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4 毫秒
1.
用明恢63泰引→号/IR26选育的杂交水稻新恢复系绵恢501及其系列组合二汕优501,Ⅱ优501、D优501、冈优501等,具有丰产性好,抗猪瘟病力较强,米质较优,再生力强,繁殖制种产量高等特点。二汕优501、Ⅱ优501两组合1993年4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和省科技成果鉴定。D优501、冈优501在省级生产试验和省区试中也增产显著,名列前茅。以上系列组合1993年在省内外示范推广28万公顷,预计推广面积还将进一步扩大.1绵恢501绵恢501是绵阳农业专科学校1984年3月在海南陵水用明恢63与泰引一号×IR26的选系(975)杂交选育而成,原…  相似文献   

2.
绵星二号是绵阳市农科所于1992年杂交育成的常规水稻新品种,具有米质优、产量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在1992年四川省第二届稻香杯评选中,名列第五,获省优米证书。该品种丰产性好、产量高。全生育期150天,与汕优63同期成熟。株高107厘米,叶片中宽较薄,剑叶斜上举,株叶型与汕优63相似。分蘖力较强,前期繁茂,后期转色顺调。每亩容穗量可达20~24万,成穗率达70%以上,耐肥抗例。穗火粒多粒重,每穗着粒155粒,结实率87.14%,千粒重29.8克,穗尖紫色,谷粒长形。产量高,1993年在一般栽培条件下,品比试  相似文献   

3.
Ⅱ优501是四川绵阳市农科所、绵阳农业专科学校用Ⅱ—32—8A与绵恢501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练组合。具有产量高、再生力强,米质和抗病性优于汕优63,繁殖、制种产量高等特点。1993年4月经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4.
1983年至1985年,我市与全省一样,由局部到大面积发生穗颈瘟,造成稻谷严重损失。据资料记载,穗颈瘟在我省市是间歇性大发生大流行的重要病害。无论过去、近期和将来,此病发生流行与否,与大面积种植水稻品种的抗瘟性直接相关。1985年以汕优2号当家,对该品种致病力极强的稻瘟菌中 B 群生理小种出现频率上升为74.26%,前者丧失抗瘟性,后者成为优势生理小种,二者配合,矛盾得到统一,导致穗颈瘟大发生大流行。从次年至1989年,由于各地换成了汕优63当家,稻瘟菌中B群生理小种出现频率伴随下降至41.66%,此小种对汕优63致病力弱,穗颈瘟得到有效控制。与此同时,对汕优63致病力强的另一个稻瘟菌中 A 群  相似文献   

5.
冈优501是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作物研究所用自育的抗病、优质、高配合力的恢复系绵恢501与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育成的不育系冈46A配制而成的大穗、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1996年5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冈优501的品种特点丰产性好,产量高,大穗优势强。该组合1993~1994年参加四川省杂交稻中籼中熟组区试,平均产量分别为7.34t/ha和8.47t/ha,较同熟期对照矮化S增产5.64%和10.14%,差异均极显著,居该组试验第一位。1994年四川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81t/ha,较第一对照矮优S增产11.39%,较第二对照汕优63…  相似文献   

6.
汕优63作为一个中杂高产组合,在发展粮食生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上曾一度起了重要作用。八十年代后期,在推广该组合时,很多地方都有大面积丰产片,每1000平方米产量在900——1000千克左右、最高产量达到1100千克,平均产量均在900千克以上。于是,汕优63一举成为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恢复系绵恢501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明恢63//泰引一号/IR26杂交选育的杂交水稻恢复系绵恢501,具有恢复度高、配合力强、抗病性好、制种产量高、杂种优势强等特点,与野败型、冈型、D型、印泥水田谷型等不育系配组,均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和优良的综合性状,其中Ⅱ优501、二汕优501、D优501和冈优501已先后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在南方稻区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8.
在大田生产条件下比较了两系杂交稻泸光 2S/ 130与汕优 63的干物质生产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 :泸光 2S/ 130籽粒产量 8.7t/hm2 ,生物产量 17.7t/hm2 ,分别比后者高 13.7%及 18.3%。泸光2S/ 130抽穗前贮藏的干物质及抽穗后积累的干物质对产量的贡献分别为 2 4 .3%和 75.7% ,而汕优63分别为 57.6%和 4 2 .4 % ,泸光 2S/ 130抽穗后群体叶面积较大且衰减平缓 ,NAR及CGR较高是形成抽穗后光合产物积累优势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研究播期对两系杂交稻加工品质的影响及影响加工品质的主要气候因素,结果表明:1播期对加工品质性状影响大小为:整精米率>精米率>糙米率2多数供试两系组合早季播种其加工品质优于汕优63,但其稳定性不及汕优63,3.泸州7~8月的连晴高温天气是影响两系杂交稻加工品质的主要气候因素。  相似文献   

