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北方人》2007,(2)
来北京工作几年,多次听周围的朋友、同事说起北京豆汁。我在东北时,爱喝豆浆,因此对北京豆汁就关注起来。豆汁、豆浆都是豆子磨完后做的,不是一回事吗?能有什么区别呢?在没看到、没喝到北京豆汁前,我没弄明白。  相似文献   

2.
《社区》2006,(21)
粉丝和粉条是以豆类、薯类和杂粮为原料加工制成的丝状或条状干熟淀粉制品,其原料决定了粉丝的质量。在豆类粉丝中,以绿豆粉丝品质最佳,它洁白光润,在阳光直射下呈半透明状。蚕豆粉丝虽也洁白光润,但不如绿豆粉丝有韧性。其他杂豆粉丝外观色泽白而无光,质量与蚕豆粉丝相近。好的粉丝、粉条,手感柔韧、有弹性、粗细均匀、无并条。可取样品直接鼻嗅,也可将粉丝或粉条用热水浸泡片刻再嗅其气味。好的粉丝、粉条的气味均正常,无任何异味。质量差的粉丝、粉条常带有霉味、酸味。到正规商场和较大的超市去选购。还要注意观察其包装是否结实、整齐…  相似文献   

3.
随着传播技术的迅速迭新,如何对以青少年一代为主的粉丝群体诸如借助互联网所进行的大众民族主义等行为进行有效的意识引导,已成为网络时代新闻传播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结构化理论视角的分析可以发现,商业资本的入侵与主流意识的传播影响了粉丝意识结构的形成,情绪认知、价值观沟通与征服心灵促进了粉丝主体性的产生,而引导粉丝意识形态的关键就在于如何突破粉丝圈层、传播主流意识,唯此,才能激发其情感认知和价值观沟通,最终达到征服其心灵的目的,从而建立粉丝群体健康的“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4.
英语语境中,粉丝研究者的立场经历从粉丝型学者到学者型粉丝的转换。在抵抗理论问题上,理论家越来越倾向于认为,粉丝并不总是持否定立场。网络粉丝目前处在一种后民族国家或粉丝的后现代时代。在体验经济时代,其态度即可理解为一种对抵制的放弃,也可以理解为另一种形式的否定。作为流行音乐组合旭日阳刚的粉丝,“钢镚”的出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对偶像“草根”身份的认同,但他们又积极推动偶像进入主流媒体,其文化实践可看作一种“腾挪”。影视产业具有情绪资本的属性,它不只是满足影视粉丝的情感,而且制造新的情感和需要以开拓市场。以粉丝情感的生产为中心,影视情绪资本构建起其运营体系和产品属性。在影视偶像产业的魅惑和包围中,影视粉丝并未失去自我,社会也期待审美解放进一步将个体、社会和艺术调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英语语境中,粉丝研究者的立场经历从粉丝型学者到学者型粉丝的转换。在抵抗理论问题上,理论家越来越倾向于认为,粉丝并不总是持否定立场。网络粉丝目前处在一种后民族国家或粉丝的后现代时代。在体验经济时代,其态度即可理解为一种对抵制的放弃,也可以理解为另一种形式的否定。作为流行音乐组合旭日阳刚的粉丝,“钢镚”的出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对偶像“草根”身份的认同,但他们又积极推动偶像进入主流媒体,其文化实践可看作一种“腾挪”。影视产业具有情绪资本的属性,它不只是满足影视粉丝的情感,而且制造新的情感和需要以开拓市场。以粉丝情感的生产为中心,影视情绪资本构建起其运营体系和产品属性。在影视偶像产业的魅惑和包围中,影视粉丝并未失去自我,社会也期待审美解放进一步将个体、社会和艺术调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英语语境中,粉丝研究者的立场经历从粉丝型学者到学者型粉丝的转换。在抵抗理论问题上,理论家越来越倾向于认为,粉丝并不总是持否定立场。网络粉丝目前处在一种后民族国家或粉丝的后现代时代。在体验经济时代,其态度即可理解为一种对抵制的放弃,也可以理解为另一种形式的否定。作为流行音乐组合旭日阳刚的粉丝,“钢镚”的出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对偶像“草根”身份的认同,但他们又积极推动偶像进入主流媒体,其文化实践可看作一种“腾挪”。影视产业具有情绪资本的属性,它不只是满足影视粉丝的情感,而且制造新的情感和需要以开拓市场。以粉丝情感的生产为中心,影视情绪资本构建起其运营体系和产品属性。在影视偶像产业的魅惑和包围中,影视粉丝并未失去自我,社会也期待审美解放进一步将个体、社会和艺术调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时代的粉丝为偶像带来了不容小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而在追星的过程中,粉丝们收获了满足感、群体归属感,以及自我意识的实现。本文以鹿晗的粉丝"鹿饭"为例,从仪式观角度分析了新媒体传播语境下"鹿饭"交往活动模式的特征以及粉丝群体认同的生成机制,从而在一般意义上解读其亚文化的传播特征。  相似文献   

