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在批判和反思现代性的过程中体现了它的建构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反对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主张稳态经济发展观;反对现代国家主义政治现,主张社区主义或社会共同体政治;反对现代个人主义文化精神,主张注重创造性和精神作用的文化精神;反对现代"非生态论"世界观,主张整体有机主义"生态论".这些观点有助于当今人类社会转型、破解人类发展难题,也能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文化观,在价值取向方面迄今具有重要启发意义:一是好的保存,不好的放弃,反对文化问题上的民族虚无主义;二是主张外国好的东西应当学习,但须立足国情,为我所用,不能盲目照搬;三是坚持走融汇中西,兼收并蓄,综合创新,与时俱进的中华文化独立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贺麟的文化观,是一种以儒家学说为基础的"返本开新"的文化哲学,是中西文化融合前提下儒家思想的新开展。其乐观的文化进化论思想,与他融通中西从而逻辑地得出"文化乃人类的公产"这一理念有极大关系。他肯认"道德的进化",是"理想、现实的合一",并以事实阐述了道德现象演化之例。贺麟深信儒家思想的新展开,必然为民族文化的复兴提供契机。贺麟是始终不忘学术文化救国的一个开明知识分子,其返本开新的文化哲学,总体上呈现出他那一代新儒家学者的整体学术特征。  相似文献   

4.
郭一曲 《学术研究》2001,3(5):55-60
张申府的文化观,在"五四"以来的诸多关于中国文化出路的观点中,另辟蹊径,别具一格.他会通中西,融贯古今,提出了富有创意的"辩证地综合"的中国文化建设观.他折中中西,超越了保守主义的中国本位文化观和全盘西化的文化观;他提出了文化建设方而"中国为主"的"中国化"问题,既坚持了文化建设的民族性,又体现了世界性.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3,(10):253-256
"9·11"事件后,美国人的民族凝聚力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布什政府积极利用这种社会气氛,通过倡导爱国主义,凝聚国内政治支持,推行自己的单边主义政策。"9·11"事件后,在美国政府主导下的权威爱国主义教育特别重视爱国仪式的作用;强调忠诚政府,拥护政策,反对异议;主张志愿服务,反对参与政治。权威爱国主义不符合民主社会的发展要求,应反对权威爱国主义,坚持民主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6.
曾大兴 《学术研究》2008,(3):138-144
作为常州派在岭南地区的最后一个代表人物,詹安泰时常州派的词学思想,有继承,也有修正.他反对"极力抬高吴词的声价".主张"填词可不必严守声韵",这是对常州派词学思想的继承;他强调并坚持"从考明本事中以求寄托",是对常州派批评方法的重要修正.  相似文献   

7.
王造时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政治理论家和政治活动家.本文主要就其抗战时期在<前方日报>上发表的80多篇文章中所表述的政治主张予以概述,即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民主,反对独裁,要求实行宪政;坚持团结,反对分裂,要求有较清明的政治.  相似文献   

8.
胡适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学者,毕生从事教育、学术和文化工作,同时积极关注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发展。胡适的教育、学术和文化思想对我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当代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也有诸多的启迪和参考意义。胡适思想的影响和意义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人物,胡适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作出了突出性的贡献;领导白话国语运动取得成功;倡导个性解放,提出“健全的个人主义”的界说;大力推进教育改革;提倡科学思想,反对武断迷信;创立新学术典范等。第二,在中西文化交流及中国文化的发展走向上,胡适最早提出建设中国新文化的纲领性意见,对中西文化交流持开放性的态度,反对所谓本位文化观,主张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深入全面的交流,通过充分的文化交流实现中国文化的变革和发展。第三,在政治变革上,胡适并不绝对地反对暴力革命,但更主张通过和平的改革来创建新的制度,促进社会的发展。第四,在对待外国列强的态度上,胡适既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同时又主张理性的民族主义,反对情绪化地简单排外。  相似文献   

9.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发展经历了一个显著的变化:从坚持生态中心主义立场到坚持人类中心主义立场;从反对现代化到主张生态社会主义现代化;从赞成"基层民主"到反对"基层民主";从追求生态正义到追求社会正义。这些变化表明其最终摆脱了深生态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成为当代西方最具红色标志的绿色思想。  相似文献   

