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语是汉藏语系藏缅语族里的一种重要语言。藏缅语族语言的语序当中,谓语一般位于宾语之后,处在单句之末尾。书面藏语单句之类别主要根据处在句子末尾之谓语结构加以区分,尤其从说话者语气角度分为两大部类的陈述句与祈使句更要注重分析谓语结构当中的语尾助词。  相似文献   

2.
藏语和汉语同属汉藏语系,有很多共同特征,如:除个别方言外,每个音节都有固定的音调;单音节词根占绝大多数,且大都可自由运用;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有表示事物的量词等。但是,它们属于两个不同的语族,汉语属汉语族,藏语则属藏缅语族,无论在发音、词汇抑或语法方面均有很大差别。藏汉民族为要交流思想,以达互相了解之目的,除互相学习对方语文外,还得借助于翻译工作。本文拟从藏文译汉文中接触到的几个音译问题略述管见,以期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3.
分布在我国境内少数民族诸语言的系属问题是近年来民族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特别是汉藏语系、南亚语系诸语言的研究。李方桂先生1937年在《中国的语言与方言》中提出汉藏语系由汉语、侗台语族、苗瑶语族和藏缅语族构成。解放后,我国学者罗常培、傅懋勣两位先生于1954年在《国内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概况》一文中对汉藏语系的分类与李方桂先生大致相同。几十年来国内学者大都在研究中采用这一分类法。但近几年也有部分  相似文献   

4.
格什扎话主要通行于四川省甘孜州的丹巴、道孚等县,又称“尔龚语”,“霍尔语”、“道孚语”等。 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多数语言有复辅音,但是,复杂程度差别甚大,发展变化也极为不平衡。从反映7世纪左右的藏语书面语来看,古藏语复辅音十分丰富,有二合、三合,乃至四合。现代藏语诸方言则普遍简化,只有安多方言保留了较多的复辅音  相似文献   

5.
嘉绒语是藏语支乃至藏缅语族语言中的一种极富特点的语言,较完整地保留了汉藏语言的一些古老的特征。由于嘉绒语的方言分歧较大,加上复杂的语音和历史文化背景因素,其借词内容非常广泛,主要来自于藏语和汉语,此外,还有少量来自彝语、羌语、纳西语或其他临近语言的借词,反映了历史上的嘉绒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区域。  相似文献   

6.
人口:约4万余人分布: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门隅地区及墨脱、林芝、错那等边境县语言:汉藏语系藏缅语族门语支文字:本民族无文字,通用藏文和汉文在西藏自治区喜马拉雅山东段南  相似文献   

7.
藏族,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民族。他们居住在高山连绵、雪峰林立、激流奔腾的青藏高原上。他们勇敢、淳朴、勤劳、善良,是一个兢兢业业创建自己家园的古老民族。藏族自称“博”,人口有387万。西藏是他们的主要聚居区,其余分布在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依地区划分为卫藏、康、安多三个方言。藏文创制于公元7世纪前期,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藏文是拼音文字,自左至右  相似文献   

8.
赤列次仁 《中国藏学》2023,(3):10-19+209-210
从昌都卡若遗址出土粟以来,粟在史前西藏的传播便是一热门研究问题,但是目前基于植物考古的资料十分有限,除了为我们提供一些关键的节点之外,尚不足以对西藏地区内部的传播问题加以全面把握。文章在考古发现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运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挖掘出历史文献与语言学上的一些新证据。从文献资料反推显示,至迟在吐蕃时期,以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带为主的吐蕃腹地似乎是没有本地种植粟的。从语言学材料看,粟名在上古汉语、古今藏语、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现代语,甚至现代南亚语的发音均显示出高度的一致性,因而认为它很可能与史前汉藏语系和藏缅语族的人群及其语言扩散事件有关。结合这一区域考古发现与历史语言地理学上的相关性来看,西藏地区最早的粟或是藏缅语族的群体从黄河上游携带至藏东的横断山区,再顺着藏缅走廊传播至中南半岛北部;西藏腹地史前遗址考古发现的粟,推测除了从横断山区向西沿雅鲁藏布江一直扩散之外,也不排除从高原南部喜马拉雅山地低海拔地区北进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孙宏开 《民族学刊》2015,6(2):69-76,122-125
中国西南地区喜马拉雅南麓西起巴基斯坦,东到尼泊尔、不丹、印度、缅甸、泰国、老挝、孟加拉、越南等国家,分布着大约300多种藏缅语族语言,有的语言还跨境分布。他们与北麓中国境内的藏缅语族语言有着十分密切的亲缘关系。跨喜马拉雅的藏缅语族语言研究就是要对这一带的藏缅语族语言的种类、分布以及发生学分类的简要情况、分类的依据等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0.
1977年,张琨在台湾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上发表了《藏语在汉藏语系比较研究中的作用》。这篇文章主要谈的是语音问题,而且列举的例证几乎全部是藏缅语族的语言。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需要进一步论证的问题,例如藏文的语音结构是否代表了原始藏语或原始藏缅语;藏文的前加字、上加字及重后加字到底是什么性质的,它的历史演变对声调的产生和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等等。这篇文章发表20年来,藏缅语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虽然一些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但人们的认识已大大提高了一步。本文拟在张琨先生文章的启示下作些补充论证,特别想从语法角度探讨一些问题,以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11.
藏彝民族走廊与茶马古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民族学界提出的藏彝民族走廊,大体包括北自甘肃南部、青海东部,向南经过四川西部、西藏东部、云南西部以及缅甸北部、印度东北部这一狭长地带。①从古至今,藏彝民族走廊主要是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活动的舞台,尤其是西藏、四川和云南三省区毗邻区域,古代氏羌族群自北向南的迁徙与这一区域藏缅语族各民族的形成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比如在云南25个少数民族中,有13个属于藏缅语族,至今仍大多居住在与西藏、四1收p近的西北部地区。近几十年来,诸多学者对藏彝民族走廊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关于条马古道,我在《滇藏茶马古道论略》…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印欧语系亲属关系的建立,鼓舞了学者们给缅甸、泰国、老挝、越南北方、中国以及喜马拉雅地带的一些语言来假定一种类似的关系。他们起初用印支语系作为概括的名称,这个名称后来改为汉藏语系。在这个语系的四个语族当中,有三个——汉、侗台、苗瑶被认为是一支,因为这些语言的动词在宾语之前;藏缅语族各语言组成了另外的一支,在这个语族  相似文献   

