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刘毅 《阴山学刊》2012,(2):71-75
主流建构主义以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作为核心文本。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兴起具有特殊的理论和政策背景。就温和建构主义理论自身而言,它的观念本位使其有效挑战既有国际关系理论话语;它的规范方法是一种社会学进路,也是一种哲学底蕴,是其在方法论层度获得学理支承的基础;温和建构主义适应了政策话语的应用需求,为政策正当性提供了知识和话语支援,虽然可能非其本意。建构主义理论学术意涵与崛起路向对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有多维度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实践理论表现为生产、劳动和工业等具体活动。马克思实践理论的生产性转向具有深刻的革命性,是唯物史观产生的重要现实基础,它既具有人与自然之关系的认识论意义,也具有人与人之间的本体论意义。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所开展的社会建设正在突显马克思实践理论中的本体论价值。  相似文献   

3.
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本体论概念遭到很多曲解和滥用,不少学者把本体论概念放在一个发展理论的至高无上的位置,认为没有本体论研究就无法推动国际关系理论的进步。这种看法既源于哲学中本体论问题的深远影响,也源于一些学者对本体论、认识论等基本哲学概念缺乏全面认识的情况下盲目推崇本体论概念的价值和作用。本文首先回顾了哲学中本体论概念与认识论概念的发展史及其关系,强调认识论分离和独立于本体论是近代科学发展的前提。进而,作者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际关系学者容易在本体论问题上陷入的几个误区和滥用本体论的主要形式。最后,作者提出,本体论概念在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作用非常有限,社会事实本体这样的概念并不能为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提供一个真正坚实的本体论基础,以本体论的研究来推动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只是一种虚构的承诺。  相似文献   

4.
社会建构主义从社会建构性的角度思考人的问题 ,把人的问题区分为个体系统与社会系统 ,凸现了建构者与建构物之间的辩证法。社会建构主义对建构马克思哲学本体论具有重大启示 :技术以及生产范畴并不具有终极意义 ,因而不可能是社会本体 ,技术或生产的社会本体是人及其社会建构 ,追求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现实的人”才是技术和生产活动的社会本体。马克思哲学的本体不是社会存在 (因为社会存在是人的社会建构 ) ,而是追求全面发展和彻底解放的“现实的人”,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在本质上是以人为本体的人—社会的互动模式 ,它兼容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为了追求全面发展和彻底解放 ,人不断地建构、超越并重建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相似文献   

5.
国家形象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国际传播学、历史文化学和政治学对其分别有定义和描述,但各有不同的侧重和特点。国际关系学力图涵盖三种学科的要点,从对国家形象的政治学本源“威望”的理解与分析出发,用建构主义理论重新定义国家形象。重新定义更加有助于认清国家形象的构成因素和地位,明确国家形象理论对引导政府决策的重要意义以及在国际关系中的关键作用,影响国家对内对外政策的制定,改善国际关系现状,提高国家的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最终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后现代理论,研究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其思想渊源可追溯到古希腊.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物质客观存在,但物质的意义是观念赋予的.建构主义理论的嵌入动摇了国际关系理论的逻辑起点,引发人们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哲学思考.观念至上与物质至上两种主义之争有助于国际关系理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问题的讨论 ,始于重建教科书体系探索中的“物质本体论”与“实践本体论”之争 ,近来则有融入现代哲学范式的“存在论转向”和“生存本体论”之说。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对传统本体论哲学的批判 ,侧重剖析马克思的社会存在论与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之分歧 ,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意义主要不在于从近代认识论走向现代本体论 ,也不在于以一种新型的本体论体系取代了西方传统的本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质在于 :立足于当代社会实践 ,而对人们的现实生活条件和历史发展进程进行科学考察和反思批判 ,它是面向现实的批判精神和彻底改造社会的科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8.
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从视阈、方法、对象及新概念的引入方面在国际关系界有了重大创新,不仅如此,其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国际关系理论也存在着诸多契合之处,且与中国的国际战略也有着相似之处。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对于国家间新秩序的建立、合作与交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试论全球问题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问题是当代国际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 ,它具有全球性、全面性、整体关联性、超意识形态性、严重挑战性等特点。全球问题给国际关系带来深刻影响 :一是促使国际关系的内容从注重军事安全的“高级政治”,转向注重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安全的“低级政治”;二是促进国际关系行为体的多元化 ,使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非国家行为体的作用日益加强 ;三是促使国际关系的主旋律从冲突与对抗转向对话与合作 ,和平与发展成为各国对外目标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0.
曹瑜 《兰州学刊》2011,(9):23-27
在哲学史上,如果说从本原本体论到本质本体论的转向,只是囿于形而上学思维范式内对"实体"这一对象的再度抽象和深化,那么从本体论到存在论的转向,不啻是一次在思维范式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变革。它通过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的变革,彻底消除了形而上学实体本体论"双重抽象"的玄奥,使哲学走进了"感性世界"、"对象世界"和"人类世界",并赋予其时代内涵和人文关怀。无独有偶,这一哲学史上思维范式的演进历程亦"再现"于科学史上,表现在从物质思维到能量思维再到信息思维的范式转换。这或许是哲学发挥了"先导"作用,抑或是学科内的逻辑"自觉",但二者的"共生"现象再次佐证了这一转向的合理性,并为这一合理性的历史性检验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1.
国际政治经济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国际学术界兴起的一门前沿学科,是研究国际关系中政治经济互动机制的学科。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成长迅速,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关系学的一门重要分支科学。理解当代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对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外经济哲学研究出现了六个转向:一是学科定位转向,经济哲学的经济学属性重新被强调;二是假定认知转向,对经济学逻辑预设及其有效性的研究空前深入;三是经济学认识论研究的知识论转向,高度关注经济学知识的限度和适用边界;四是方法论研究的社会学转向,当代经济学方法论研究期待走出传统科学哲学的迷障;五是本体论转向,经济学本体论研究开始兴起;六是价值论转向,经济学的意识形态斗争日趋激烈.上述六个转向,折射出当代经济哲学正在发生研究范式的整体转换,逐步呈现出一幅新的研究图景.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哲学中的实践的根本性质是指实践的总体性和基础性,这种实践与人是统一和协调的关系,我们应当实现实践基础上的自然维度和社会维度的统一,马克思哲学中的实践观首先是具有本体论意义的,其次是具有认识论意义的,最后是具有历史哲学的特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原产于美国的国际关系理论——建构主义,在西方还很难形成与主流国际关系理论范式——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分庭抗礼的局面。然而自2000年前后,建构主义传入中国后出现对其研究的繁盛现象,主要是由于建构主义适应了冷战后的国际政治现实和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很大的程度上有广泛的契合。  相似文献   

