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认知科学与语言学结合成的新的边缘学科——认知语言学成为语言研究的一个全新的发展趋势。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如何在认知的框架下进行翻译教学更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仅从词汇翻译的一个方面进行认知探讨。  相似文献   

2.
认知科学与语言学结合成的新的边缘学科--认知语言学成为语言研究的一个全新的发展趋势.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如何在认知的框架下进行翻译教学更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仅从词汇翻译的一个方面进行认知探讨.  相似文献   

3.
翻译研究的"认知语境转向"以人类的认知和理性存在的本体论为基底,其哲学根本是体验哲学与历史事件.认知语境具有认知与语境的本体论特征,体现客观实在性和认知相对性的统一.认知语境转向从翻译的言内认知语境和言外认知语境及其互动的关系出发,考察翻译主体的认知、语言、存在的互文顺应关系,在宏观和微观上探索译学发展途径,避免译学"语言学转向"的语言泛化、"文化转向"的文化泛化等倾向,把焦点集中在解决译者思维与文本、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翻译研究的"认知语境转向"的取向大大拓展了翻译研究"认知转向"视野,也有利于译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认知语言学的三大语言学基础,即生成语义学、认知语用学和功能语言学。  相似文献   

5.
隐喻一般情况下被认为是一种用于修饰话语的普通语言修辞手段,是一种非正常的语言使用。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语言是语言研究的一个方面,因为语言能力是人类认知能力的体现,学习者掌握语言的交际能力是语言教学的最高目标。教学中,如何运用语言能力和实现语言能力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探讨了认知角度下的英语隐喻,包括隐喻的认知,英语隐喻的句法结构特征,以及认知语言学下英语隐喻的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人们对于交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然而隐喻翻译难以达到“形神兼备”成为翻译难题。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难以互相接近。通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解读隐喻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介绍了三种行之有效的翻译策略,旨在使译者在翻译隐喻表达时既能保其意又能保其形。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语言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研究从语言哲学、功能语言学、语用学、认知语言学和语料库语言学等方面入手,在语言学视角下做诸种尝试,试图探索翻译的本质,找出普遍规律,以期为翻译理论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从语言学角度厘清我国当代翻译理论及研究的走向。  相似文献   

8.
通过著名教育学家阿尔特巴赫的著作《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A Global Revolution》中译本的翻译实例分析,讨论认知语言学视角的隐喻理解及翻译策略,提出隐喻的辨识、理解和欣赏有助于对认知过程的理解和对文本的解读。该著作的隐喻翻译及全文翻译采用语言学翻译策略,即直译、意译、补偿等策略,基于具体翻译实践的隐喻理解和翻译,能够为认知语言学角度的翻译理论和实践提供例证。  相似文献   

9.
80年代开始,世界语言学研究开始研究“语义”。90年代日本开始建构日式版“认知语言学。从知觉理论与认知语言学、语言的范式化与认知模式、认知语言学的应用性理论等几个方面来论述“认知语言学”,必将为我国语言学领域的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概念隐喻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关于意义构建的理论。它强调隐喻是人类日常生活和表达中的一种无意识的思维方式和认识世界的途径。人们通常把比较熟悉和具体的概念域映射到不太熟悉和比较抽象的概念域上,这种从源域向目标域“跨域映射”的过程是人们概念形成的重要认知工具。中国古典散文中的意象具有丰富的中国文化底蕴和渊源,其表达方式充满文化图式,如何将这些富含文化内涵的意象概念传译到译文中去是中国古典散文翻译的难点。在认知语言学的视野下,以概念隐喻理论为指导,通过译例比较分析和探讨中国古典散文意象翻译的技巧。  相似文献   

11.
认知文化图式对英语谚语的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文化图式是已知事物或信息存储于大脑中的知识结构,带有文化色彩和认知心理特点,是人们赖以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基础;而谚语就是对各种生活现象进行综合概括并在群众中广泛流传运用的语言,它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认知文化图式下谚语具有可理解性。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图式的差异,谚语的认知理解变成了一个交际双方明示推理以及寻找最佳关联的动态过程,认知文化图式影响和制约着谚语的认知理解;而谚语理解成功的关键则需要认知文化图式有效的共享和建构。  相似文献   

12.
焦虑是一种特殊情感因素的反应,是大学生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在语言输出时,该影响特别突出。其产生与个体的认知特征和认知规律紧密相关。从认知视角入手,分析焦虑心理对大学生英语学习中输出的影响,通过开展合作"教与学"及减少输出时焦虑的认知干扰因素,可以降低焦虑对英语学习输出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职业培训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方式,是新型城镇化战略"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突出体现。认知惰性作为当前农民工职业培训政策实施的现实约束,是农民工认知策略局限与环境激励缺失交互作用的结果,需要从提高农民工收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优化整合社会资源;指导用工单位建立基于技能差异的薪酬管理方式;优化现有培训体系,努力规避"挤出效应";加强宣传和沟通等多个侧面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14.
认知增强技术与社会公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伦  高佳 《云梦学刊》2010,31(1):66-69
认知增强技术旨在提高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机会平等的重要基础,因此认知增强技术与社会公正问题密切相关。认知增强技术涉及的社会公正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认知增强技术与认知功能障碍者的机会平等问题、非治疗目的使用中的公正和强制问题、认知增强技术使用中的代际公正问题、认知增强技术使用中的区分原则。  相似文献   

15.
高群 《殷都学刊》2004,(1):110-112
对文本的消解过程中,我们更多关照的是语言本身.本文寻找徐坤小说语言的特色及修辞手法的运用,强调语言的多功能化,突出认知符号的功用.  相似文献   

16.
心灵与意识问题是传统哲学的核心议题,而与意识问题紧密相关的,则非“认知”莫属.因此,从认知角度切入探究信息传播机制成为主流,意识表征、认知语境以及隐、转喻思维三个方面则成为探讨认知传播学的哲学基础.首先,意识的表征在空间上具有全局分布性;其次,认知语境的建构离不开大脑认知图式与知识的激活,并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出一种隐、转喻的思维方式;最后,认知传播区别于以往传播学的5W经典模式,重点探索的是传播过程中思维如何得以被理解,这一过程需经历模式搭建、图式激发、选择记忆、行为形成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红 《北方论丛》2001,(2):123-125
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师素质构成的核心要素,提高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这种能力主要包括:一、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事先计划安排;二、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矫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相似文献   

18.
司法过程中法官认知偏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司法体制改革的探讨大多局限于用权力分离、司法独立、程序正义等视角来分析问题。文章试图以公平、正义等理念为基础,以法官个人和法官这一群体为核心,借助于心理学的视角,研究在司法过程中拥有“自由裁量权”的法官为何存在着认知偏见,这种偏见对公正司法产生何种影响,以及该如何规制这种认知偏见,从而最大限度的维护司法的公开、公平、公正,实现理想司法所追求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问世以来,世界各国的社会结构日新月异。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传统的工人阶级意识形态陷于模糊,诸如种族问题和性别问题等等浮出水面。谈论阶级政治是否已经不合时宜?本文立足于马克思的阶级概念,批判考察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奠基人卢卡奇和最新代表人物之一詹明信的相关著述,认为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仍然有着显著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认知语言学的出现为传统的日语教学和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和视角。利用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范畴、原型、意象图式等理论来探索日语教学中难点项目テイル形的语义功能,以求减轻日语学习者的负担,提高日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