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正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成立于1994年,它的前身隶属于历史宗教研究所。包括藏传佛教、民间宗教及苯教研究、梵文文献研究等三个主要研究方向。目前,宗教研究所有12位科研人员,其中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3人,助理研究员4人,博士后2人,博士6人,硕士5人。多年来藏研中心宗教研究所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宗旨,这就是以西藏及其他藏区的宗教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作为己任,运用科学的立场、  相似文献   

2.
20 0 3年 7月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研究所成立 40周年。 40年前 ,广西民族研究所在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的基础上成立 ,是广西社会科学战线最早建立的研究所。她一成立 ,就肩负起广西民族科学研究的繁重任务。“文化大革命”期间 ,广西民族研究所机构被撤销 ,研究工作被迫中断。 1 977年恢复建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广西民族研究所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目前已发展成为有 2 5名工作人员 ,其中有 1 7名科研人员 ( 3名研究员 ,5名副研究员 ,6名助理研究员 ,4名研究实习员 ) ,设有 5个研究室 ,一个《广西民族研究》编辑部的科…  相似文献   

3.
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创建于 1980年 5月 ,迄今已走过了 2 0个春秋。在全省高等院校中青海民院民研所是唯一的民族研究机构。自创办以来 ,民研所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全面、系统研究青海少数民族的经济、教育、历史、语言、文化、宗教 ,特别是研究青海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中的现实问题。目前研究所设有民族理论、撒拉族土族、蒙藏、民族教育、民族历史、民族民俗 (含民俗文物陈列室 ) 6个研究室及资料室和办公室 ,有专 (兼 )职科研人员 2 7名 ,其中教授 2名、副教授 (副研究员 ) 7名、讲师 (助理研究员 ) 9…  相似文献   

4.
《西藏研究》2005,(2):F002-F003
民族研究所西藏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成立于1997年,下设《格萨尔》抢救办公室(即西藏自治区《格萨尔》研究中心),主要从事藏族(包括西藏境内门巴、珞巴等其他少数民族)的历史、语言、文学、民俗等,以及《格萨尔》史诗的抢救和研究工作,是西藏社科院传统学科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现有科研人员15名,其中2名研究员、5名副研究员、5名助理研究员、2名实习研究员和1名《格萨尔》说唱艺人。20世纪90年代中期,西藏社科院根据我区社会和经济发展情况,将原民族历史研究所、语言文学研究所(均为1980年成立)和《格萨尔》抢救办公室(1984年成立)合并组建为民族研究所。该所成立后将传统学科研究和以传统研究为现实服务定为其两大学科发展方向,并把多元一体历史文化中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史、藏族和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在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语言等方面的亲密关系作为主要研究领域,密切关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积极参与重大现实问题的调查研究,努力服务于西藏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决策需要。20多年来,通过全体科研人员的辛勤工作,民族研究所在不同学科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该所科研人员以藏、汉、英文种编著的学术著作(专著、译著)有《历史造就的统一体》、《西藏地方历史基本知识》、《历代噶玛巴传》、《西藏民间体育及游艺》、《协噶教法史英译本》、《当代西藏文学作品评论集》、《瓦协英译本》、《诗学概论》、《门追林寺志》等15部.参与编著《西藏封建农奴社会制度研究》、《民族文化大观·藏族卷》等8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百篇;多次承担国家、自治区和国外基金会所安排和委托的重大科研项目;完成多项重要调研报告。民族研究所十分重视世界最长史诗《格萨尔》的抢救和整理工作,大力挖掘、搜集、录音、整理、研究、出版《格萨尔王传》。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仅西藏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格萨尔》抢救办公室先后寻访民间说唱艺人56名,录制艺人说唱本近百部,整理50多部,出版29部,收集旧版本、手抄本近百部。现正在录音、整理和出版《〈格萨尔〉艺人桑珠说唱本》,已整理出版20部,预计共整理出版40余部,有望填补目前尚无一套较完整的艺人个人说唱本的历史空白,正式出版的《桑珠说唱本》已突破世界最长史诗的诗行记录。  相似文献   