10.
唐明贵 《阴山学刊》2002,15(6):9-13
康有为生逢中西文化大碰撞的际会风云,深受古今中西诸学的熏陶,博通古今,学贯中西.他突破了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束缚,在检讨中国文化若干不足基础上,比较了中西文化的不同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并进而提出了会通中西的文化观.他反对全法欧美、主张保持和弘扬孔教的文化建设学说,对我们构建当代新文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政治现代化包括政治、社会结构、文化和历史传统等方面的重要变迁.在中国波澜壮阔的现代化进程中,政治现代化也取得了卓越成绩.从国际国内形势看,政治现代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从中央当初建立经济特区的背景和目的看, "经济特区"并没有包含反对在条件成熟时进行政治现代化建设的内涵和逻辑;从深圳市改革的成功实践看,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政治现代化建设提出了要求;从中国国情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特点看,政治现代化建设首先在局部地区进行试点,可以少走弯路,降低风险和成本.因此,笔者认为,在中国局部地区率先实现政治现代化是可行的、稳妥的.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率先提出的“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到四个现代化上来”的主张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这个转移 ,他关于实现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等观点 ,确立了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邓小平提出的以“小康之家”来形容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发展目标和他进一步提出的分“三步走”到 2 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确立了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邓小平深刻阐述了现代化建设与坚持社会主义的关系 ,一方面他强调中国搞现代化 ,只能靠社会主义 ,不能靠资本主义 ;另一方面他又强调只有把现代化建设作为中心工作 ,通过“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 ,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指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陈红英 《北方论丛》2008,3(3):125-128
在奥克肖特看来,理性主义政治崇尚理性、反对传统;主张革命、反对改良;主张把所有的政治问题都归结为能用技术知识解决的问题.理性主义政治具有专注于确定性的政治、反传统的政治、强制的单一的政治和非历史的形而上学政治等自身不可克服的局限性.只强调规划未来,不注重历史和现在,片面地、抽象地发展理性的理想性之维,而忽视理性的历史性之维,这是导致当今社会理性主义政治弊端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史广全 《船山学刊》2007,(3):182-184
贺麟作为现代新儒学八大家之一,其哲学思想历来为学界所重视,而对其法哲学思想则鲜有论及.事实上,贺麟的法哲学思想也是颇为精湛的.他的法治观是他的法哲学思想的重要部分.贺麟对法治何以存在、什么是真正的法治、法治的类型,诸种法治类型演进的规律等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并对儒家重德治反对法治的观念进行了批判;还对其所处时代的法治建设提出了自己的期望.这些思想对今天的法治建设具有诸多借鉴启示之价值.  相似文献   

15.
冯友兰的文化三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志明 《中州学刊》2005,1(4):135-140
冯友兰从"类"即共相的视角看待中西文化的异同,主张由"以家庭为本位"的文化转型为"以社会为本位"的现代文化.他强调文化的时代性,也注意到文化的民族特点,强调"新性"与"旧情"的会通,进一步弘扬"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中国文化精神.他关于中国文化精神的具体说法是可以讨论的,但他坚持时代性和民族性相统一的原则是正确的,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贺麟是新儒学的重要代表,他创立了"新心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道德观极为重要.就贺麟对道德的哲学审思和他就当时所提出的未来新道德作一考察,以窥贺麟思想之一斑.  相似文献   

17.
单从中国传统文化观来讲,孙中山的立场是民族主义的。他充分肯定了古代中国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先进性和重要性,认为古代中国的物质文化、政治文化、道德文化独具特色和优势,并重点弘扬了中国传统的道德精神。  相似文献   

18.
论邓小平的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人类社会非常重要的现象.广义的文化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化"单指精神文化,包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两个部分,就是党的十六大所讲的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文化.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创立邓小平理论的同时,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也进行了一系列系统而科学的论述,形成了他的科学的文化观.邓小平的科学文化观,对于繁荣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及其发展文化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开始于60年代的西方政治发展研究,有着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和现实的政治原因,其最大弊病在于试图寻找一种普遍发展模式。亨廷顿是西方政治发展研究方面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其政治发展目标体系包括政治一体化、政治制度化、政治民主化。在政治制度化与政治民主化、经济变革与政治变革的关系上,亨氏的理论比早期政治发展理论更具现实性。他的发展文化观,从文化的角度研究政治发展,坚持因国而异、具体分析,最终指出了现代化与西化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辜鸿铭因政治观点保守,与时代格格不入而遭人遗忘.但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重新思考辜鸿铭的思想,我们可以发现他的独到贡献.辜鸿铭最早探究"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他主张采纳西方文化的拓展精神和进步理念,走出一条基于传统、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之路.在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上,他创造性地研究国学,使国学走出故道,进入世界性文化大背景之下.他创立"中国学"及述译中国典籍,使西方学者能真正理解中国文化的真精神.辜鸿铭是一位积极的文化建设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