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评析职务犯罪中公职人员与非公职人员共同犯罪定性说基础上,论述了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查明在犯罪过程中是否利用职务之便等问题。作者主张,在职务犯罪中公职人员与非公职人员共同犯罪的定性根据三种情况分别进行:(一)非公职人员与公职人员为职务犯罪的共同实行犯,如果前者利用了后者的职务之便,则两者都定职务犯罪,否则分别定罪;(二)非公职人员教唆、帮助公职人员实施职务犯罪,两者均按职务犯罪定性;(三)公职人员教唆、帮助非公职人员实施职务犯罪,如果后者利用了前者的职务之便,则前者是职务犯罪间接正犯,后者是职务犯罪从犯,否则,两者都是普遍犯罪。  相似文献   

2.
论受贿罪的共同犯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贿罪是职务犯罪的一种 ,其犯罪主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受贿罪共同犯罪不同于一般的共同犯罪。无论在犯罪主体上、共同行为上、共同故意形成的时间上受贿罪的共同犯罪均有其特点。本文着重探讨了理论界争议较大的问题 ,诸如国家工作人员教唆非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贿赂的 ,对国家工作人员行为的定性问题 ,对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国家工作人员为他人谋利之机直接收受贿赂或索取贿赂的行为的定性问题 ,以及共同受贿人受贿数额的认定及其刑事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3.
教唆行为的错综复杂,无疑将教唆犯问题变成了刑法理论界极具争议的话题。我国《刑法》第29条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此种立法例存在明显欠妥之处,将两种不同类型的教唆犯规定在同一刑法条文当中,无疑会致使学界在研究教唆犯问题时分不清两者的界限。应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将共犯教唆犯与非共犯教唆犯区分开来。由于目前教唆犯问题在立法上和实践中都存在诸多矛盾,应将非共犯教唆犯从刑法总则中的“共同犯罪”一章中独立出来,单独设立教唆罪,置于分则当中。  相似文献   

4.
真正身份犯(构成身份犯)的共犯问题是整个共犯与身份问题的核心。从可能性上讲,非真正身份犯完全可以构成真正身份犯的共犯;从范围上来讲,应以非身份犯是否能够参与真正身份犯的部分实行行为为标准来界定无身份者是否可以成立有身份者的共同正犯。在无身份者教唆、帮助有身份者实施真正身份犯的定性上,宜从纷繁复杂的学说争论的迷思中脱离出来,以想象竞合犯原则并结合罪刑相适应原则进行处理;在有身份者教唆或帮助无身份者实行犯罪的场合,宜将有身份者作为间接正犯处罚。  相似文献   

5.
论共同犯罪人的意思联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意思联络 ,是共同犯罪故意认识因素的外在形式。只有共同犯罪人之间具有意思联络 ,才能形成共同犯罪故意。共同实行犯的共同刑事责任只限于共同意思联络明确包含的犯意范围之内。只要所教唆的犯罪研为的对象确定 ,即使犯罪性质不明确 ,教唆者也应当对被教唆者实际实施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负责。即使事先帮助的意思联络并没有明确犯罪的性质 ,帮助者也应当对其所帮助的实行行为的后果承担刑事责任。在有组织犯的情况下 ,帮助者之间、实行者之间以及帮助者与说行者之间不需要有意思联络 ,他们分别与组织犯进行单线意思联络就能形成共同犯罪故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分析了有组织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文章指出:不仅自然人,而且单位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成为有组织共同犯罪的主体,这些条件是:(1)犯罪集团与单位共同犯罪;(2)三个以上的法人共同犯罪;(3)单位全体成员长期共同实施某种犯罪。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混合主体共同贪污定性在理论上存在很大争议,而司法实践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做法也不一。因此。对混合主体共同贪污问题进行正确定性,有利于维护司法的统一性。根据修正的犯罪构成要件及身份的连带作用,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能够构成贪污罪的共同犯罪,而非国家工作人员从主体部分及时空条件方面具有构成贪污罪共同正犯的可能性。同时,混合主体共同贪污行为特殊性在于有无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及具有分别定罪量刑情形,结合以上两点,可以明晰混合主体共同贪污犯罪与盗窃罪、贪污罪犯罪圈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国内学界关于共犯人关系的交叉关系说与递进关系说均存在疑问,重合关系说原则上具有妥当性,但也存在不足。共犯人之间具有何种关系,取决于其背后采取的基本立场,根本上则与共犯人关系据以解决的基本问题,即共同犯罪的定罪问题与量刑问题密切相关。前者关涉共犯人的犯罪成立及刑法的处罚范围,后者关涉共犯人的处罚前提及刑罚个别化。根据共犯人关系据以解决的基本问题,区分制共犯人关系更为妥当,值得借鉴。据此,解释论上,我国刑法第26条是关于共同正犯的规定;第27条与第28条规定的均是帮助犯;第29条第1款规定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的含义是指"判处正犯的刑罚",第2款规定的"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中的"罪"应限制解释为"重罪"。  相似文献   

9.
现代人口学研究有两个分支,一是人口统计分析(DemographicAnalysis),另一是人口研究(Popula-tionStudies)。前者主要研究人口变量与人口变量之;司的关系,后者则主要研究人口变量与非人口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两个分支分别形成于两个不同的传统,人口统计分析的发端可追溯到英国商人格兰特(C·J·Grant,1620—1674)利用伦敦教区登记资料所作的《关于死亡的自然的和政治的观察》(1662)的研究。人口统计学在18世纪末人口普查兴起后,得到广泛的运用和长足的发展。到本世纪,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应用,人口统计分析技术不断发…  相似文献   

