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19世纪80年代,美国欧柏林大学开始向中国山西派出传教士,开启了欧柏林大学与山西之间的联系。本文以介绍曾任"欧柏林山西纪念协会"主席的爱尔斯文斯.卡尔逊的大作《欧柏林帮:基督教布道团在山西,1882-1900》为主,回顾了欧柏林大学与山西农业大学、云南大学的友好交往与合作。  相似文献   

2.
五"D"理论和中美大学校园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文化的定义和特性及Geert Hofstede教授的文化差异五层面论,即五" D"理论.对中美的文化差异进行了论述.并对中美大学校园文化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目的是希望通过对中美文化和中美大学校园文化的比较分析,吸收不同文化的长处,取长补短,不断完善中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为培养中国自己的创新型人才,创造更好的大学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美工商企业之交流与合作的发展,中美工商企业管理文化之比较逐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研究,但至今仍困难重重,工商企业管理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尚不够清晰.尽管西方学者重视理论建构和实际调研,但离正确认识中国工商企业管理文化还有很大的距离.如何从运动发展中对中美工商企业管理文化进行比较研究,是中美两国学者都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等教育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对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必须肩负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历史重任,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将高等教育改革推向创新阶段;以教育教学改革为中心,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培育者;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以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目标,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者;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改革发展高等教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者.  相似文献   

5.
2004年5月15日,山西人民所熟悉、爱戴的老朋友韩丁,逝世于他的家乡美国宾州雷丁镇的家中,享年85岁。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韩丁满腔热情地支持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呕心沥血地铺设中美人民的友谊之路,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尊敬。周恩来总理曾赞扬他是“中国人民患难与共的老朋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中美文化创意产业贸易出口总量、出口结构与出口市场的比较,发现中美文化创意产业出口的差距主要体现为结构性差距,包括文化创意产品贸易与服务贸易的结构差距,以及文化创意产品中"硬件"产品与"软件"产品的结构差距。并进一步讨论发现,中美文化创意产业贸易差距来源于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与当今国际分工的不平等性。于中国而言,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贸易结构优化调整为核心,推动产品出口规模乘势而上,制定差异化市场竞争战略与市场发展路线,是中国文化产业进一步"走出去"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中国融入国际社会走了一条曲折的道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中美交往的早期,美国以教育交流的方式对中国进行文化意识形态渗透。全球化时代,美国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渗透仍然沿袭了这一传统方式。  相似文献   

