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沈从文构筑的“湘西世界”在建国后长期被主流话语忽略和批判,后来随着“沈从文热”在海内外升温,“湘西世界”逐渐成为瞩目和神往的对象。这个世界是否“桃源”的争论经历了一个由否定到肯定的过程。“桃源”情结是沈从文和读者共有的,是人类对理想家园的追寻和期待。审美经验沟通了作者和读者,“湘西世界”成了沈从文和读者自我救赎和抵抗异化的虚拟天地。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凄馨而迷人,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湘西世界"的原型本身也很神奇.沈从文是湘西各族人民共同的伟大儿子,"湘西世界"是他的赤诚奉献,是"湘西文化"形象化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3.
要理解沈从文在“湘西世界”里寄托的情感和思想,就必须了解它产生的历史语境。沈从文是在英美派的持久扶持与帮助下构筑起他的“湘西世界”的。在英美派背景下解读“湘西世界”,可以看出它是作者应对现实中各种思想倾向与艺术主张时的一种立场选择,其中隐晦地表明了作者对争论激烈的社会革命、阶级斗争等重大现实问题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4.
"生命"作为沈从文湘西小说的艺术维度之一,是解读沈从文湘西小说的突破口."湘西生命"的精神内核是"人与自然相契",是沈从文孜孜追求的理想的生命"常性".这种精神浸透到了它的生命形态、命运观念、处世精神之中.具体而言,"自然性爱"、"未凿童心"、"血性强力"是湘西生命的自然形态;"死亡"与"爱情"相邻体现了湘西生命的自然抉择;在"守势"与"超脱"处世姿态中生命的"自足"、"澄静",展现了湘西生命的人生情怀.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在他的湘西系列小说、都市题材小说以及湘西本土文化与都市文化两相比照的过程中,基本肯定了湘西本土历经数千年不变的恒定文化因素("常"),而对湘西在朝现代转型过程中,自外而来并传染侵蚀的异质文化因素加以否定("变").从而让人感受到沈从文小说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在沈从文所精心构筑的"湘西世界"里,<边城>无疑是其中的核心之作.在这部作品中,沈从文通过一个美好单纯又略带忧伤的爱情故事,对"湘西世界"里的人性爱和人情美作了充分理想化的表现,抒发了自己对"湘西世界"里特殊的爱与美的讴歌,探究了这种爱与美因受到时代无情摧折而行将凋零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创作初期,沈从文在湘西题材的创作中,用审美的方式对湘西文化的地方性知识系统进行深度描写,为我们保存了一个异质于现代文明的文化空间,他这种异质的文化空间成为了现代文明的种种堕落的反观之镜,这使得沈从文湘西文学题材选择与创作具有了极高的人类学价值,也使得他的湘西题材创作具有了鲜明的人类学诗学特征。沈从文湘西题材的文学创作本身具有比较鲜明的原始主义倾向,沈从文梦回湘西,营造了一个审美乌托邦世界,把湘西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复兴的文化资源之一,这是沈从文的艺术审美思想在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重要原因。但此时沈从文的人类学诗学创作面临着困境,缘于沈从文对湘西文化的思考缺失历史理性。站在历史理性的高度,从为湘西文化到为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甚至是为人类整体文化而代言,创作思想着眼于关爱人类整体的命运,这种悲天悯人、大仁大爱的思想立足点,是沈从文的人类学诗学创作困境突破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希腊神庙"是沈从文理想的栖息之所,在"边缘身份"意识的导向下,沈从文完成了对"湘西生命"的展现和对"希腊神庙"建构的思考.在现代文明的渗透和自身缺陷的"共谋"下,诗化的湘西生命由"常"到"变",沈从文开启了现代之思:重造经典,对理想的民族人格进行冥想.他把目光投向了湘西自然的生命形态.这种寻找生命之根的意识是对"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一种想像方式.  相似文献   

9.
在沈从文的艺术世界中,湘西生命形式与都市生命形式构成对照与互见的关系,但在整体上往湘西生命形式偏移,这种整体性偏移固然显示出沈从文一定程度上的湘西地方主义立场与乡下人的观察视角与眼光,但更为重要的是传达出他独特的生命理想,并通过这种生命理想表现出他独特的创作追求。因此,探讨沈从文创作中的湘西生命形式,对于理解沈从文的全部创作,就成为一个关键性问题,从中可以发现其创作独特性的一些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所描述的"湘西世界"具有浓郁的神话气息,结合其相关作品,从"神话元素"入手,可从"历史潮流的客观影响"、"作者创作的主观选择"及"巫觋之风的深刻浸润"三个方面,集中阐释沈从文为何构筑充满神话色彩的"湘西世界",初步探求沈从文寓于其中的深刻感情。  相似文献   

