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花木兰     
《阅读与作文》2008,(1):26-29
南北朝时,北魏有个姑娘叫花木兰。她聪明伶俐(1ing li),勤劳勇敢,不但能纺纱织布,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花木兰还有个弟弟和妹妹,她不但帮着父母忙里忙外,还承担起教导弟妹的责任来。因此,父母十分喜爱她,左邻右舍也都夸她是个能干的好姑娘。  相似文献   

2.
《阅读与作文》2013,(11):56-57
《花木兰传奇》今年在央视黄金档播出,花英雄身上的那点忠孝节义,足够今时今日借鉴。至于该剧拿出二十多集在“当户织”上玩想象力,不能算错,说明年轻人爱劳动,弘扬祖国古代的刺绣文化。  相似文献   

3.
易俭如 《老友》2012,(3):22-23
千古流传的《木兰诗》讴歌了北朝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花木兰,这个美丽的故事一直成为华夏儿女的美谈。在举国上下评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活动中。人民没有忘记被誉为现代花木兰的特等战斗英雄郭俊卿.她的名字闪耀在“双百人物”的光荣榜上。  相似文献   

4.
只有根植于本位文化的民族传统,才能思考"花木兰"文化现象的本土文化原型和时空场景,弄清楚来龙去脉和文化变迁。本文以新文化地理学为思考背景,剖析"我者"眼中的《花木兰》历史场景、地理场景、民族场景、后现代场景等。并从异文化角度出发,认为"他者"眼中的《花木兰》有另类文化解读:美国人眼中的花木兰不同于中国人眼中的花木兰,她实际上是男人眼中的女英雄。在以西方国家的优势文化为主导的全球化冲击下,我们需要保持文化全球化和本土化的融合,探索文化融合主题和共享,最后实现文化大同。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女作家,她的传世之作《传奇》,凭借中国文人感时忧生的文化人格,准确把握世态人情,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出发,剖析了女性生存的困境和人类无法抗拒的宿命。由于家庭、社会、时代等各方面的原因,以及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使《传奇》中的小说,无论是人物及其命运、作品的思想意蕴,还是作品的语言、意象等,无不渗透了传统文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久远,尽人皆知。上个世纪50年代末,一部名为《战火中的青春》的电影曾经红遍了中国,而影片主人公高山的原型就是辽宁凌源县的农家女儿郭俊卿。1945年,这位全国唯一的女特等战斗英雄14岁乔装成男孩,给自己改名郭富参加了八路军,先后荣立特等功1次、大功3次、小功4次,直到5年后因病住进医院,她才被女医生发现了女性身份。从此,郭俊卿被人们赞誉为现代“花木兰”。郭俊卿一生未婚,1983年因患脑溢血不幸逝世。  相似文献   

7.
女英雄花木兰的故事广为流传,但汤亭亭笔下的“花木兰”虽然借鉴了很多中国传统的东西,却和中国传统的花木兰迥然不同。结合女性主义批评理论,通过对《女勇士》中“花木兰”故事文本的解读,进一步分析汤亭亭的故事与传统故事所存在的契合与差异,旨在为当代女性面临多种价值观念冲击时的女性观念重塑和自我人生价值展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所谓传奇.不过就是漫长路途中一个惊心动魄的片段,如电光石火般瞬间照亮了平常暗淡的生活。她是凡人,他也是,所以,属于他们的传奇故事,注定要结束……  相似文献   

9.
华兴 《百姓生活》2013,(9):55-55
女扮男装南征北战的现代花木兰郭俊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唯一的女特等战斗英雄,以她为原型拍摄的《战火中的青春》激励和教育了亿万中国人。  相似文献   

10.
奇鱼怪闻     
《阅读与作文》2009,(4):62-63
一直以为,如花蕊夫人般的乱世佳人才称得上倾国倾城。花团锦簇、盛世流年,一朝于金戈铁马、腥风血雨中成过眼云烟。谁能说,这山崩地裂不是为了她,不是为了成全她的传奇,救赎她的美丽?  相似文献   