8.
李诺 《可乐》2011,(9):9-9
如果按照歌手的微博“粉丝”数量来判断其受欢迎程度,那么最受欢迎的歌星应该是艾薇儿·拉维尼。这位加拿大籍摇滚歌星,今年5月初刚刚开通中文微博,八个小时内就“收获”了40万“粉丝”。  相似文献   

9.
袁元 《今日南国》2008,(1):30-32
随着国内大型选秀类节目的热播,"粉丝"经济伴随着尖叫、荧光棒走上前台,成为一种新的经济现象. "粉丝"是英文Fans(迷、狂热者)的中文谐音,"粉丝"如何搅动经济?其又有怎样不同于其它经济类型的特质?  相似文献   

10.
梁宝月 《国际公关》2023,(13):174-176
由特定虚拟技术和二次元文化支撑的虚拟偶像作为一种新型传播媒介,吸引了大量青年粉丝,产生了与众不同的粉丝文化。A-SOUL作为目前国内虚拟偶像的顶流,身上寄托着粉丝的许多情感与价值追求,加上其背后的资本加持以及独特的粉圈文化,使得A-SOUL粉圈成为研究新型虚拟偶像粉圈文化的典型案例。本文以柯林斯事物互动仪式链理论为基础,从A-SOUL粉丝与偶像的互动情况出发,分析A-SOUL粉圈互动仪式链的搭建过程,探索该文化现象背后的粉丝动机。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环境下的粉丝文化发展呈现新的样态,既有的亚文化的认知模式、生产-消费、抵抗-收编等二元框架难以解释粉丝文化的话语辐射与图景。论文基于近十年来的研究分析发现,学术界聚焦于粉丝文本、版权、性别偏移、跨文化传播、平台机制等研究更新了研究议题,进一步开拓了粉丝文化的研究格局。未来研究需对粉丝文化进行祛魅,将其视为一种日常生活实践机制,并转换研究视域,进一步推进粉丝文化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研究。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微博现象”与“粉丝现象”,选取安徽省6所地方本科高校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群体视角分析大学生微博粉丝的共性特征,探讨其与社会微博粉丝群体的差异化.结果显示:大学生微博粉丝具有微博使用频率高、性别差异化明显、年龄呈中间化趋势、关注对象及关注内容多元化等特征,与《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存在诸多差异,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指出了大学生微博粉丝群体特征产生的原因:一是大学生喜欢标新立异,追求心理满足;二是追求社会互动,拓展人际网络;三是追逐偶像,实现平等对话;四是倾向朋辈传播,存在从众心理;五是话语权诉求,社会参与意识高.以期为高校加强官方微博建设,有效引导、管理大学生微博粉丝群体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周建诚 《国际公关》2023,(16):149-151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应用的高速发展,一种架构在情感之上的新型商业模式的粉丝经济正在新媒体时代下兴起盛行。虽然粉丝经济在促进社会经济效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国家监管体制机制尚未完善、新媒体平台管理乱象严重、艺人经纪公司运营混乱、粉丝群体文化价值导向偏差等因素影响下,粉丝经济暴露出了诸多问题,正影响着其健康有序发展。本文以新媒体时代为研究背景,对当下粉丝经济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应对措施,以引导粉丝经济以良性健康的正向循环模式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中国历史图景中描述粉丝的变迁过程,并对粉丝进行分类。由历史发展角度看,票友、发烧友、歌迷、追星族都是粉丝的近似身份;从性质角度看,粉丝又可以分为职业粉丝、业余粉丝和专业粉丝三类;从喜爱对象角度看,粉丝可以分为亲妈饭、后宫饭、高贵饭、板板饭、大腿饭等。本文对研究粉丝的活动与情感起到一定铺垫。  相似文献   

