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一世纪,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三个教派,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古代中国,基督教先后四次大规模传入中国,并引起中国政府和各阶层人民的反对,对当时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迄今为止,学术界主要关注近代中国(1840-1911)基督教与中国官绅士民之间的矛盾斗争(即反洋教斗争),而对中国古代(唐朝至清朝前期)的反基督教事件很少论及.通过对比问题以分析,有助于中国古代基督教会史和社会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哲学从。画d叨到孙ysiol呵······……章雪富(l .1伪)—古代晚期基督教哲学论Being、户”肠和K汤七泊面a的关系卡尔·拉纳的神学“先验人学”述评””.‘”’‘’“”’‘”’.”’二’.··,·····……王新生(l .116)马克思主体性概念的两个维度……俞吾金(2.34)论西方哲学中身体意识的觉醒及其推进二’‘…’····························……陈治国(2.84)论梅罗一庞蒂的“结构辩证法”……佘碧平(2 .92)黑格尔在中国·····················……张汝伦(3 .1)—个批判性的检讨…  相似文献   

3.
围绕着奴隶制的起源、奴隶的社会地位、奴隶主和奴隶的关系等问题,著名的古代基督教思想家奥古斯丁作了较多的论述,他的奴隶制观在西方古代思想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文立足于对其拉丁文本的分析,分个人态度、社会秩序观与基督教伦理三方面,系统地探讨了奥古斯丁对奴隶和奴隶制的认识,指出其奴隶制观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基督教的人道主义精神,又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贵州是中国基督(新)教传播的主要地区之一.由于种种原因,贵州基督教史研究在全国范围来看一直处于比较薄弱的趋势,因此本研究填补了宗教学研究的空白.文章不仅阐述了贵州基督教史研究的意义,还从基督教传入贵州及其活动、民国时期基督教在贵州的发展状况、贵州“自立运动”和“本色教会运动”以及基督教在当代贵州的传播现状四个方面阐述了贵州基督教史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在贺麟的新心学理论体系中,基督教精神是其不可或缺的内在的思想质素.贺麟认为,由于儒家在宗教维度上的不足,因此,儒家思想需要借助于接纳基督教精神而予以发挥.关于基督教与科学、民主、物质文明建设以及民族主义等关系问题,贺麟从社会学的视野给予了正面的解答,表现出明显的亲基督倾向.但是,贺麟的"护教学"有其"另类性",即它不具备教会性.也就是说,贺麟所护卫的不是作为宗教的基督教,而是表达人类终级关怀的基督教精神.  相似文献   

6.
关于希腊语动词eimi研究的若干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不同意将希腊文的系词eimi和aletheia都译为“是”与“真” ,认为这不仅混淆了语言和逻辑上的being和truth与哲学范畴的Being与Truth ,而且忽视了希腊文eimi本身的多词义功能。文章主张回溯到巴门尼德的“hodos”(求真之路 ,学问之途 )上 ,首先弄清前巴门尼德时期语言层面上的eimi,einai,toon ,ousa,然后研究从语言框架中的being到哲学范畴的Being的过渡 ,为此还要同时研究体现希腊哲学演化的相关范畴 ,如arche(本原 )、logos、physis、nous(心灵 )、noema(思想 )、arete(德性 )等 ,最后还要历史地考察阿拉伯学者对亚里士多德著作的翻译。从语言学层面考察 ,汉语中的“是”无法显示eimi本身拥有的“有”、“在”、“存在”、“能”等词义 ,也无法在汉语语法中表现它的不定式、动名词及各种时态、语态的特征 :从哲学层面考察 ,译为“是者”虽然照顾到了同希腊系词的关系 ,但无法表示巴门尼德以来Being的本体化趋势。同样 ,也不可用语言和逻辑上的“真”取代哲学上的“真理”。哲学上的aletheia ,truth以“真”为前提 ,同时要求内涵深层的哲理。  相似文献   

7.
基督教产生于罗马奴隶社会,在西欧封建社会中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宗教,中世纪的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无不渗透基督教的势力。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初期,基督教新派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武器。现代欧美社会,仍然存在基督教的影响和各种教派的活动。基督教的演变与欧洲历史发展关系至为密切,是我们理解欧洲历史和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论述下列三个问题:(一)基督教的产生与演变。(二)基督教与欧洲社会。(三)批判基督教神学的斗争。  相似文献   

8.
海德格尔认为,形而上学把人关在了哲学之门外,他的哲学力求把人从门外请进来.这一尝试的起点是重新界定Being,它成为了海德格尔新人道主义思想的起点.  相似文献   

