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冰心对于我国古代文学有着很高的造诣。由于长期受到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的哺育和陶冶,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吸收和借鉴着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质,而这些又都反映到她的散文创作中,就使得她的散文与传统散文具有了某种关联。冰心又往往通过对意象的描写来抒写自己的感情,这与古代散文的重视意象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作家从政治、社会层面上对“文革”的本质进行总结和思考,主题深刻,带有强烈的理性色彩,掀起了反思文学创作新高潮.巴金就是其中代表人物之一.本文从巴金散文《随想录》创作实践入手对巴金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通过郁达夫《故都的秋》这篇文章各个方面阐述散文的语言优美性,语言把我们的一切印象、感情和思想固定下来,它是文学的基本材料。语言优美使散文在反映生活和表现感情上更有自由更生动,也使散文作品洋溢着特殊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五四"以来最脍炙人口的散文作家.他的散文,不论记人、叙事、说理、抒情,都如实抒发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他的情感性感染了广大读者.文章的思想和情感的意蕴美向来是文学创作的最高追求,这种内在美是通过怎样的外在形式体现出来的呢?语言的运用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研究朱先生的散文创作,我们不难发现,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突出表现在语言艺术的运用上.  相似文献   

5.
地名拾趣     
钟芳 《人才瞭望》2014,(3):96-96
“一个人,一座城;一篇记,一盛景;一篇赋,一精神.”这些浸润着文化感受的优美字句,是湖南最好的写照.人指毛泽东,城是凤凰古城;记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盛景指武陵源;赋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传递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精神.  相似文献   

6.
契诃夫是19世纪末俄国杰出的作家,以短篇小说见长,他被称为“俄国散文界中的普希金”和“黄昏歌手”。其作品短小精悍意义深远,其文章充满人道主义色彩,作家反对道德说教,以客观性为原则冷静地表达和叙述所处时代发生的一切。《套中人》《醋栗》《论爱情》是契诃夫后期创作的作品,被称为小三部曲。其中《醋栗》这篇文章展现了契诃夫的微观创作技巧,深刻地剖析当时时代的弊病,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是当时社会环境下的缩影。  相似文献   

7.
朱自清散文成就较高。从思想内容说,他散文体现了一个“真”字,内容真切,感情真挚。从艺术表现上说,他的散文写出了情致,清秀朴素的语言隽永而富于创造性。笔者再次深入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早期散文,从景物、事件,议论等方面对情感的表达给予一个粗浅的探究。  相似文献   

8.
丰子恺散文之所以自成一格、蜚声文坛,正因其至情至性的自然率真文风;而其文风则是以其对天真“童心”的一贯追求为基石的;由散文《谈自己的画》颇能见其精髓。  相似文献   

9.
有-种朴素怀怀平淡如水,但绵长而耐人回味,一如古井清泉;有一种散淡表述明白如话,但平实而不浅陋,好似促膝倾谈。这就是我阅读《王霆钧散文》时的真切感受。 这位生于江河之滨,又于绿色军营里百炼成钢的美男子后来到长影,但不是从艺而是为文──当了剧本编辑。虽然王霆钧不是那种一路飞扬浩歌的行吟者,但是除散文而外影视剧本、小说都在不停操练,出过集子拍过片子,确也成绩斐然。比较而言我更爱读他的散文。我以为散文写作不必在意时尚消费和市场走向,不需刻意应和什么。这是一种最随意而放松的写作,如果去掉粉饰与矫情,那就…  相似文献   

10.
《牡丹亭》是明代文学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又名《牡丹亭还魂记》共五十五出,神话意象的运用对作品思想内涵、艺术风格、人物形象的塑造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作者从神仙意象、神兽意象和仙境意象对于《牡丹亭》中的神话意象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一个人在一生阅读与欣赏文学的过程中,接触散文的数量最多,也是中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散文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它靠一种内在流动的美震撼人的心灵,靠看似洒脱不羁的语言形式和结构引领读者走入作者对生活所作的优美、悲壮、哀伤、惆怅、愤慨、昂扬乃至战斗精神等的捕获和探求。那么,教师如何教好散文,学生又如何能更好的领悟散文之美、之深邃呢?  相似文献   

