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司法腐败产生的微观原因在于司法人员对最大化个人收益的追求,以个人理性为基本假设的博弈论,是研究行为人发生相互作用时的决策及决策均衡问题的一门学科。以司法审判为研究背景,通过构建风险情形下法官司法腐败的一般化博弈模型来解读司法腐败现象,从博弈均衡角度揭示司法腐败局中人间策略选择规律,进而从加大腐败风险角度提出构建司法腐败防治机制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司法是避免权力乱用、保障健全的社会秩序的安全阀 ,整个社会的公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司法的公正。司法领域的腐败是权力腐败的具体表现 ,是司法人员滥用司法权的结果 ,也是司法体制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所致。司法腐败是对司法公正的挑战 ,它直接动摇民众对法律权威的尊重与信任 ,进而危及国家权威和社会稳定。必须充分认识其危害性 ,采取有效措施 ,从制度、体制、观念等各个层面对司法腐败行为予以防治 ,以维护法律尊严 ,保障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3.
我国司法改革一直将防治腐败视为固本回元之举,但司法腐败依然"腐而不败",严重损害了司法人员的公众形象,破坏了司法机关执行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因此,继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完善运作机制,是根治司法腐败的基础路径。建立支撑司法职业道德的廉政机制,司法独立机制,司法监督机制,追求程序公正、实现实体公正的司法机制。  相似文献   

4.
司法腐败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降低司法机关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公正形象,危害人民群众对法治的崇高信仰,影响法律的威严性和公信力。腐败主体特殊,负面影响大,知法犯法,手段多样,隐蔽性强,性质严重,危害面广。传统思想文化及旧观念的影响、其他权力对司法权的干预、司法主体缺乏法治信仰和监督制约机制存在缺陷等是催生司法腐败的原因。提出树立新的法制观念,强化人的权利意识;加大教育力度,筑牢反腐思想防线;理顺人、财、物关系,完善司法独立;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形成强有力的司法监督体系;财产、政务公开,预防司法人员违法犯罪;加大惩处力度,严明政纪国法等治理司法腐败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法律信仰缺失的传统因素包括:传统伦理社会缺少个体意识和权利意识,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厌讼心理,法律工具主义取向和权力本位的价值观;现实因素有:现行法律不完备,司法腐败,地方保护主义以及司法人员的低素质.培养法律信仰的途径主要有:培养公众的规则意识、参与意识、权利意识,完善立法,提高司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和道德品质,加强法律的宣传教育等.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司法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有的学者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司法不公正和判决执行难,其原因是司法腐败。我认为,更值得深思的是如何正确认识司法腐败。目前很多人认为,造成司法腐败的原因主要是司法人员的素质差和具体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因此就必须着眼于从这些方面改  相似文献   

7.
司法腐败是指在司法实践中执法人员不能代表公正和正义,出现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贪赃枉法的现象.如执法犯法、贪赃枉法;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有案不办,互相推诿;以罚代刑,以清代法;越职办案等.产生司法腐败的原因有司法素质不强、拜金主义影响、司法环境不良、监督力度不够等.司法机关对司法人员的违法乱纪现象要严加处置,以扭转由一些不良现象造成的不利局面,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一个清正廉洁的司法形象.  相似文献   

8.
司法腐败的诱因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腐败是最大的腐败,造成司法腐败屡禁不实保证实现司法公正的法制.防治司法腐败必须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落实"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要进一步深化司法制度改革,理顺司法机关的人财物关系,提高司法队伍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建立健全各种有利于司法公正与司法独立的司法制度,完善人大、检察院、新闻舆论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9.
司法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是滋生和助长其它腐败的重要原因。它不仅会使违法犯罪的人逍遥法外,而且会使广大人民丧失对社会主义正义、法律公正的信心。在依法治国的今天,全社会都在呼唤一个纯净、公正、明朗的法治天空。 司法腐败是最大的腐败 司法腐败是指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司法活动中,为了谋求和保护不正当的私人利益、地方利益,利用司法职权搞“权钱交易”、“权情交易”等,以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从而损害国家、社会和人民合法利益的行为。对于国家权力来讲,司法腐败造成的损伤是硬伤和内伤。用一通俗的话讲,行政再腐败,只要司法不腐败,就有惩治腐败行为的希望;而一旦腐败在司法领域大面积地蔓延,它所带来的就绝不仅仅是社会  相似文献   

