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分析城乡关系的基本方法。他们不仅立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以此揭示出人类社会经历了从城乡无差别统一到城乡分离对立再到城乡融合的过程,还紧扣人的解放这一理论主题探讨了城乡关系与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内在关系。正是植根于唯物史观,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才具有科学性和价值性。马克思恩格斯对城乡关系客观发展规律的揭示和对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立场为当代中国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城乡关系的发展经历了形成、对立和融合三个阶段。建国以来我国城乡关系的发展大体上遵循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发展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为我国当前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科学依据,是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在我国的新发展和具体应用。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从历史角度考察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这一复杂现实,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构建乡村振兴战略的治理模式;提高农村吸引力,建立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机制;同时要考虑当前面对的具体现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把城乡关系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进行论述,形成了丰富且具有预见性的城乡关系理论。回顾和梳理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对于今天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考察了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主要内容,并着重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对构建和谐城乡关系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性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城乡生态关系理论,认为资本主义城乡生态问题突出表现为城乡之间物质变换的断裂,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的存在,要重建物质变换的生态秩序,维持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以生产者的联合、城乡融合为特征的共产主义来实现。新时代中国要立足当下,从马克思恩格斯城乡生态关系观中获得启迪,为统筹推进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筑牢社会主义制度根基;构建城乡生态共同体,打通城乡地域的物质循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出发,对人类社会发展尤其是对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和城市化发展进程进行了深刻研究,在批判性吸收和借鉴前人思想的基础上阐释了城乡关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从城乡融合的发展趋势、目标归宿、价值追求三方面梳理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的精髓,指出其是特色小镇的发展趋势、基本前提和关键之处,进一步阐明了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对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特色小镇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背景、时代环境、经济发展出发,还原城乡关系的演变历程,形成逻辑一致的 理论框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进行总结.70多年来中国城乡关系历经“对立”→ “趋好”→“统筹”→“融合”四大阶段.城乡关系演变贯穿其中的发展规律如下:宏观环境是 直接影响因素;中央政府基于宏观环境变化选择相应的国家战略目标,指导经济社会发展; 在目标的指引下逐步建立完善了以产业结构调整、要素配置、公共资源分配为主要内容的制 度体系,推动城乡关系战略实施,进而推动城乡关系变化.顶层设计以及系统实践促使中国 城乡关系经历深刻变革并得到极大改善,但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性破除,城乡差距从 经济领域向社会领域延伸,出现新的趋势和特征.据此,新时期,解决城乡关系出现的问题,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要在推动城乡产业融合、要素流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民增收等方面有 所作为.  相似文献   

7.
从城乡分离到城乡融合是现代化的关键性标志。城乡融合(Urban—rural composition)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基石是有理论来源的。马克思、恩格斯基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立场,曾指出要“消灭城乡差别”,达到“城乡融合”。城乡融合是他们所设想的共产主义就是要把消灭城乡差别作为奋斗目标之一。所谓城乡融合就是城乡从分离、对立,在互动中逐步走向融合的过程,并逐步实现城乡一体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乡关系经历了深刻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服务于工业化发展战略,我国城乡关系逐渐形成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发展方式的转变,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逐渐被打破,城乡关系不断走向融合。城乡关系演变贯穿其中的发展规律如下:发展方式是影响城乡关系的根本因素;制度安排是影响城乡关系变化的直接因素;市场化改革取向是破解城乡二元体制的重要手段;通过深化改革向农民赋权是提升城乡发展协调性的重要途径;城乡融合是一个长期、渐进、互动的发展过程。由此提出,新时代下,推进城乡协调发展,需要在进一步改革创新、城乡统筹和农民权益保护上着力,同时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稳扎稳打、久久为功。  相似文献   

9.
城乡空间融合的本质是运用空间的思维和方法将城市与乡村、中心与边缘连接起来,将城市和乡村融合为一个整体空间,构建城乡融合的空间共同体,具体内涵表现为城乡空间关系、空间生产和空间分配的三重正义维度。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空间正义思想和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生产理论为城乡空间融合奠定了理论基础和系统思维。新时代推进城乡空间融合是我国城乡空间关系演变的时代命题,是均衡配置空间生产力的必然选择,是在共同富裕目标下实现分配正义的内在要求。基于此,要坚持空间关系正义,重塑新型城乡关系;坚持空间生产正义,优化城乡经济结构;坚持空间分配正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空间共享。  相似文献   