12.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海内外“张学”界一直认为1940年发表的散文《天才梦》是张爱玲的处女作,张爱玲本人也曾如是说。笔者6年前发现张爱玲1936年在其就读的圣玛利亚女校《国光》半月刊发表的小说《霸王别姬》和《牛》,已经推翻了这个论断。最近,笔者又发现张爱玲1932年发表的短篇小说《不幸的她》,从而使张爱玲璀璨多姿的文学生涯又提前了整整4年,彻底解决了张爱玲何时开始其文学创作这个困惑“张学”界多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古典诗词言简意赅,重“意会”,诗人常用隐喻或是含蓄模糊的意象体现个人情感或是对事物的评价.在诗词英译中如何识别并显化其评价意义,不同译者的因为不同价值观和态度会对处理显隐存在差别,本文试从唐诗《春怨》的不同英译的对比中探究其制约性因素,促进诗词英译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国文散文作品集《中国文人的另类面孔》(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中,有篇文章《头发的伤心史》提及俄国诗人普希金与近卫军军官决斗之事.其中有句话这样写道:“我想,中国人碰上这样的场面,绝对会表现出比普希金高得多的涵养.哪怕有人赤裸裸道出乌龟王八绿帽子绿头巾之类的话语,也不会大发雷霆,发指髭裂的.”(第44页)其中“发指髭裂”应为“发指眦裂”.  相似文献   

15.
“祸起萧墙”这个成语时常被人引用,那么“萧墙”是什么墙呢?萧墙是古代国君宫殿大门内面对大门起屏障作用的矮墙,又称“塞门”.萧墙的作用,在于遮挡视线,防止外人向大门内窥视.《论语集解》转引郑玄的解释说道:“萧之言肃也;墙犹屏也.君臣相见之礼,至屏而加肃敬焉,是以谓之萧墙.”萧墙之内就是宫室,臣子进入宫室晋见君王首先要经过萧墙,在此需要整理仪范,换为严肃尊敬的态度.萧墙也因此借指内部.  相似文献   

16.
《考工记》是中国最早关于手工技艺的专著,它详细叙述了我国先秦时期的诸多刚面的科技成就,保留大量技术思想、工艺规范以及生产销售与管理的先进理念。以“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为造物思想的《考工记》,蕴含着丰富的技术美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晚明爱情题材的传奇创作中,《娇红记》是较独特的一本,不仅仅是它继承了明代中后期尤其是继汤显祖之后“情至”的立场态度,更因为它经过作者的加工创作,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意识,有了很多突破与创新,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使得《娇红记》以其独特的悲剧面貌和极大艺术特色与感染力而在明代剧坛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8.
日前收到叶尚志先生的一本专著《九秩续笔》,兴奋不已。这是92岁高龄的叶老在出版《静悟遐思录》、《世纪留笔》、《世纪开笔》、《世纪续笔》等系列文集后第五本“续笔”。这五本书出版前后他还出版了十几本专论、散文、诗歌专辑。一位耄耋离休老人,近十多年来年年出书,这是多么让人敬佩啊!  相似文献   

19.
有个牧人将刚挤的一桶鲜奶放在墙下,墙上有三只小青蛙打闹时不小心全部掉进了奶桶里.就这样三只小青蛙游也游不动,跳也跳不起. 第一只青蛙说:“难怪早上眼皮就在跳,好端端掉进牛奶里,我的命好苦啊!”然后它就漂在奶里一动不动,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第二只青蛙试着挣扎了几下,感觉到一切都是徒劳,绝望地说:“今天死定了,我还不如死个痛快,长痛不如短痛!”于是它一头扎进牛奶深处,淹死了.  相似文献   

20.
在古代,“作家”的字面意思:作,为也;作家,即治家、理家,管理家务.“作家”一词最早出自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的时候所引东晋习凿齿《裹阳记》一书.杨颙担任诸葛亮的主簿,主管各种文书,但是诸葛亮却事必躬亲,总是亲自校验簿书.杨颙于是劝谏道:“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请为明公以作家譬之.”这里的“作家”一词是动词,就是指管理家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