11.
Cherish 《女人世界》2008,(5):68-69
她13岁只身到新加坡留学,17岁时因为偶然读到了一本《亚洲企业家传奇》,立下了“成为华人史上最成功女企业家”的目标。之后,她一边读书一边打工实践,卖过花、开过饰品店,做过推销员、私人助理……直到一年春节,她通过橘子树的生意赚到了50万新币的第一桶金.开了自己的贸易公司。如今,年仅22岁的董思阳已是香港凤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是40年代红极一时的女作家。一部《传奇》,倾倒无数读者,《金锁记》更被夏志清誉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传奇》的魅力之源来自何处,恐怕应归于它中西结合的艺术技巧和悲喜交织的美学风格。张爱玲受过良好的教育。她的父亲在传统诗文教育方面对她...  相似文献   

13.
在张爱玲的作品里,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在于她托起对物质生活和物质细节描绘的基石是“苍凉”的底蕴。她借助于“现代鬼话”,借助于“在传奇时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的叙述意图及其具体展开,在“日常生活”和“时代的梦魇”之间建立起了有机的现实联系。因此,“苍凉”,与其说是张爱玲出于一种自觉的审美追求,不如说是源自她对时代和人生的深层感悟。  相似文献   

14.
张宝俊 《金陵瞭望》2008,(23):64-66
她,是西方人眼中的东方神话,是华人世界的第一名模,是美国“百万金元模特”唯一一位亚裔得主。她,还获得了台湾金马奖电影服装设计奖,在模特、教育、传媒和时装领域独领风骚数十载……王榕生身上,荣耀的光环数不胜数。在国际时尚界,她,就是传奇!如今,她来到了南京。  相似文献   

15.
英扬传奇董事长吕曦,被认为是中国广告圈最具性格魅力的女性。英扬传奇的发展历程和战略、文化,都深深打上了这位女性的烙印。经历了中国广告行业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风风火火,以及国际金融危机以后的浴火重生.她认为.时刻洞察客户需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以其令人耳目一新的"传奇"小说和"流言"散文成为上海沦陷区作家中最耀眼的一位,成为中国现代文坛最具影响力,同时也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第三个十年通俗文学中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说到传奇,张爱玲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她的小说虽然继承了古代传奇志怪小说的写作方式,然而她的作品又不是一般的传奇,特别是从主人公、调子及恋情三方面来感受"传奇中的反传奇"。  相似文献   

17.
阐释学视野的花木兰与女性解放的维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选择了明末清初、晚清、五四、抗战至解放、2 0世纪八九十年代等历史发展中新思潮涌动、改良、变革、转型的重要时期围绕花木兰原型的理解阐释来展开论述。注目女性自我独立意识和两性冲突 ,就花木兰历史评价中出现的两种声音显扬赞颂和怀疑针贬进行具体的历史文化分析 ,从而完整展示了中国妇女解放进程中走过的由类向个人的奋斗历程 ,并预示她将最终走向完美的“个人联合体  相似文献   

18.
从性别研究的视角来看,花木兰替父从军的传奇暴露出男权社会对木兰这个女英雄的建构策略:女英雄存在的理由是服从父权和皇权的需要,为父权和皇权战斗和牺牲;存在的方式是需要伪装男人的身体,借用男人的身份进入英雄的领域;当父权和皇权的使命完成后,女英雄必须回到原来"当户织"的女人位置.  相似文献   

19.
李楠 《今日南国》2008,(2):60-62
51风开始创业,先后带儿女们创立6家公司,总资产达几千万元.花甲之年,她又创办一个大型养鸡场,当禽流感肆虐时,她反其道而行之,分两次共收购4万只小鸡,结果赚得盆满钵满.这名传奇老人就是童桃喜.  相似文献   

20.
绿茶 《华人时刊》2009,(4):14-16
62岁那年,她把孩了们注册的5家公司组建为集团公司,并出任董事长;小儿子发财后赌光了家产,她只身到武汉辅佐他东山再起: 72岁时,她投资千万建立起现代化的养鸡厂,禽流感灾害期间,她逆市而上,创下财富神话;危机中,她独到的眼光和敏锐的判断力给金融危机中的人们无限启迪,老太传奇、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