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云梅 《生存》2020,(1):0101-0101
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所以学生必须具备的,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能适应终身发展,必须具备的品格和关键的能力就是发展核心素养,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样也是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和适应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在立德树人的基础之上,还要培养初中生语文的高阶思维。本文先从教师的原因作为出发点,再通过讨论客观因素,来分析初中生语文如何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高阶思维。  相似文献   

2.
张学淑 《生存》2020,(1):0198-0199
在最新的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一个核心概念,在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英语这门课程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落实教育部门“立德树人”任务的根本需要,是实施全面教育的需要,因此应该大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立德树人”与“以文化人”之间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以及大学“立德树人”的价值理想与实践效果之间的鸿沟,都需要对大学“立德树人”进行文化省思,需要以文化“观”教育,以教育文化“读”教育现象,以文化逻辑解读教育价值.以是观之,当代大学教育存在“虚无的”教学文化、“自在的”课程文化和“钝化的”教师文化等问题,应建构“充盈的”教学文化、“自觉的”课程文化、“激扬的”教师文化,以为“立德树人”创设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4.
资丽红 《生存》2020,(1):0103-0103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我国便将“立德树人”视为教育的根本,同时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也开始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根据立德树人开展教学,它不仅可以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也有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国家及民族的前途和未来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围绕培养语文核心素养,践行立德树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立德树人是新时期教育教学对班主任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楷模,教师的一举一动、行为规范都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因此,只有做一个立德树人的好教师才能在传播文化知识的同时做好德育教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中职教学是普通高等院校的补充机构,也是重要的教学体系之一,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素质文化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因此,中职班主任教师必须以严格的要求约束自己,做到立德树人,给学生起到带头的作用,并加强有关社会责任的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6.
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大学教师分类管理模式正在从"纵向分层"走向"纵向分层+横向分类",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关于如何对教师岗位进行分类以及构建怎样的制度体系的问题仍有待于深入探讨。当前中国大学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制度设计,明显忽视"立德树人"这一大学根本任务,存在着"立德树人"规律与需要未被充分考虑、"立德树人"目标被进一步边缘化、"立德树人"资源发展受限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并依据"立德树人"的要求,建议以促进"立德树人"为宗旨,从岗位分类依据、上岗条件、管理方式和评价模式等几方面入手系统改革中国大学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7.
刘娇 《生存》2020,(10):0172-0173
我国新教育背景下,“立德树人”教学理念综合教学逐渐渗透到各个学科中。“立德树人”教育对学生全方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阶段可以针对学生进行综合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升。由此,小学体育教师应深度挖掘体育教材中的德育价值,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为学生打造出一个良好的德育教学环境,让学生不仅可以掌握体育知识,还可以同时接受思想品德的综合培养,促进小学这个阶段学生正确的人格品质形成。  相似文献   

8.
"立德树人"是我国高等教育十分重要的目标之一。在高职院校的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不但要努力把高职生们培育为能够掌握一技之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且还必须把"立德树人"全面融入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之中。在高职院校公共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也急需把"立德树人"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通过"立德"以实现"树人"的目标。本文概述了"立德树人"的基本含义,分析了"立德树人"导向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阐述了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将"立德树人"全面融入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中,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仅可以丰富教育内容,还可以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综合素养.该文主要围绕"立德树人与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关联性""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可进一步优化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让更多高校学生拓展思维、打开视角,以创新创业为路径,高质量、高效率就业.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立德树人理念为指导,将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和担当意识等有机融合,贯穿教育教学整个过程,促进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回归育人本质.我们从德育的角度,鼓励和倡导积极的创新创业价值观,通过强化价值导向、优化课程结构、开发线上"双创"实践平台、搭建社会实践平台等教学活动实现立德树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1.
在新时代背景下,推进电大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立足时代特征,遵循电大学员成长发展规律,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电大教育教学全过程.该文以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南安学院为例,通过分析构建"聆听、述说、品读、书写、践行"五位一体的立德树人思政教育体系,以培养学员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提升学员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探索贯彻落实电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李静雅 《生存》2020,(15):0180-0180
教育部 2019 年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一文中明确指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是课程改革的基础思想。受应试教育影响,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注重知识点与答题技巧的讲解,轻视学生核心素养思想的培养,导致学生对课堂参与度低,不利于初中教师对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本文通过教学实例,探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3.
高等学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在立德树人根本使命担当过程中发挥好共青团组织的特殊作用,是党组织对共青团的政治要求,更是共青团组织重要的组织价值。高校共青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力量,思想引领力是高校共青团的生命力和战斗力。高校共青团要在立德树人导向下探索提升引领青年思想工作的本领,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不忘思想引领工作初心,找准新时代面临的压力和挑战,科学有效地提升共青团的引领力。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人们对学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办好学前教育?关键在于幼儿教师的质量和数量,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提升幼儿教师质量的重要措施.对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讲,其核心素养是学校培养能够适应个人一生发展和社会进步所需要的关键知识、品格和能力及其综合体;抓好以提升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课程改革,建立立德树人的思政课...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是民族进步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而要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拥有深厚的家国情怀,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离不开的就是教育.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所遵循的准则,立德就是通过德育来正面地感化人、激励人、塑造人;树人就是以人为本来达到改变人、发展人、使人成为更好的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实现立德树人不仅要靠家教家风的熏陶,更离不开学校思政课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双院协同育人模式下的创业教育对于提升创业教育质量、培养创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探索双院协同育人模式下创业教育机制.在组织制度方面,建立双院联席会议制度.在协同分工方面,书院侧重创业能力与素养的培养,而学院侧重创业教育.在育人模式方面,推进立德树人与专业培养的深度融合、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衔接、建立双院硬件资源的共享机制、加强书院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的工作协同.在成效评估方面,建立第一课堂成绩单与第二课堂成绩单相结合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7.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综合素质评价是一种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评价方式改革、实现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有效方法。这就需要高校利用系统论思维,将综合素质评价方法纳入学生管理工作体系,建立一种基于综合素质评价的学生管理体系,并指出其实施的关键,从而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尽快落实“三全育人”工作。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该文在分析思政课立德树人功能的前提下,结合我院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相关经验,重点从思政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机制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等三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只有建设新的思政课程体系,推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拓展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有效途径,才能有效快速达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9.
电磁场与电磁波是电子信息类与通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连接基础课和专业课的重要纽带,但由于其概念抽象、公式复杂,是大学中出名的难教、难学的课程.该文结合专业要求和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的特点,挖掘其内蕴的德育元素,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发展历史和工程应用融入理论教学,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实践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成绩,也培养了学生的国民意识和职业素养,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思想品德得到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20.
韦承厚 《生存》2020,(9):0088-0088
道德与法治作为基础教育阶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下,注重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成为教育的最终目标, 而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对实现这一根本目标有着显著的积极意义。那么,如何提高,怎样提高俨然成为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基于此,笔者将从“情感教学,激发兴趣、案例探究,活跃思维、德育活动,提高素养”三 个方面入手,对此展开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