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为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境外资源,提高国际竞争力,我国企业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由于我国企业对外投资起步较晚,缺少跨国投资与经营的丰富经验,在“走出去”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遭受到各种风险。其中,“政策风险”是企业在“走出去”中遇到的最大风险。分析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政策风险类型以及遭遇政策风险的原因,并提出有效防范政策风险的措施,无疑将对促进我国企业成功“走出去”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当前越来越多的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对外投资合作发展迅速,企业实力不断发展壮大。据商务部统计,2012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878亿美元,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对外直接投资国。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既是我国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国的非公经济取得了很大发展,民营企业越来越多,从民营企业自身发展需求上讲,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民营企业"走出去"战略风险形成过程,对海外项目异质性与"走出去"战略风险关系进行探讨。研究发现,"走出去"战略风险水平差异较小的海外项目,其异质性差异明显,关键风险点不一致显著,这为防范民营企业"走出去"战略风险提供了出发点,从政府层面、中介机构和企业层面提出"走出去"战略风险防范路径。  相似文献   

4.
田明明 《经营管理者》2011,(6X):380-380
快速发展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成为中国经济的新亮点,也是中国企业积极响应中国政府"走出去"政策的表现,本文重点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分布、区域分布和行业分布的现状进行讨论,最后对我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具体实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为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企业对外投资和开展经济合作的政策措施,不断改善企业"走出去"的政策环境.但与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实际需求还不相适应,还存在着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缺位和专业人才缺乏等情况.目前企业普遍反映对"走出去"缺乏政策支持.因此,为扫除企业"走出去"的障碍,解决企业国际化经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应尽快完善支持和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推行"一带一路"的"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成为对外直接投资大国。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战略中,深受影响的宏观经济体量因素主要有3个:人均GDP、外汇储备余额和对外贸易依存度。中国实现"走出去"扩张战略,应继续增加中国经济总量,进一步提升外贸开放程度,向境外适度扩散外汇储备。  相似文献   

7.
自实施"走出去"战略以米,我国虽然已有部分大型企业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但中小企业对外投资的规模却不大,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人们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培育和发挥中小企业对外投资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梁倩  康淼  方烨 《经营管理者》2014,(10):22-22
2013我国对外投资首破千亿美元,“走出去”是必然选择。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建立放开了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限制;但另一方面,企业对外投资面更广也意味着将面临更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王莹 《经营与管理》2012,(11):66-69
近年来,我国在加大"引进来"力度的同时,也在积极促进更多的本国企业"走出去",加大企业境外发展的力度和强度。国际市场经营环境、竞争的特点都比国内市场复杂得多,这就需要我国企业不断积累对外投资的经验,采取有效措施增强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大力推动下,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事业突飞猛进发展。然而,由于我国施工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经验积累不足,对国际竞争的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整体上还比较薄弱。本文从风险来源方面着手对施工企业海外项目可能出现的政治风险、法律风险、文化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自然风险等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希望对我国施工企业海外项目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尽管南通外经主要业务指标连续保持全省领先,但外经结构层次仍然偏低,南通企业"走出去"尚处于起步阶段,亟待优化外经结构,推动外经大市向外经强市转变。南通企业"走出去"之动因主要有四,即:出口替代、拓展市场、寻求资源、提高效率。在对南通企业"走出去"之区位选择分析时,先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然后针对性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策略。提出的区位策略有:规模企业对外投资区位策略(其中又分为研究与开发型策略和获取规模效益策略)以及中小企业对外投资区位策略。  相似文献   

12.
"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根据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提出的事关我国长远发展的重大抉择."走出去"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商品进出口.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走出去"战略的主要形式包括对外投资、对外转让技术、商品与服务贸易、劳务输出等多个方面,其中,最突出的是企业以技术、设备、资金、管理等生产要素,到境外投资办厂,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和跨国经营.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对外经济不再只是重视"引进来",而要同时发展"走出去"。面对对外投资的快速增长,怎样使得税收跟上这一发展步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现有对外投资税收政策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如何在税收方面支持企业"走出去"的问题,提出了在改进方向上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核电行业外从业人员来说,中国核电一直以来比较低调和神秘。实际上,在核电行业内部,国家发改委对核电企业"走出去"一直给予厚望,提出了明确要求。随着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欧洲推广中国核电,中国核电"走出去"战略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本文利用SWOT模型对中国核电"走出去"战略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核电"走出去"战略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阿拉伯之春"、"欧债危机"等国家风险事件,给一些中资企业造成了重大损失。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和力度不断加大,国家风险越来越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首先对国家风险的概念和测量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以油气公司为例,从境外油气资产、境外油气产品交易客户和境外往来金融机构三个维度,对所面临的国家风险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正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有一个大规模"走出去"的长远战略:首先是中国经济走出去,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人走出去。随着这波洪流向全球铺展,中国的文化与思想,包括中国领导人的发声,也越来越多地在世界各地传播开来。如果单从孔子学院的总量来看,中国已同上百个国家签署协议建立孔子学院,失败案例还是少数,不能"因噎废食"。未来中国"走出去",不能只是器物层面,比如建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布局优化创造了机遇和条件。整体来看,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直接投资占比不高,但呈逐年提升态势,而且对不同区域版块的投资表现出差异化特征。未来,应本着适度分散和差异化的原则,一方面继续加强对欧美地区的学习型、技术导向型投资;另一方面充分借势"一带一路"展开对沿线国家的战略型、资源合作型投资。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空间流向的调整,实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范围内的布局优化。在这一进程中,"走出去"企业会面临来自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多方面的风险和挑战,需要通过签订和升级双边投资协定、创新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加强投资环境评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举措加以化解和应对。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企业"走出去"既是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和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化竞争,不仅仅是一种主动行为,也是"为了未来的生存作准备"。一、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必要性全球资源整合是今后主流企业生存的一个先决条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于竞争趋于全球化的产业,在全球范围有效地进行资源整合已成为跨国大企业集团打造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特征。"全球整合企业"是21世纪的新型商业模式新型商业模式改变了传统定  相似文献   

19.
肖燕 《经营与管理》2011,(12):16-17
“走出去”的目的是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对方的资源,争取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以及拓展企业的国际影响力。对于大部分中国建筑企业来说,已经“走出去”的企业,海外业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例还很小,进度缓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行业的竞争性日益加剧,企业现有的对外经营战略及模式面临着新的考验。  相似文献   

20.
《领导决策信息》2011,(2):28-29
“走出去”战略已实施十周年.无数中国企业“走出去”.为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贡献了一份力量。截至2009年底.中国1.2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直接投资企业1.3万家.投资覆盖率为72.8%.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2457.5亿美元.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