8.
抗战期间,袁同礼和费正清发起、参与、主办中美学术文化交流机构——美国驻华大使馆学术资料服务处和国际学术文化资料供应委员会,通过这两个机构推动中美书刊文献交流:美国图书馆界集体向艰苦抗战的中国采购中文书刊,美国公私机构免费向中国提供图书文献,甚至在抗战后期提供大学教学实验设备和教科书等援助,中方向美国提供大量战时文献资料。他们在抗战最困难的时期,促成了中美学术资料和文化的双向、平等、互利交流。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影响,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机遇主要是全球化有助于加强我国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扩大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播,促进民族文化的自觉与创新,吸纳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等.挑战表现在,西方国家利用全球化极力推广其社会思想与价值理念,为其推行"西化"、"分化"提供了便利,易于引发民族文化认同危机,破坏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整体合力.提高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保护和弘扬中华文化,吸纳世界各民族文化优长,倡导和谐文化的价值取向,以文化建设引领文化产业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采取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中美文化存在巨大差异,研究中美文化语境的差异是研究中美文化交流的基本前提。对文化差异的忽视、不了解和不尊重是导致文化交流特别是高低语境文化交流冲突和失败的主要原因。基于以上两点,从高低语境文化的含义入手,分析差异的成因,找出中美高低语境文化在言语交流上的差异,最后得出中美高低语境文化成功交流的诸多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人文交流是中美关系的三大支柱之一。进入21世纪的中美人文交流整体呈现稳中前进的发展趋势,人文交流的内容和领域更加丰富和持续扩大,交流的主体呈现多样化和下沉的趋势,且人文交流首次被置于战略的高度,出现了高层战略对话和机制化的新特点。但自2017年以来,美国强化对华战略竞争,中美关系恶化的影响外溢到人文交流领域,具体表现为特朗普实施逆向的对华人文交流政策。这些政策给中美人文交流发展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暴露了两国在人文交流领域长期累积的结构性矛盾,即中美人文交流呈现单向度特征,两国交流在交流主体、传播渠道、影响力和收益上长期不对等,以及缺乏常态化的人文交流机制作为两国人文交流的重要支撑。这些问题的背后,与中美两国利益诉求和身份认知的偏差、价值观的差异、中美文化硬软实力的差距以及中美人文交流机制存在的诸多缺陷有关。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应当做好战略设计,趋利避害;充分发挥第二轨道外交的作用,推动交流主体从政府主导向民间主导过渡;不断提高我国文化软硬实力;从过去失败的经历中吸取教训,为以后中美人文交流机制的建立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文明史上与西方文化相并立的一座高原。黄河贯流古代中国,秦岭将古代中国分为南北,山西高原将古代中国分为东西。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历史的现实发展相结合,造就了山西文化小高原,使山西文化高原具有阳刚、桥梁和独立几个特点,在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上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正所谓"中国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从现代旅游的角度而言,山西文化高原本身就是一个人类文明的高合成性景点,山西高原曾经演绎过的历史文化、军事文化、政治文化、心灵文化等厚重、博大、细腻、壮观,充满了神奇的文化魅力,看历史中国必看山西。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文化自信""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民族文化复兴战略进一步明确,外语教育新定位和目标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必须彻底打破以往单一的语言传统教学模式,摆脱西方文化单向输入和渗透,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兼顾、中西文化双向型交流的转变.CLIL是兴起于文化多元化的全球语境下的外语教学改革理念,它透射出的外语教学的文化转向与当下中国外语教育的文化导向一致,其多维整合教学的理念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基于CLIL理念多元整合的视角,探讨大学英语与母语文化融合教学的适用性及路径,通过融合教学实现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重构母语文化自信等多个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华人的概念,不仅涵盖中国本土的各族国人,还涵盖海外华裔.全体华人有共同的认同基础.在全球化背景下,华人教育至少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对自己文化的认同;二是自己文化与他文化的交流,并在交流中保存和发展自己的文化."位育"不是简单的适应,而是要用自己文化主体的确定性、特征、长处、特色与他文化相互交往,以达到华人教育的"安所遂生".  相似文献   

15.
继中欧高级别经贸对话和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机制之后,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被视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第三支柱。本文通过回顾中欧关系历史,描述中欧关系面临的现实困境,分析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的形成背景,并从文化外交的视角对欧中教育交流的传统和中国对欧人文对话交流的使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2008年美欧峰会宣言首次涉及中国并抨击中国的人权状况,暴露出美欧在应对中国崛起,特别是中国人权问题上的协调不断加强。在对待中国人权问题上,美欧之间既有一致,也有差异。近年来,美欧不断拓展在中国人权问题上的协调渠道,加强在这个问题上的协调。美欧的协调必将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而中国对此作出明智的回应对于未来中美、中欧关系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关系到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而且关系到能否为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提供高素质人才和先进科学技术,能否为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能否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甚至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8.
"和谐世界"与"民主联盟"是中美两国新近提出的外交理念.在东南亚,虽然大部分国家不清楚"和谐世界"的内涵,但却认可中国以"和谐世界"为目标所采取的举动,这无疑有助于逐步消除"中国威胁论"的担忧.而美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虽然相对下降,但是仍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应该在互动交流中让东南亚国家充分理解中国"和谐世界"的自我定位、内涵与本质,共同促进双方关系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倡议标志着中国从参与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转变进程,是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开放的重要实践探索.从过去的四十年改革开放来看,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面对目前的经济全球化,仅仅局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而"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的大学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化平台,向沿线国家展示中国的发展经验,通过不同形式的交流与合作与沿线国家建立教育共同体关系是中国高等教育应该担负起的责任,也是中国高等教育把握住国际化合作与交流的新机遇.研究提出应从文化多样性、多语种教育、汉语的国际推广以及通过中外合作办学的形式促进与周边国家的院校国际合作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形象在美国发生了重大转变.在此期间,美国来华传教士扮演了中国形象塑造者和中美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他们穿梭于两种文化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身份滑移".他们一方面试图将"先进"的西方文明与宗教推广到他们心目中落后的异教国家;而另一方面又必须不断地向国人介绍和解释他们所处的国度及其人民.他们的中国叙述通过教科书的普及,对于19世纪美国人的中国观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关键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