10.
“威优46—989”是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育种专家黄发松研究员从杂交稻“成优46”中,经17代纯合选育而成。经笔者97年试种,综合性状名列参试的18个高产水稻品种之首。现将该品种推荐给广大农友。(一)熟期适中:“威优46—989”全生育期作中稻125天左右,比“汕优63”早熟15天以上。作二晚于6月下旬播种,全生育期115天左右。(二)优  相似文献   

11.
在元代《居家必备事类全集》和明代《由醇录》中有一种题为秦氏或秦观的《劝善录》,此书实际上并非秦观所撰,而是宋元之际的人杂抄《善诱文》十五则、《乐善录》二十一则拼凑而成的一部伪书。秦氏《劝善录》是宋元时期劝善小说流行的一个表现和事例,正反映出宋元时期世俗化社会对劝善小说的爱好和需求,此书的小说史意义和思想史背景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论王亥之死     
商先公王亥在易水流域活动 ,却遭有易氏杀害。被杀原因说是他与有易女子通淫。上古男女大防原不甚严 ,但商祖玄鸟氏与有易氏存在婚姻关系 ,有易氏与王亥是血亲 ,王亥屈做“风流鬼” ,实际上是犯了乱伦罪。  相似文献   

13.
炎黄传说的考古学证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依据现有的考古资料 ,对古文献记载中的神农、炎帝、少昊、蚩尤、黄帝等传说分别进行对比考证 ,认为 :一、考古发现的仰韶文化 ,正是传说中的神农氏时代及其地域 ;二、炎帝与神农系同一氏族 ,即炎帝出自神农氏 ;三、少昊是与炎帝神农氏族不同的另一氏族 ,考古发现的大汶口文化 ,正是传说中的少昊氏时代及其地域 ;四、蚩尤是炎帝神农氏族的一个分支氏族 ,考古发现的仰韶文化大司空村类型 ,正是蚩尤的故地 ;五、考古发现的早期龙山文化 ,正是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及其中心区域。  相似文献   

14.
在朱熹对《诗·魏风》和《诗·唐风》的解读上,包含若干异乎前说的新成就。一,他有着《魏风》、《唐风》实为“晋风”的思想,以及“晋风”风格取决于晋之地理环境的文学风格理论。二,他在“晋风”阐释史上最早提出了《蟋蟀》和《山有枢》为唱和之诗的观点,这是《诗经》学史上的新创见。三,他否定了毛《序》为代表的汉唐旧说关于“晋风”主旨上的“刺”诗说,将某些篇章读为表现衰乱之世士子心态的诗篇。当然,所有这些新成就,和朱熹在整个《诗经》学思想上的新突破又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重穗型杂交水稻新组合冈优725不同时期根系发育、叶面积系数、叶绿素含量和干物质重的测定与分析表明,该组合源足库大,光合效率高,光合产物运转通畅。干物质积累量大,分配合理。  相似文献   

16.
本项目的宗旨是通过小区试验、中区表证、大田示范,探讨二系杂交水稻培杂山青的增产优势.四年八造累计示范面积近万亩,加权平均亩产达520 .7 kg,比对照种亩增产38.3 ~95 .4 kg,增产率达8 .1 ~21.0 % .实践结果表明,培杂山青具有根系发达,穗大粒多,高产优质高抗等优点,可因地制宜扩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7.
杨桐可以作为植物染料,寒食、清明前后以杨桐叶染饭是江南民俗。海桐是著名的观叶植物,明代将海桐、山矾混同;而在宋代,山矾另有所指。"海桐皮"其实是刺桐皮,与海桐无关。臭梧桐花期长、花序大,为著名园林花木。胡桐,即胡杨,出自西域,胡桐树脂有药用等价值。"拆桐"是后人断取柳永词而生造出来的,"拆桐花"就是泡桐花。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在影响杂交水稻 D 优63产量的诸因素中,选择了五项主要因素,建立五元二次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经电子计算机模拟、筛选,提出 D 优63在平坝区种植条件下,对产量影响较大的因素是秧龄和基本苗,其次是施磷量和施钾量。同时明确了不同产量水平的农艺措施配套方案。  相似文献   

19.
河姆渡文化是东南江海文化的代表,它具有开放性特色。河姆渡人即是越族先民,海洋是他们的驰骋之所。他们带着水稻向东南沿海和东南亚发展。历史上的“有巢氏”、“姚墟”、“羽人”国等,指的都是河姆渡地区居民,就是越族先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