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1978-2004年的年度数据,利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计量方法,对国民生产总值与消费、投资、出口、进口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与消费、投资、出口、进口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消费、投资、出口明显促进了经济增长,而进口对经济增长影响并不显著,但它对出口影响显著.因些,中国经济增长是出口导向型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进口对经济的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2.
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国国家统计年鉴1992-2012年间的地区数据,实证分析我国地区人口结构变化对人均国民收入的影响.固态效应分析结果显示,人口抚养比增长率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阻碍作用,且二者之间具有非线性关系.老龄人口抚养比增长率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少儿抚养比增长率显著阻碍经济增长,而且二者与经济增长之间也同样具有非线性关系.从时间发展上来看,本世纪初的10年间,老龄人口抚养比对我国人均收入的正向影响明显小于上世纪的最后10年;从区域划分来看,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高,它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最弱.另外,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越高越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加工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进料加工在加工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加工贸易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制造业出口,而且还带动了以出口为导向的原材料、重要机器设备和附属技术等的进口.这表明,加工贸易可能通过多种影响渠道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经济增长趋同的概念出发,以贵州省2001—2010年的9个市州的人均GDP、劳动力、资本投资、产业结构为研究对象,对贵州省区域经济增长趋同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得出:贵州省区域经济符合条件β趋同,贵州省9个市州的人均GDP及其增长速度差距都在不断增大;产业结构发展在贵州省区域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例最大,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5.
运用Chiristina Romer和David Romer的叙事记录法,税收变化可以分为内生性税收变化和外生性税收变化,外生性税收变化是指不受当前经济状况影响的税收变化.通过对1947年至2007年美国税收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并着重研究外生性税收变化对人均GDP增长的影响,发现税收增加对人均GDP增长有显著的阻碍作用,但税收减少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是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方面的一次重大制度创新.从我国政府财政支出的特定构成入手,利用1994年至2005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从1994开始实行的财政分税制改革后,财政支出的各个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支出、部门事业费支出和城市维护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的提高显著地促进了省际人均GDP增长率;文教科卫支出、经济建设总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和其他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的提高对省际人均实际GDP增长率具有正向作用,但不显著.行政管理支出、社保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对省际经济增长率具有负效应,且显著;补贴支出和其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与省际经济增长之间具有不显著的负向关系.而这无疑是为如何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供实证的依据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地方财政支出在我国地方经济增长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地方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地方财政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利用省际面板数据(Panel Data)对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地方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表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着不同的经济增长效应;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地方财政支出经济增长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进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中国出口导向型战略使国内很多学者低估了进口贸易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对我国1978~2006年的进口贸易与国内生产总值两个时间序列进行协整分析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并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因果关系检验得出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其促进作用体现在缓解资源约束、弥补国内供给、刺激技术创新、诱导国内需求、完善市场机制及扩大出口规模六个方面.为此,中国应尽快调整外贸发展战略,积极扩大进口规模,优化进口结构,促进国民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为对象,运用时间序列模型,分析1979—2008改革开放30年间出口导向型模式与进口和国内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三者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由此建立的回归模型显示,出口能够促进一国国内经济增长,进口是一种补充,并且进口能够推动出口。此外,由于我国的特殊情况,出口对进口的拉动作用不明显。为使出口导向型模式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我国应积极从"两个转变,两个消化"的方向对其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0.
中国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经济方法,对中国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二者为近似的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对保险业发展的作用远大于保险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对作用的大小进行了量化;利用平行数据模型将31个省市数据分成5组计算出了各个省市保险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样本为中国1980-2004年及31个省市1997-2004年的保险密度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  相似文献   

11.
经济增长的动因和中国的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续增长是各国经济政策的核心目标 ,找出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因对实现这个目标非常重要。本文提出了以内在动因为核心的“经济内能增长原理”,指出 :在其他增长理论中没有核心地位的增长因素 ,如教育、收入分配、法律制度、思想观念等 ,对长期增长有重要甚至决定性的影响 ,本文对增长率差异、滞胀等问题原因的看法也与其他理论有很大不同。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缘于改革开放创造的有利条件和正确的改革战略 ,有效促进了我国经济内能的产生和良性循环 ,今后仍有维持较高经济内能及其良性循环的潜力。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些以维护经济内能良性循环为核心的政策原则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90~2018年间中国26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投入和产出数据,本文通过非参数DEA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分析了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分解项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等的变化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探讨了资本和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采用HP滤波法研究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趋势、投入要素增长趋势及其波动对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影响,得出结论并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优化投入要素和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技术研发、人力资本、制度变革等多种方面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提高各地区固定资本存量的有效使用效率; 3) 提高劳动的有效参与率。  相似文献   