10.
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与理论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关系是任何一个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必然遭遇到的一个核心问题.20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城乡关系经历了一个城市主导-农村主导-城乡统筹的演变过程.发展经济学跟踪研究了整个过程并形成许多有价值的理论著作,系统地回顾和分析这些文献,对促进我国城乡关系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考察了建国以来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探索进程,并从中得出:城乡统筹发展要确立农业、农村的战略地位;坚持以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来处理城乡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坚持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实施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新政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城乡关系演变的一般逻辑的分析,发现城市类型转换、产业结构变换、城市化过程、城乡资源流动、城乡关系这五个层面相互作用,导致城乡关系的演变。运用比较经济史的方法研究了原生工业化国家与中国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城乡资源的流动,认为商业部门的发展在中国城乡资源流动和城乡关系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建国后实施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剔除市场的作用,依靠政府将农业剩余强行转移到工业部门,形成了城乡隔绝的局面。改革开放以后,商业部门的迅速崛起使问题进一步深化。单纯依靠市场的力量不可能改变这种趋势,依靠政府来做也是极其困难的。据此提出了中国走出城乡关系困境的统筹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3.
在政策上确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地位,以规划引领城乡生态建设。实现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基本建立起城乡生态环境建设机制,构筑起现代农业生态系统等,是苏州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经验。但苏州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也存在许多不足,如自然村落的大量撤并、城镇发展规模与速度、城镇现代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城镇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给苏州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加强与改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苏州生态文明建设,还需要苏州在多个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新估计   总被引:62,自引:0,他引:62  
近几年来有关中国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估计问题存在着激烈的争论,有人认为存在高估的问题。其理由是城乡之间的生活费用的差异没有在估计时加以考虑;有人认为存在低估的问题,其理由是城镇居民的一部分隐性补贴没有加以计算。本文将在充分考虑城乡之间的生活费用的差异和各类隐性补贴后,对当前城乡之间以及全国收入差距加以重新估计。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经济发展与城乡统筹关系实证分析:1980~2004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短期内江苏经济发展与城乡统筹存在着单向因果关系,长期内江苏的经济发展与城乡统筹之间存在着双向的、互为因果关系。进一步脉冲分析表明,一方面,经济发展并不会自动导致城乡差距的缩小,而且在长期还会进一步加大城乡差距;另一方面,在短期内城乡统筹水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不显著,在长期内城乡统筹水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为负效应。  相似文献   

16.
土地财政和城乡关系之间相互影响,其中土地财政对城乡关系的影响可能是非线性的。基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模型的经验分析发现,改善城乡关系对土地财政有拉动作用,且土地财政对城乡关系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分地区研究表明:东部和中部地区,土地财政对城乡关系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且东部地区为负,中西部地区为正;东部地区城乡关系的改善对土地财政有拉动作用,而中西部地区的拉动作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城乡交易成本差异、城乡储蓄与投资差异、城乡金融资源配置差异等维度出发,从定性的角度探讨城乡金融发展非均衡化影响城乡经济增长差距的机理;并运用1992-2010年中国28个省级单位面板数据,进一步实证城乡金融发展非均衡化对城乡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市场化水平、城乡外商直接投资和城乡人力资本等指标前提下,城乡金融规模、结构和效率对城乡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极为显著,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成立。文末就实现城乡金融均衡化、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偏向的发展政策强化了原本就严重的"城乡二元结构",乡村人口流动带走了乡村大量的优质资源。该文利用1996—2011年数据,构建城乡收入差距、城乡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差异、城乡人力资本差异和人口流动的协整方程,得出:人力资本差异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最大,其次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城乡差异,而人口流动也扩大了城乡差距。因此,要构建引导城市资本、人才向农村流动的政策,以缩小日益严重的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9.
目前,虽然我国城镇化发展已取得一定进展,但我国城乡关系失衡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影响未来城镇化健康发展。深入分析我国城乡关系失衡的主要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这对增强农民发展能力和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结论表明,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与政府长期推行的二元财政政策密切相关,因此必须着重处理好政府"越位"缺位"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