5.
《西藏研究》2005,(3):F0002-F0003
宗教研究所 西藏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筹建于1980年,1985年正式成立哲学宗教研究所,1988年改名为宗教研究所,沿用至今。宗教研究所现有8名研究人员,其中2名研究员、4名副研究员、1名助理研究员、1名研究实习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藏传佛教、苯教和宗教哲学等三大领域。该所全体科研人员切实履行“划清两个界限、尽到一个责任”的重大历史使命,高举当代藏学研究的旗帜,为我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服务。宗教研究所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有:12部专著——《拉萨地区寺庙简志》、《聂荣县寺庙志》、《雪域沉思录》、《藏族哲学的理智》、《…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原称历史宗教所,成立于1986年,1999年与宗教所分开后改今名。主要研究藏族历史和文化,有古代史、近现代史和专门史三个研究方向。陈庆英、周源先后担任所长,现任所长张云,副所长冯智。目前有科研人员11人,民族成分包括汉、藏、蒙古、回、纳西、达斡尔等,其中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3人,中级职称5人,拥有博士学位者8人。历史研究所在全国藏学研究领域,特别是藏族历史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和地位,邓锐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藏研中心)成立30周年学术座谈会于2016年5月20日在藏研中心召开。本次座谈会是藏研中心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精神的背景下举办的一场重要学术会议。来自中央统战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以及藏研中心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会议由藏研中心副总干事郑堆主持。  相似文献   

8.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和藏学研究工作。20年前,在党中央的直接关怀下,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正式成立。20年来,藏研中心经历了艰苦创业、逐步成长和稳步发展三个阶段,逐步形成了藏学的研究、文献、出版、杂志、网络、藏医院等载体、平台和发展链,科研工作在基础性研究和现实研究方面取得累累硕果,成为在国内外藏学界有着一定影响的藏学学术机构。藏研中心20年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决定在北京成立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是一项有远见的战略措施,藏研中心20年的丰硕成果说明:党中央的这一决策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完全正确的。  相似文献   

9.
三木旦 《中国藏学》2023,(6):202-206
<正>2023年11月28日,首届西藏历史文化论坛暨西藏早期文明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以下简称“历史所”)主办,来自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藏研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西藏大学、西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西藏民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等全国1 1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6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其中18位专家学者围绕“西藏早期文明史”主题进行了充分交流和讨论。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陈宗荣、总干事郑堆、副总干事李德成出席论坛。本次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论坛开幕式由历史所副所长班玛更珠(严永山)研究员主持。  相似文献   

10.
格勒 《中国藏学》2006,(2):15-20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顺应国内外形势,于1986年5月20日创建。20年来,藏研中心经历了筹建、内部调整、从中心的研究走向全国藏学研究的协调三个阶段。20年间,藏研中心不仅培养了一批马克思主义藏学家,而且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形成了汉藏结合、现代藏学与传统藏学结合、藏研中心与各地方研究力量结合的特点;对外学术交流也在不断扩大。21世纪是藏学的世纪,藏研中心应把握好发展的良好机遇,这样才能在国际藏学界占有一定的地位并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正2004年3月21日,中央编制办批复中央统战部,同意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成立藏医药研究所,核定编制40人。建所之初,藏医药研究所仅有科研人员2名,经过历年的人才引进、调动和应届毕业生招聘,全所现有在职职工1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1人(含正高级技术职称3人,副高职称1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2人)。科研人员的专业组成以藏医、藏药为主,兼有中医、中药、宗教文献等其他相关学科。其中,有2  相似文献   

12.
2012年5月12日至13日,中国世界民族学会2012年度学术讨论会在中央民族大学举行,其间举行了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此次活动由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国家民委民研中心、中央民族大学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世界民族研究室承办。  相似文献   