13.
理论研究普遍认为FDI对经济增长产生有积极的影响,但对FDI如何影响东道国经济发展的具体机制却研究甚少。本文在内生增长的框架下对FDI作用于浙江经济增长进行了三步检验:1)FDI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检验;2)经济增长主要影响因素分析;3)FDI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检验。结果发现,物质资本、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以及对外贸易是FDI影响浙江省经济增长的主要传导渠道,FDI的人力资本效应不显著,因此并不完全符合内生增长路径。  相似文献   

14.
经济增长理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理论反映,源于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是二战后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经济理论。但是,发达国家经济学家自身存在的认识论缺陷使其不可能建立科学完整的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因此还必须遵循马克思的方法论从理论为实际的反映入手建立科学模型,并以此指导中国社会经济增长实践,特别是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践。  相似文献   

15.
应用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增长核算分析框架,研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产权结构、对外开放等制度变迁对TFP的影响。研究发现,改革开来以来,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其次是物质资本存量的贡献,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低,并且逐期下降。实证分析也表明,由于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用"索洛剩余"衡量的TFP的增长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技术进步;所有制结构和对外开放等制度变迁是推动中国TFP增长和经济增长的十分重要的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16.
税收和经济增长是密切相关的,经济的发展培育了良好的税基,这样税收收入才能有稳定的来源.经验证据表明:我国GDP对税收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税收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不会明显偏离均衡状态,税收应该随着经济增长而增长,税收与经济税源之间保持着合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echanism of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nd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FDI) growth, the paper uses panel VAR model to empirically study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with the data from 30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in China from 2004 to 2015. The results of system-GMM estimation show that economic growth and OFDI growth can promote each other and the two-way interactive effects are very significant. The results above exist both in the aggregate term and in the term of labor average.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effect of economic growth on the growth of OFDI flow is higher than the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OFDI stock, and the effect of the OFDI stock growth on economic growth is higher than the effect of the growth of OFDI flow on the economic growth. The results of the further investigation by considering the regional heterogeneity show that the effects of economic growth on OFDI growth are stronger in middle and western regions than that in eastern region, while the effects of OFDI growth on economic growth are stronger in eastern region than that in middle and western region. The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analysis and variance decomposition analysis consistently support the results above. The policy implications of the results are the following: When carrying out the “going out” strategy, China should depend on its own development to implement OFDI, and it is ought to promote the good interaction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OFDI growth, and it is ought to fully consider the different development levels among different regions  相似文献   

18.
包容性增长:中国经济从量变向质变切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容性增长"概念的提出,正当其时。包容性增长最基本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中国经济、社会需要科学发展,需要"包容性增长",这很容易成为共识。因此,就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而言,关键是如何将这一概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与实践中。笔者认为,倡导包容性增长需去经济增长的GDP化;践行包容性增长,必须优先开发人力资本;强化包容性增长需要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包容性增长需要着力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包容性增长需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包容性增长需要始终追求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9.
经过10年开拓,“深圳速度”早已举世瞩目。在深圳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深圳人口也一再飞速上升.本文从人口与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出发,一方面较详尽地分析了深圳人口尤其是暂佳人口大幅度增加的原因;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发展深圳经济,针对深圳人口尤其是暂住人口超前增长的情况,提出了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新古典模型认为,由于没有技术的持续改善,人均产出增长最终将会停止,国与国之间具有趋同趋势.而内生增长模型却得出了由于知识等要素的递增收益的作用将导致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的结论.经验研究表明,世界上只有局部趋同而没有全球范围内的趋同,一旦对不同的要素变量加以控制,将出现条件趋同.根据趋同理论,我们应注重导致趋同的政策研究,结合本国实际制定赶超战略以达到趋同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