10.
领导干部职务犯罪是指犯罪人在政治上、经济上居于领导地位,利用其地位和权力而实施的犯罪行为。领导干部职务犯罪是一种特殊阶层、特殊群体的特殊行为。领导干部职务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动机与特征;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个性心理因素、心理过程和规律;不同类型职务犯罪的心理特点等。领导干部职务犯罪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社会心理学、领导心理学等学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采用通说的观点,认为贪污罪是"纯正身份犯",其身份特性为"国家工作人员"。然后对学界存在较大争议的问题,即在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分别利用各自的职务便利,共同将单位财物占为己有的如何定性进行了探讨。在分析"主犯决定论"、"分别定罪说"、"主要客体决定说"、"贪污罪说"的基础上,提出应当正确理解犯罪构成、共同犯罪的含义,将主观要件作为核心,在对上述人员定罪时,主要考虑主观上利用了谁的职务便利,如果是相互利用,则要考虑数罪并罚和想象竞合犯。  相似文献   

12.
巴克莱、费希特是欧洲哲学史上主观唯心主义的两个典型代表.本丈分析比较了两者主观唯心主义的异同,分别归结为三个不同点:经验(论)的与先验(论)的,非辩证的与辩证的,神学的与非神学的;二个共同点:对主体性原则的弘扬和唯我论的最后归宿。  相似文献   

13.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的文艺作品,尽管它在思想内容的表述方法、表现形式和传播特征上与理论著作、新闻报道、应用文体、广播电视(指非文艺节目)有着明显的差异,但仍属于一种社会舆论一一即对某些事物或问题公开发表带倾向性的意见.舆论有积极与消极、正确与错误之分.前者引导人们科学客观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从而乐观进取艰苦奋斗,投入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活动,创造辉煌业绩;后者则对一些读者(观众)的种种思想认识产生误导,从而使之走向无知愚昧、自私褊狭、消沉颓废,甚至犯罪毁灭,阻碍社会进步。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讲:“舆…  相似文献   

14.
《刑法修正案(九)》增设了三个新型信息网络犯罪。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是网络服务商民事侵权连带责任的上升化、刑事化;设置“责令改正”行政前置程序,是考虑平衡互联网技术创新保护与网络安全维护而限制刑法处罚范围,因而具有合理性。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是预备行为的实行行为化、未遂犯的既遂犯化;不应将“违法犯罪”限缩解释为“犯罪”;利用“伪基站”发布诈骗信息,因未必已经着手实行了诈骗犯罪,故简单根据发布诈骗信息的数量认定成立诈骗罪未遂的实践做法是错误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帮助犯的正犯化或者帮助行为的实行行为化;成立该罪,以被帮助对象着手实行了信息网络犯罪为前提,但不要求达到罪量程度;该罪并非中立帮助行为的正犯化,提供互联网接入等技术支持与帮助,也未必就是中立帮助行为。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理论与马恩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间客观上存在着一些区别,从理论的任务和内容看,后者是以指导无产阶级革命为主要任务的,主要是建立和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前者则是以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主要是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理论。相应地,在对待资本主义的取向上,后者较强调否定的一面,前者则更强调肯定和利用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贪污受贿犯罪是指出于对财物的非份欲求,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犯罪。在犯罪心理学中属物欲型犯罪,又称利欲型或贪利型犯罪。这种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或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贪污受贿犯罪的动机和目的是同一内容──即财物。由非份的物欲需求,产生非法占有的犯罪动机,进而实施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行为。这种动机与目的的一致性具有严重的反社会性。贪污受贿案件近几年每年以百分之二十几的比例递增。纵观这几年的案件,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一是贪污受贿金额巨大。如广东清远市房地产公司总经理董胜鸥案,受贿人民币2…  相似文献   

17.
学生在集体中的相互关系就是学生间人际关系。学生间人际关系一般有三类:(1)满意友好关系。其特点是双方接近,融洽、信任、亲密,富有吸引力。其中又有健康的积极的友好关系和不健康的消极的友好关系。前者学生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睦相处,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后者则是讲哥们儿义气,不分青红皂白,为朋友两肋插刀。(2)排斥对立关系。其特点是相互不融洽,  相似文献   

18.
“明知”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关键构成要件要素,对“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的理解,应从“明知”的内涵着手,根据是否满足“至少具有不确定的故意”这一条件划定“明知”的子集。围绕帮信罪的本质对“明知”的对象进行解释,行为人只需对他人依托信息网络实施犯罪具有概括性认识。在此基础上,针对“明知”的具体认定,将满足“明知”的情形进行类型化梳理,划分为有明确意思联络的知道、无明确意思联络的知道和综合推定的“应当知道”,前两者分别对应实务中有通谋的知道和无通谋的知道,后者包含了根据提供帮助的具体内容推定行为人应知、根据多次提供帮助推定行为人应知等能够证明行为人存在“恶意”的情形。  相似文献   

19.
《中华通史大历典》简评华纬(郑州450052)历表和年表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前者是不同种类历法(民族的或地区的)的汇编,如《两千年中西历对照表》、《中西回俄历表》等;后者则是历史人物活动和历史事件的汇编,如《中国历史纪年表》、《中外历史年表...  相似文献   

20.
引理1,设L>1整数,当L=2m,则证明由三角函数指数定义(A1)式成立,同法可证(A2),(A3),(A4)式成立.引理2,n>1整数,为整数,则(l)一(2)式得:当。羊1时,a一2。n。,也就是p一(2。+1)。利用复数相等条件,实部、虚部分别相等.命题1,设L>l整数,若L—2;n,则成立,当L—2。n+l时,则成立,当L—Zll;时,则成立,当L二Zn;+l,则这里。、刀在本文中分别表示隔数和奇数,约束条件的意义是:如来满足约束条件的,存在,那么第,项按规定算式计算,如果第,项不满足约束条件,那么第,项的值为O,以下公式均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