甄别”等四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必要的总结和说明。  相似文献   

19.
《马氏文通》将汉语虚字划分为介字、连字和助字三大类,建立起汉语虚字体系。其将助字的作用概括为“传信”、“传疑”两种是科学而允惬的。以“也”、“矣”二字为例,将《马氏文通》与前此的《助字辨略》、《经传释词》作比较,《马氏文通》之分析细致、后出转精显然可见。关于“也”、“矣”二字区别的论述、关于助字合用的论述,是马氏助字理论的突出成就。马氏继承了我国传统经小学讲文法而结合以文势及声音的研究方法,其关于助字运用之精蕴等等的论述精彩纷呈。马氏在分析汉语句子时,已经明确具有了层次的概念,这早于西方现代语言学的层次分析,尤为可贵。马氏的缺陷,在于时有烦琐或者武断之处。  相似文献   

20.
宦洪云 《金陵瞭望》2005,(16):53-53
当一句有着两种截然相反释义、大家又都“知其一,少知其二”的词语出现在名人口中.且用的又是“少为人知”的释义.便会有“热闹”了。不少人知道.典籍对“七月流火”的注释是“天要凉了”。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在致新民党主席郁慕明的欢迎词时说:“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于是媒体一片哗然——“纪校长及人大的名字已与‘国学’捆个结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