15.
王跃明 《社区》2012,(5):60
目前,最常见的粉丝主要有四种:豌豆粉丝、绿豆粉丝、土豆粉丝和红薯粉丝。它们所含营养大致相同,但在口感和烹调方式上的确有一定差别。炒菜,首选绿豆、豌豆粉丝。粉丝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炒制时容易糊锅,这就需要不断翻炒。因此,选用比较筋道的粉丝,才不容易炒碎。豌豆粉和绿豆粉就是不错的选择。挑选时,除了看  相似文献   

16.
从昔日的追星族到今天的粉丝,我们常常将媒介迷作为受众群体中的一个“异类”。本文试图揭示这一特殊受众群的基本特点:传媒中介性、部落性、沉溺性与狂欢性。隐匿在粉丝狂欢仪式背后的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动力?针对这一问题,探讨了粉丝文化究竞是被操纵的崇拜运动还是有意识的文化抵抗。我们发现,粉丝受众兼备了“顽固的原子”和“激进的离子”的双重属性。人们对于受众的评价往往落在二元对立的框架中:受众行为要么是主动的,要么是被动的。本文认为粉丝现象打破了这样一种二元思维的空间,粉丝行为超越了主动性与被动性的简单对立。  相似文献   

17.
粉丝产业是我国娱乐产业的一大支柱,因其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从粉丝的心理层面、粉丝经济的客观属性以及互联网技术层面浅析粉丝经济出现的原因,并根据最近几年我国粉丝经济在发展时出现的问题提出较为合理的建议,以期更好地增强粉丝黏性,实现市场与粉丝群体之间的良性互动:(1)关注粉丝情绪导向,适当地对粉丝群体进行报偿以提高粉丝黏性和信任程度;(2)合理利用社会化网络的交互性,注重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3)注重产品创新和特色发展;(4)鼓励新媒体平台树立正面的社会形象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要盲目地透支粉丝经济;(5)完善粉丝内部群体和互联网平台的监督举报机制。  相似文献   

18.
小米手机的走红,是当代中国流行文化语境下粉丝经济日渐成熟的代表之作。其销售神话背后潜藏着一套深厚成熟的粉丝文化生产机制以及由此衍生的商业运作模式。它一方面借助于社交网络的互动性和明星名人制度的生产方式,迎合了时尚文化的消费逻辑;一方面又激发了粉丝受众的参与性、主动性,满足其自我意义的实现和对社会身份的逆袭快感;同时,在一个区别于主流商业价值和社会规范的虚拟空间中,营造了一片有自我归属感又不断酝酿着游离和反叛身份的社群异托邦,是新媒体时代大众文化快感生产、意义消费、身份认同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9.
1.豆乳:将大豆洗净,冬天浸水24小时,夏天浸水7小时。用石磨磨成豆浆,用布袋榨取滤液即为豆汁,将滤出之豆汁盛于锅内煮沸即成豆乳。做豆乳所用水以雨水为最佳,沙水次之,井水最劣。2.豆油皮:将豆乳倒入浅锅中用小火烧煮,  相似文献   

20.
“虚拟偶像”的发展从1.0时代过渡到3.0时代,逐渐突破二次元“圈地自萌”的状态,为主流媒体和大众所接受。数字技术赋能、粉丝参与打造了虚拟偶像的人设,以网络直播为主要营业方式的虚拟偶像与粉丝建立了情感并通过超真实的类人际互动长期维系,他们以更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不断圈粉。文章聚焦由字节跳动和乐华娱乐联合打造的虚拟偶像女团A-SOUL,通过参与式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探讨社交媒体时代虚拟偶像的人设塑造与粉丝的情感维系路径。研究发现,粉丝通过结成趣缘群体形成圈层的凝聚力,继而对偶像施加影响。粉丝群体不再局限于成为传统意义上的明星粉丝,转而变成产消者参与到虚拟偶像的人设构建过程中。粉丝与虚拟偶像的情感维系则有赖于偶像活动与团队的运营,并通过粉丝二创、Cosplay等情感劳动的形式来完成,但是背后不同力量的结构性矛盾使其未来的发展走向晦暗不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