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荀子社会治乱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荀子社会治乱思想的逻辑起点是“治乱非天”,理论依据是人性假说。从人性的生物性为“性恶”出发,提出要“化性起伪”,其核心内容是“隆礼重法”。针对人性的社会性一面,提出要“明分使群”,其目的是建立有等级差别的封建社会制度。在荀子看来,“礼”、“法”、“分”、只是一种社会规范体系,必须由人来贯彻执行,因此人是关键因素。据此,提出了“尚贤使能”的主张。  相似文献   

2.
我在《中国社会思想史》(1990年10月北京大学出版社)中论述荀子社会思想时,由于强调以荀子的“王道”论为中心演绎其思想体系,关于荀子的社会观及其社会化的理论,论述得不够详尽。本文拟就这方面作一系统的社会学探讨,并企图说明荀子社会化理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摘要]荀子批判性地继承孔孟儒家思想,同时又紧密结合当时国家逐渐走向统一的重要社会转型期的新形势,强调道德自觉对于维持社会礼法秩序的重要作用,民众生活中的道德与价值引导是社会秩序建设的根本。荀子强调“隆礼重法”,但是,“法”并不是一个必然的、独立的环节,“法”以“礼”为前提,“礼”的本质就是道德,它是制定具体仪式法度的一般原则。荀子认为,人应该有一种“礼法统一”的道德自觉。不同于孔孟所强调的道德良知的先天性,荀子强调道德自觉是后天培养过程中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礼法在人心不断获得切实统一,同时,通过修为和创造,人的质朴性情不断获得道德内涵,由此而成就道德人格。荀子认为,圣人知通统类,在道德自觉层面完全实现了礼法统一,他们领悟了礼义之统,化民成俗,引导社会时代潮流前进。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郭店楚墓竹简.穷达以时》这一材料为分析点,论述了孔子、孟子、荀子对时运的看法。孔子从“有天有人,天人有分”思想出发,认为时运是“天”的一种自我运行,与人的行为无关,它是不可捉摸、不可改变的;孟子认为“时运”是天对人的考验,人只要积极努力,最终是可以符合天数的;荀子则认为人可以借天命而对时运有所修正,使之符合人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荀子的语言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是卓越的语言大师。他的文章不仅有深湛的内容、高度的艺术技巧,在语言运用上也有较高的造诣。《荀子》一书现存三十二篇,是荀子讲学论政的实录,本文试图对《荀子》的语言艺术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与研究。一、且简且明的“谈说之术”对于语言修辞问题,荀子没有专门的论述。在讲到怎样使人接受意见时,荀子指出:“谈说之术:“矜庄以莅之,端诚以处之,坚强以持之,譬称以喻之,分别以明之,欣欢、芬芗以送之,宝之,珍之,贵之,神之,如是则说常无不受。”(《非相》)在此集中讲了这样一条意见:你要说话,就必须想方设法把话讲明,使人相信,达到“说常无不受”的目的。如何来实现这一目的呢?荀子以自己教学和著作实践回答了这个问题。这里有一个修辞问题。荀子很注重文辞的运用,他认为文章要讲究文采,但不宜过于  相似文献   

6.
性恶论是荀子思想的理论根基,源于孔子对人性的潜在看法。“义”是荀子思想体系里至高无上的道德形态,而且他充分肯定了“利”以及人的“欲利之心”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客观合理性。义与利总体上呈一种相克相生的辩证统一关系,具体的伦理规定为:先义后利,以义制利。关于形成正确义利观的途径,荀子提出“学”、“行”、“积”、“尽”,并强调了精神激励和礼、法于此的强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我国社会学亟待展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仅就此作一简要的论述和介绍。一、人际关系的构成“人际关系”,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所有的社会关系归根到底都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而社会学讲的人际关系则主要是指人和人之间的直接关系,包括个体与  相似文献   

8.
荀子为中国社会学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是群学创始人,是中国社会学的奠基人;阐释了荀子的群学,在以"群"的概念为核心的基础上,形成围绕这一核心概念的概念群和概念体系,提出"群"的若干命题,阐释合群、能群、善群、乐群的要旨,并将此贯穿践行于中国社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想的各个层面,进而形成社会规范,约束个体行为,浸润群体生活,调节社会关系,影响社会变迁;荀子创立的群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成为中国社会学绵延发展的基石以及弥足珍贵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9.
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是每个农村社会学研究者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国内外的学者们提出了种种不同的看法,分歧主要表现在确定研究范围的大小和幅度的宽窄上。有一部分人主张研究对象是农村社会整体,如农村社会学第一本教科书的著者G·M·吉莱特认为,农村社会学要研究农村社会的起源与发展,要解释农村社会生活内部的规律,并指出它发展的趋势,以及对农村生活有影响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变迁等,他研究的实际上是整个农村社会。在我国,著名的农村社会学家杨开道也是主张研究农村社会生活全体的。他说:“农村社会学只是一种纯粹的社会科学,所研究的只是农村社会的全体,农村社会的常态,农村社会的基本现象。”他编著的《农村社会学》内容分为农村社会、农村社会的起源、农村社会的进化、农村社会的环境、农村社会生活、农村社会组织等几个部分,这说明他倾向于研究农村整体。另一位农村社会学家童润之认为;在农村社会学初创时期,我们应采取一个广泛的定义,那就是农村社会学“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乡村社会形态、组织、变迁等,以谋求乡村生活的改善。”1936年,他出版了一本《乡村社会学》。在这本书中,他重  相似文献   