9.
英国的文艺复兴运动与基督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人文主义者承袭了基督教的精神.本文透过对英国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和实质进行分析,将宗教改革家与人文主义者进行对比,找到人文主义思想与基督教文化之间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0.
早期基督教世界主义观念,是古代世界多种不同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也是基督教与犹太教分野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分析了基督教世界主义产生的历史渊源,所包括的主要思想主张,以及对古代罗马世界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恶的问题是基督教哲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因为它的出现对上帝的存在、上帝所被赋予的各种属性以及基督教的某些信条产生了威胁。无神论哲学家们利用这个问题攻击基督教的信仰,而神学家们则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以维护基督教的信仰。奥古斯丁就是其中的最著名的神学家之一。本文旨在通过浅析奥古斯丁对恶的问题的辩护来澄清以下观点:奥古斯丁并没有成功地说明上帝不是恶的来源。  相似文献   

12.
圣·奥古斯丁并不属于欧洲中世纪的思想家、宗教家和哲学家,只不过是古代基督教神学的拉丁教父而已。但由于他生活在罗马帝国及其古代文化已近解体,基督教逐渐开始占据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历史文化转折时期,加之他的思想对欧洲中世纪基督教思想学说影响极为巨大。因此,他的创作带有鲜明地文化转型特征。《忏悔录》无论在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上都与古代文化明显不同,而对后代欧洲中世纪文化和文学具有开拓之功。  相似文献   

13.
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基本特征的近代启蒙思想构成对传统的基督教的人学观念的重大挑战。基督教神学家企图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回应 :1 .扩大主体意识的范围 ;2 .重新解释主体意识的结构 ;3.视主体的发展为一个辩证的过程 ;4 .强调信仰在主体实践中的作用。大多数当代基督教的神学家不否认人的主体的自主性 ,但批判近代哲学家的主体性观念过于狭隘 ,强调人的自主性需要有一个更深刻的基础 ,而这基础就是上帝。  相似文献   

14.
奥古斯丁基督教世界观的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 5世纪是罗马帝国奴隶制解体向封建制过渡的历史时期 ,在帝国内部形成了新的社会思想和经济观念。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反映了他的社会经济观点、上帝城与世俗城的关系、上帝城的伦理道德规范 ,社会等级观念以及教权至上等新思想、新观念。这些反映的是一种新的基督教世界观 ,体现了神权政体的中世纪国家的特征 ,它是在古代文化危机的基础上萌生出来的一种新的世界观 ,即中世纪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语境下基督教文化形态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今天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内涵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原有的认识论意义上的“上帝”已经成为感觉论和价值论意义上的“上帝”;今天的基督教文化所主张的“救赎”的途径是“交流和尊重”;而今天基督教的“信仰”内涵是“对人的权利的信仰”。这样,基督教文化的后现代形态就一方面顺应了当今人类文化的发展趋势,另外一个方面也从根本上破解了传统基督教所建立的逻格斯中心主义以及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在这种对基督教的新的阐释中,人和上帝成为了一种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场的关系结构”,成为一种平等的对话机制和以满足人类共有价值的信仰体系。换言之,成为一种在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特别是在解构主义等后现代哲学指导下的新的思想体系和文化体系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五个分期对中国古代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史进行了考察。哲学的繁荣可以促进科学的繁荣 ,哲学的凋敝也容易压制科学的创新 ;哲学的发展与科学的发展在历史上往往是耦合的 ;哲学与科学的分离容易导致哲学的畸形发展 ;科学脱离哲学将缺乏指向性和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僧叡是中国佛教思想由"空"入"有"转换过程中的代表人物。僧叡在其一生佛教思想的发展过程中,由尊崇《般若》到扬《法华》而抑《般若》,不断突出了《法华》所呈现的实体意义。僧叡思想的转变,是由以般若"毕竟空"思想为主导,渐次离开,逐渐走向"佛性有宗"的方向。他的转变对南北朝时期般若与涅槃的合流起到了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由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密切,各个时代的哲学家和逻辑学家都十分关注语言的意义问题,本文依次考察了古希腊、中世纪、近现代的哲学家们对语言的意义问题的探讨,阐述了意义理论由语词意义—语句意义—语境考察—言语行为的发展之路,证明了逻辑理论与实际生活结合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基督禅最早出现在耶稣会士乔史顿1971年出版的专著《基督禅:冥想之道》。基督禅是为基督徒而设,既不代表一种新的禅修方法,也不需要放弃基督教的信仰,而是要让基督徒多一种适应现代社会的信仰方式,强化他们对天主、上帝的领悟。这个概念的提出,是20世纪60年代天主教梵二会议积极推动宗教对话的重要成果。禅并不只属于佛教,基督教可以在东方禅师的帮助下挖掘与发展自己的禅法。其次,这个概念推动了佛教在西方的传播,刺激了欧美国家的佛教自觉。现代社会的佛教自觉,因此常以宗教对话为沟通手段,积极入世。  相似文献   

20.
该文阐述了国家主义者对基督教教育的批评以及教会方面的回应,指出了在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已经成为压倒一切的准则。尽管教会方面揭橥自由主义的旗帜,力图对民族主义有所限定,然而基督教教育与不平等条约的密切联系,使得教会方面的企图很难合法化。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的严重失衡,深刻地影响了近代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