10.
从政治伦理的角度讲,司法公正有三个层次的要求一是正义的法律和司法制度.良法是司法公正的前提,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相统一的司法制度是司法公正的有力保证.二是司法主体的利益分配公平.合理解决司法人员经济利益的社会分配问题以及从制度上切实保障司法群体的政治利益,以解除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后顾之忧,可以增强司法人员在司法实务中的抗干扰能力.三是司法人员公正、正直、正义、公平的德性.加强司法人员德性的培养,可以使深刻影响和支配着其司法行为的内在道德自律力量得到强化,从而使他们远离司法腐败,逐步走向司法公正.这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构成司法公正的灵魂.  相似文献   

11.
依据共犯处罚根据论中的修正的惹起说,以及对实行行为的实质理解,在无身份者参与司法工作人员实施的真正身份犯的场合,无身份者不仅可以构成教唆犯或者帮助犯,而且还可以构成共同正犯。甚至无身份者还完全可以利用司法工作人员实施犯罪,构成真正身份犯的间接正犯,不过这种场合下司法工作人员不构成犯罪,二者不再构成共同犯罪。  相似文献   

12.
反腐败刑事司法协助是国际打击与惩罚腐败犯罪的重要制度之一.证人制度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刑事司法协助中的证人制度规定较为具体,如电视会议作证方式、污点证人作证、证人作证刑事责任豁免制度等.我国仅在《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普通刑事案件的证人制度,在刑事司法协助中的证人规定上存在明显不足.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视角,梳理该公约对刑事司法协助证人制度的规定,指出我国制定《刑事司法协助法》、引入高科技作证方式、构建污点证人及证人作证刑事责任豁免制度等具有迫切的现实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满足贪欲是产生权力腐败的主要原因;只有提高防治权力腐败的能力,才能有效遏制权力腐败;官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克服贪婪心理,实现廉洁自律.  相似文献   

14.
目前高校贪腐成为高官贪腐之外人们关注的另一焦点,腐败行为从官场蔓延至高校。如何规制高校贪腐成为人们密切关注的问题。高校贪腐既有贪腐犯罪既有的特征,也有高校贪腐自身的特点;从刑法规定的贪污贿赂犯罪着手,分析其构成要件特征及现行司法解释,展开论述贪污贿赂犯罪目前存在的司法实践问题以及对于打击高校贪腐的作用及可能面临的现实困境;最后,从法律层面、制度层面提出打击高校贪腐的应对之道。鉴于高校贪腐行为的行业特殊性,在注重刑罚惩罚和预防的同时,应当强化对高校贪腐行为的制度约束和道德教化,此种路径可能更为可行和有效。  相似文献   

15.
司法腐败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大特征,古代统治者为了防治司法腐败,建立了完善的官吏选拔制度,注重从儒家道德修养方面选任官吏。总结中国古代司法腐败防治的经验教训、成败得失,可以对当今建立现代化的司法腐败防治机制提供一点历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判决理由改革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裁判文书改革的重点是判决理由的改革,它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重要的还是一个制度问题.应明确判决理由作为判决合法性证明的功能;重视对改革过程中对司法独立等相关制约因素的分析;通过判决理由的改革,以抑制司法腐败、提高法官素质并促进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司法体制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形成的。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逐步实现 ,原有的司法体制也表现出历史的不适应性 ,而现行的司法改革虽已取得某些成果 ,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司法体制的弊端。惟有在宪政框架下进行改革 ,才可能最终解决司法不独立和司法腐败问题 ,并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