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9 毫秒
1.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大脑已发育成熟并趋于健全,思维正向着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等方面发展.同时,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使得他们的思维和认知不同步,加上来自于自身以外的一些因素使青少年产生了逆反心理.对此,教育者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态度,积极帮助青少年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成因,探讨克服消极逆反心理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社会文化的变迁,使父母在文化知识的占有上不再是子女心目中的绝对权威;两代人之间价值观上的差异和冲突更加明显;同辈群体更多地影响了青少年的社会化进程;亲子双方之间的角色期待产生错位,这都是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社会原因。作者研究了逆反心理的构成及表现后,提出了完善青少年性格的相应调适思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高职高专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原因,以及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对逆反心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对于应如何应对这一心理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揭开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实质、形成的原因,寻求解决的良策已摆在我们的面前。认知、情感、行为意向是构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三大要素,主观因素和管理因素则是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应加强教育者的思想转变、感情的投入、社会文化现象的引导和改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5.
论青少年学生的压力应对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目前青少年学生面临的压力实际,分析了青少年学生压力应对特点及开展压力应对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讨了对青少年学生开展压力应对教育的具体措施,包括进行积极认知构建、模拟应对演习、自我减压指导等,帮助青少年学生提高压力认知评价水平,掌握积极应对压力的策略与方法,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压力应对效能水平。  相似文献   

6.
浅论“逆反心理”与青年思想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逆反心理,是在一定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的厌恶、反感情绪。当我们用一定的准则和规范对这种情绪进行诱导与控制,对偏离目标的行为进行约束和纠正,力求使之回到正确目标的轨道时,人们往往会产生一种内发的反向力量,做出与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这种心理在青少年心理成长时期很容易出现,一般叫做青少年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7.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发现一些青少年的不良表现,如:厌恶学习,被动学习;心理压力大,动辄逃学或弃学;自我中心,缺乏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急剧变化,强烈的逆反心理使他们常常以攻击性行为来发泄心中的郁闷与压力;从虚拟世界中寻求自我  相似文献   

8.
逆反心理就是作用于个体的同类事物超过了个体感官接受的域限,使个体感官饱和而产生的一种厌恶的体验。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除与学生的年龄、个性特征有关外,教师的教育方法简单,态度粗暴,处理问题不公正,厚此薄彼,教法呆板,练习要求过高,脱离了学生的“内在需要”等,是导致逆反心理的最直接的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9.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 ,离不开表扬与批评。表扬与批评既是一种手段又是一门艺术。恰如其分的表扬与批评 ,能使学生树立信心 ,增强斗志 ,消除自卑心理 ,改正不良行为 ;能使学生满腔热情地投身于学习和生活之中 ,从而使其能健康成长。反之 ,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 ,甚至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从而增强教师的教育难度。表扬与批评是一门艺术 ,如何恰当地运用 ,这里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表扬要诚恳 ,批评要实事求是表扬对青少年学生来说是一种神奇的强大的驱动力。但作为教师 ,怎样才能使表扬发挥这种神奇的作用呢 ?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应发自内…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如何看待青年学生的逆反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德育工作中青年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消极和积极作用,并对如何消除青年学生的逆反心理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逆反期作为青少年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青少年问题的多发阶段,青少年逆反引发的各种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青少年逆反与青少年的需要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需要是青少年逆反心理与行为的根本动力。因此,从青少年的需要出发,对青少年进行教育与疏导,才能引导青少年顺利度过逆反期。  相似文献   

12.
学习和就业压力以及其他社会因素往往会使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逆反心理会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很多消极影响,这就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消除逆反心理,使大学生顺利毕业和就业,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学生的思想日趋活跃,民主意识日益增强,这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学生思想教育中逆反心理的存在仍然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难题之一。所谓逆反心理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僵化思维模式,与思想政治工作这一客观现实发生碰撞而产生排斥、反感、厌恶、抵触情绪的心理过程。逆反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现象,它往往以其特有的负效应影响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形成,造成学生逻辑思维的紊乱,遏制思想政治工作的正常进行,使思想教育的内容或中途受阻,难以为继;或效应锐减、目的难达,给思想政治工作造成意想不到的困难。因此,对学生思想教育中的逆反心理进行理论探讨、研究这种消极心理现象的成因规律,找出预防和矫正的办法,对于新时期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规范学习中 ,学习者常常会表现出与接受相反的状态 ,逆反心理作为这种背离倾向的典型 ,已成了一种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但是 ,逆反心理的产生并不是凭空的 ,个性差异形成了逆反心理产生的内部依据 ,教育则构成了逆反心理产生的外部条件。所以 ,教育工作者应以积极的态度对学生的逆反心理加以引导 ,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充分发挥出逆反心理的求异创新、开拓进取的一面 ,克服其不利的一面。  相似文献   

15.
当前 ,青少年学生轻生自杀的现象呈明显发展的趋势 ,是一个亟待人们正视和关注的严峻问题 ,对此 ,笔者进行了调查研究 ,研究并提出了认识特点、找准原因、措施得当的防范对策 ,对我们有效应对青少年学生的轻生问题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试图运用社会心理学中有关态度改变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拓宽矫正大学生不良逆反心理的路子是本文的立意。文中论及逆反心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态度;指出大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自身所特有的心理矛盾;并提出了诸如情绪感化法、角色扮演法、自己人效应法和团体规定改变法等矫正学生不良逆反心理的具体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17.
政治教师在政治课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即常有学生会跟你“唱反调”。有时他们虽不公开地“唱反调”,但从他们的神情却可以看出心里在跟你“顶牛”。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长期的观察、分析、以及和学生谈心,我们了解到除了思想问题、认识问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青少年时期特别突出的“逆反心理”在作怪。“逆匠心理”是指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他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即带有较强烈的抵触情绪。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些学生常常产生的逆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治课教学的顺利进行。重视…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内因是主体特征的变化,外因是主体与环境互动中的不协调。对于大学生的逆反心理,要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对待,善于从大学生自身寻找突破点,尊重个体需求,发掘个体内在力量。可以从内而外影响的方式应对逆反心理的三个层次。首先,正视社会现实、承认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并针对这些不良现象对受教育者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引导;其次,思想教育本身要符合大学生的年龄和接受程度;最后,要注重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和健全的人格塑造。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必须重视青少年学生的社会参与,但是青少年学生社会参与活动基本上都与学习有很强的相关性,繁重的学习负担和压力,使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意愿强烈,而现行教育体制的要求和他们的需求不一致,因此必须转变观念,关注青少年社会发展需求,重视青少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制定符合青少年发展的社会政策,不断创新少先队、共青团组织的活动模式,激发青少年学生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青少年学生校外社会参与搭建平台,创设条件,才能有力保障青少年学生社会参与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高等学校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尽管做了许多努力,但仍然存在不少困难。目前困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难题之一,即是在相当一部分学生中突出地存在着一种被称为“逆反心理”的现象。由于这种心理所产生的思想屏障,使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无法深入进行,宣传教育的接受率因而大大降低,思想政治工作者深为焦虑。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能否培养出一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而“逆反心理”继续发展下去的严重后果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充分认识“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其严重性。消除这种不正常现象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