13.
《西藏研究》2015,(2):2+121
西藏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成立于1996年,其前身为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综合研究室和财政金融研究室的组合体。当时,自治区机构改革时撤消了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巾心,两个研究机构合并到西藏社会科学院,组建了农村经济研究所。该所目前有6名科研人员(含1名博士团成员)。农村经济研究所的主要职责是分析农村经济与  相似文献   

14.
动态与信息     
著名藏学家伍昆明先生逝世伍昆明同志1943年1月5日出生于广东连县。1964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随后在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师从著名藏史专家柳异祺先生攻读研究生,196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现改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记者讯 ] 我国著名藏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民主同盟会会员柳 祺先生 ,因病于 2 0 0 3年 3月 1 9日与世长辞 ,享年 95岁。柳先生 1 90 8年 3月 2 7日出生于浙江兰溪县。 1 930年毕业于光华大学英国文学系本科。 1 931年进入国民政府财政部所属盐务管理局 ,1 940年到光华大学成都分校执教英文。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 ,先生不辞辛劳 ,毅然于 1 944年进藏任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英文秘书 ,工作 5年。 1 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 ,先生辞职离藏赴印 ,受聘于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成立于1983年,是综合性的民族学和宗教学研究机构,目前设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少数民族经济、民族学、宗教学等4个研究室。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挂靠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管理.承担全省少数民族古籍的整理、保护和出版工作。黑龙江省民族研究学会及其9个下属民族研究会和1个民族研究部挂靠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管理。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主办的《黑龙江民族丛刊》是中文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17.
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创建于1980年5月,1983年首批获得中国民族史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得民族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中国民族史硕士点被青海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 该所现设有民族史、民族学、宗教学、民俗学、语言文化学、教育学六个研究室和一个影视民族学实验室及青海民院民族博物馆。教职工共25人,其中专兼职教授10人,副教授5人,副研究馆员1人,在读博士4人,硕土5人。  相似文献   

18.
《西藏研究》2006,(1):F0002-F0002,F0003
文献信息管理处文献信息管理处的前身是西藏社会科学院资料室,始建于1979年,1981年改称资料情报研究所,1997年机构改革时更名为文献信息管理处,下设采购流通室、藏文分类编目室、汉文分类编目室、情报研究室、计算机中心声像资料室、报刊阅览室、西藏学汉文文献编辑室等部门。现有工作人员16名,其中副研究馆员2名、副编审 1名、馆员10名、助理馆员3名。  相似文献   

19.
值伊朗著名伊斯兰哲学家、思想家穆拉·萨德拉诞辰440周年之际,1999年5月22~27日,伊朗德黑兰召开了“穆拉·萨德拉伊斯兰哲学思想国际学术讨论会”。应伊朗穆拉·萨德拉伊斯兰哲学研究所邀请,中国有10位学者、专家参加了讨论会。其中宁夏社会科学院有5位代表参加,他们是:社科院院长余振贵研究员、名誉院长杨怀中研究员、回族伊斯兰教研究所所长马平副研究员、副所长丁明俊同志、该所伊斯兰教研究室副主任丁克家同志等。其余5位分别来自:北京语言文化大学阿语系李振中教授、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王建平博士、上海社科院哲学研究所陆扬博…  相似文献   

20.
郭军宁 《民族研究》2001,(3):104-105
20 0 1年 3月 1 6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和民族历史研究室共同举办了庆祝西藏和平解放 5 0周年专题学术座谈会。中共中央党校、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等长期从事藏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共 2 0余人 ,畅谈了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西藏 5 0年来各方面建设的成就及经验教训 ,庆祝西藏和平解放 5 0周年。民族研究所所长、《民族研究》主编郝时远研究员主持会议并说明了举办这次座谈会的必要性。他说 ,1 95 1年 5月 2 3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正式签订了《关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