10.
先秦时期,孟子和荀子都曾以身体隐喻国家政治。在孟子的思维中,君主与臣民具有互为主体性关系,地位相对平等。而在荀子的思维中,突出强调一种单线的下对上的服从关系,尊君意味更为浓厚。究其原因,战国中期与战国后期的社会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新兴地主阶级的诉求亦发生改变。由于同出自儒家,孟子与荀子的身体观亦存在某些相似之处,即突显“以气养身”的工夫。不过,孟子执着于通过意志力的内化工夫,达成身体的“践形”;荀子则讲求外在力量的作用,其思想核心在于以“伪”的方式,促使人们过上礼义的生活,进而使身体脱离现实困境,获得充沛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1.
涂尔干的社会学具有浓厚的康德先验哲学的背景 ,这在整个西方社会学传统中是绝无仅有的。涂尔干有意识地在其社会学研究中贯彻了先验论的立场 ,在他看来康德问题的实质可以化为这样一个社会学主题 ,即社会与个人之关系 :一方面 ,社会本身如何是独立于个人、并与个人相对立的普遍性的实在 ;另一方面 ,社会又如何成为个人价值的源泉 ,如何能提供一种个人必须受到约束的道德法则。本文力图分析涂尔干对这一问题的思索是如何与对澳洲土著部落的宗教生活的实证考察结合起来。由此可见 ,涂尔干的先验论立场及其在这一立场引导下的思索与他对西方人精神世界的关切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2.
荀子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性恶论”是其独具特色的思想观点。在“性恶论”的理论基础上,荀子主张“化性起伪”;在义利观上,他主张“义利并举”;在政治思想上,他提倡“隆礼重法”。  相似文献   

13.
荀子的正义理论是其儒家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荀子看来,社会正义起源于人性恶的社会现实;追求至平是社会正义的理想蓝图;通过化性起伪和社会赏罚就可以实现社会至平。探讨荀子的社会正义论,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从而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古为今用、实现正义。  相似文献   

14.
荀子认为人有三种存在方式:自然存在方式、社会存在方式和理想存在方式。他认为人有眼耳鼻口之欲,有趋名逐利、趋利避害的本性,这是人的自然存在方式;在深刻揭示人的自然存在方式的基础上,荀子阐述了自己对人的社会存在方式的理解:人生活在由礼带来的种种规范之中,依礼而行事,人才真正成为区别于自然而具有道德伦理关系的社会存在方式的人;荀子认为,人的理想存在方式应是如此:化性起伪,将本性恶的河水用礼的堤岸约束并通导,行为处事无礼不为,由此兢兢业业修养不已,达到君子、圣人的理想人格,同时也渗透天道,与天合一。  相似文献   

15.
哈贝马斯堪称是20世纪后半期以来西方最为杰出的社会问题理论家,也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我们认为,哈贝马斯不仅是现代主义理论家,同时又是后现代主义运动中社会问题的重要研究者。他积极倡导将哲学和社会学理论转变为一种人们可以广义地称之为理性重建的理论,即是一种具有自我反思性、能够提出批判尺度的社会理论。他的现代性理念、交往行为理论以及他的"批判的解释学"成为当代西方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议题,对当代中国思想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6.
晚清时期 ,梁启超受尊孟抑荀思潮影响 ,力主“绌荀申孟”。随着时代变迁 ,他的荀学研究逐步深入 ,认知荀子的态度不断转变 ,从“儒家中最狭隘者”的指责到“社会学之巨擘也”的肯定。尤其是到了晚年 ,荀子“创为儒家的知识论”成为梁启超荀学研究的基本定论。  相似文献   

17.
杨豹 《东方论坛》2009,(2):14-18
荀子的社会正义理论是其儒家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荀子看来,社会正义起源于人性恶的社会现实,追求至平是社会正义的理想蓝图,通过化性起伪和社会赏罚就可以实现社会至平。探讨荀子的社会正义观,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有助于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18.
格兰诺维特的“嵌入理论”与新经济社会学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兰诺维特是美国新经济社会学的重要代表,他在继承波兰尼的经济是社会的一部分、经济行为是嵌入社会行为中的思想基础上,为新经济社会学的理论建构和实证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本文梳理了格兰诺维特几部代表作的核心思想并对新经济社会学的最新进展与理论意义作了述评与展望。  相似文献   

19.
杨增新在经济认识上,主张“人生天地间,莫贵于自养”。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进而认为应打破传统士农工商的社会角色格局,并提倡实业,倡导实学。杨增新之经济思想表明其思维实受到传统与近代的双重影响,而这正是导致其执政新疆时期经济政策相对保守的原因。一方面,杨增新是有发展新疆社会经济的认识;另一方面,其发展思路虽受近代西方学理的一些影响,但思维深处却打下了传统的深深印记。上述特色的体现,既是传统向近代社会变迁过程中普遍的社会心态,也反映了社会变迁的艰巨与复杂。  相似文献   

20.
言心哲一生从事农村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在中国社会学与社会工作历史上均占据重要位置,是一定程度上被学界忽视的一位社会学家。言心哲的社会学研究包括社会调查以及农村社会学两个部分,主要治学特点是专业功底扎实,注重对本土具体情境的适用以及以调查服务社会的价值情怀。其社会工作研究概括起来有四个特质:第一,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对社会工作参与社会建设的客观需求;第二,注重社会工作学科的系统性和专业性;第三,重点关注了社会工作参与当时社会建设的本土化努力;第四,其研究体现了当时中西方最新研究成果,更适合与当代形成比较研究。重新梳理言心哲等老一辈社会学与社会工作学者的学术研究,在学术和学科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