13.
“僜人”分布在我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有“西藏江南”之称的察隅县境内的额曲、察隅曲、格多曲和杜莱曲流域(“曲”藏语“河”的意思)的中印边界传统边境线中方实际控制线以内的地方。其中额曲是僜人的主要聚居区之一,大约有1300人(2001年统计数)。僜人实际上有“达让”和“格曼”两个居民群体组成。僜人所操的达让语和格曼语均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僜人往往是“多语者”,如格曼人除自己的母语外,一般懂达让语,也懂藏语和汉语。  相似文献   

14.
第30届国际汉藏语及语言学会议侧记汉藏语系语言主要分布在中国及其周边的一些国家。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汉藏语系的研究逐步成为国际语言学家的一个热点研究课题,由美国、日本一批语言学者发起,于1968年在美国召开了首次国际汉藏语会议,自那以后,每年召开一次...  相似文献   

15.
格日杰布 《西藏研究》2023,(3):76-82+161
古藏语言说动词skad(■)从实义动词逐步演化为引语标记、比拟格和传信标记。在8—10世纪的吐蕃碑文和敦煌藏文文献中,skad作实义动词、引语标记和比拟格。而在11世纪之后的文献中,普遍用作传信标记。这些不同的用法呈现了该词从实词逐步演变为虚词的完整阶段。藏语言说动词中,比拟格的案例并不多,这一发现不仅能丰富藏语动词语法化词库,对其他藏缅语族语言动词语法化研究也有积极的参考价值。同时,通过界定功能演化顺序,有望为古藏文文献写作年代的确定提供更多语言学证据。  相似文献   

16.
白族散杂居地区文化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植白族的源流 白族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是人口上百万的一个大民族。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白族总人口为1858063人。其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此外,白族在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属白族散杂居地区。  相似文献   

17.
1、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概况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的语言种类很多。在55个少数民族中,除了回族、满族和畲族通用汉语以外,其余各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语言。少数民族的语言按照谱系分类法,分别属于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印欧语系和南岛语系。我国少数民族中使用汉藏语系语言的最为广泛,有29个民族,其中包括汉语和壮侗、藏缅、苗瑶三个语  相似文献   

18.
伽罗族印度阿萨姆邦的伽罗族是世界上仅存的保持母系社会的部落之一。伽罗人家庭由妇女治家理财,女孩有财产继承权,最小的妹妹是总管家。伽罗族人口约三十万。伽罗人居住的地理位置在北纬25°9’—26°1’,东经89°49’—91°2’。面积3,119平方英里。该地区雨量充沛,年降雨量为125毫米。伽罗人的语言属藏缅语族,近似藏语。据传说,伽罗人来源于西藏,后定居印度阿萨姆邦。他  相似文献   

19.
一 新疆自古以来接触过三大语系,即阿尔泰语系,包括突厥语族、蒙古语族和满洲通古斯语族;印欧语系,这一语系中与新疆关系较密切的是伊朗语族的东伊朗语支,如粟特语、花拉子模语、斯基泰语、安息语、塞语、吐火罗语,另外还有梵语等;汉藏语系,这一语系中与新疆有关的是汉语、藏语和唐古特语等。  相似文献   

20.
玉珍 《中国藏学》2005,(4):123-124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周毛草女士撰写的<玛曲藏语研究>,于2003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长达38万字.该书是第一部由本民族研究人员独立调查并完成的现代安多藏语方言研究著述,正如孙宏开先生在"序"中所言:"填补了藏语安多方言语法研究的一个空白",是一部了解藏语安多方言不可多得的著作,也是开展藏语方言比较研究乃至藏缅语族语言比较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它不仅在理论和学术上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而且体现了我国长期以来对少数民族专业人才的培养和重视,从中还可以看到藏族女性学者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所展示的风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