11.
《北方人》2007,(10)
1934年,张兆和可能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1934年,沈从文也可能是世界上最痴情的男人。在1月12日至2月2日的湘西水路上,沈从文坐在船舱里给张兆和写了几十封信,仅1月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是在湘西那块古老神奇的丰沃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作家,他以其结构灵活、形式自由、感情色彩浓郁、文笔质朴清新、表现湘西边地风情的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坛上独树一帜。以湘西这块特殊地域上源远流长的楚亚文化对沈从文的熏陶、影响,来探讨他作品中显示的那种浪漫的人性世界、独特的民情风俗以及雄健的民族生命元气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有助于理解沈从文小说的文化视野与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成长于不受现代文明侵袭的美丽的湘西世界,朴素乃至坚定的生态意识亦根于湘西的童年时期,沉淀在沈从文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血脉之中。面对湘西即将承受的现代文明的洗礼和不能承受的日趋严峻的生态情势,沈从文以诚挚的生命情怀和开放的生态意识,正视湘西在现代文明语境中接近极限的"成长"现实,关注湘西生态,尊重生命,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立场。沈从文在30年代主流文学之外,立足生态哲学的意识,以《边城》而勇敢承担起关注湘西人与自然环境和谐,推动社会最终和谐发展的人文使命,将文学与自然联系在一起,预言式的揭示了生态危机的本质是人类文明的危机、人性的危机。  相似文献   

14.
地域色彩是沈从文小说的主要特征,他对湘西世界的创造,不仅为20世纪中国文学增添了光辉的一章,而且使其成为湘西地方民族叙事的代言人。沈从文小说地域色彩的形成,经历了个人叙事和民族叙事两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他不仅认同了"乡下人"的身份,而且在摆脱早期个人叙事圈子的同时也把个体敏锐的感性认识与湘西地方特殊的民族历史文化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湘西民族叙事。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所说的"地方重造"指的是大湘西的重新改造.从二十世纪三十到四十年代,"地方重造"思想逐渐生成.湘西地方实际存在的问题是沈从文"地方重造"思想生成的外在客观依据,而他热爱湘西地方的浓烈情感则是内在成因.就湘西地方如何重造,沈从文提出了个人的方案设计.沈从文"地方重造"思想的特点在于地方主义与国家主义的统一,且与其湘西少数民族立场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他的小说中对湘西自然景观的描写,对边地风俗民情的呈现,对纯朴率真的乡下人的刻画,为我们构筑了一个神奇丰满的湘西世界。  相似文献   

17.
描写湘西少女形象是沈从文笔下湘西花园中的重要一环。湘西少女是自然的精灵,她们纯朴天真、热情善良,皆与自然谐振,这些少女们是沈从文生命神性的具象反映,是沈从文对自我的形象展示,是沈从文出于对现代社会的审美救赎而刻画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小说的生命原始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湘西文化滋养了沈从文,他总是从湘西文化的视觉度去感受、审视、体悟生命和世界,从"乡下人"的角度做审美取向和价值判断。沈从文努力用湘西原始、古朴、自然、优美的人性建造现代小说的"希腊小庙",对人的生命原始精神进行热情赞颂和充分展现。沈从文小说生命原始精神是从男性形象的野性和强力,女性形象的水一般美的生命特质和不受物质功利污染的情欲性爱等方面得到展现的。  相似文献   

19.
现代文学研究中以"牧歌"来概括沈从文创作风格。但是,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充满着动荡、躁动和不安,形成了有别于传统"牧歌"审美价值的"狂欢"世界。呈现了节庆、婚嫁和丰收等富有民族特色的嬉闹杂耍的狂欢场面;建构了以生死和肉体为核心的狂欢化意象;通过回环的叙事模式、双重的叙事空间及诙谐语言和咒骂语言构筑了鲜明的狂欢式话语系统。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应和了巴赫金的"狂欢"理论,指认着获得民族和文化认同的乡土"类狂欢"形态。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以其描绘的人与大地和谐的湘西世界和塑造的具有自然人性的湘西农民形象,抒写了一首传唱不衰的“乡土抒情诗”。沈从文以乡下人和现代文明的双重视野展现了神性大地之美和地之子生命的蒙昧。在强烈的毁灭性悲剧感中,沈从文的“乡土抒情诗”显现了源生于中国大地的神性之美:和谐的乡村世界与善良的地之子。因此,沈从文的“乡土抒情诗”体现一种深刻、自觉的生态意识,建构了一种中国维度、生态思想的新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