15.
"道"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十分重要的概念.先秦道家论"道",主观上并非为了论文谈美,客观上却具有十分深刻的美学意义.老子从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概括和总结出他的道论思想,他所提出的一些基本范畴和理论命题内孕育了许多文艺观点和审美问题.庄子道论主要着眼于主体修养,从心理、生理学角度作了深刻的阐述,把理想的审美境界和体道的境界联系起来.老庄为代表的先秦道家论道,为哲学范畴中的"道"本体论转向美学范畴中的"道"本体论提供了可能,滥觞为"道"为本体的道家美学.  相似文献   

16.
“认识论转向”的本体论意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哲学和哲学史研究中,有一个流行甚广、影响甚大的观念,那就是认为整个哲学经历了一个从古代“本体论”哲学———近代“认识论”转向———现代“语言学转向”的演变过程。应承认这种概括有一定理论依据,因而在特定条件下具有某种解释力。但是,任何普遍性的概括都不免以遗漏和牺牲具体性和差别性为代价,如果把上述哲学史演化模式绝对化,甚至视为理所当然的理论教条,那么就可能模糊哲学史的真实面貌,并遗漏重大的哲学问题。在本文,我们将通过对“认识论转向”的具体分析来说明这一点。我们的基本观点是:把“认识论”与“本体论”并列为两个独立发展阶段的观念是不严格和不准确的,相反,在所谓“认识论转向”后面,实际上蕴含着深刻的本体论意蕴,“认识论”并没有如通常所理解的那样实现相对于本体论哲学的“根本转向”,而是与本体论不可分割地内在联系在一起。因此,当使用“认识论转向”来总结近代哲学并以之与“本体论”相区别时,我们应对这种概括的特定意义和理论有限性保持清醒的自觉,以免导致对复杂的思想史的简化和对重大哲学问题的误解。  相似文献   

17.
石全玉 《兰州学刊》2011,(7):209-211
建构主义理论是当今众多学科研究和运用的热点理论。社会学建构主义理论的研究和运用也是方兴未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韦伯的社会学建构主义理论,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研究者从方法论、社会活动、社会秩序、社会组织等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阐明了韦伯社会学建构主义理论的类型及内涵,提出了韦伯社会学建构主义理论框架,这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理论界对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日渐深入,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方法对建构主义理论做出分析和认识,是进一步深化这一理论研究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聚焦于霍布斯文化,将其分别置于建构主义理论、国际关系理论及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三种不同的视野中加以审视,揭示了这一概念的理论创新价值,也剖析了其不足与问题。这不只是针对霍布斯文化的分析,实质是针对建构主义理论的整体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体论伴随人类的生活实践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其三种代表性存在方式却遭到现代人的质疑,以至于人们以为消解本体论十分必要。确认本体论的当代形态,改善了人们质疑本体论的现实状况。由于现代社会在物质繁荣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现实问题,又缺乏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手段,因此从本体论角度重审人类生活的本质规定是必要的。马克思对于本体论的态度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他"颠倒"了本体论的历史存在方式,他所勾勒的未来社会发展远景具有明显的本体论旨趣。当代哲学本体论开启了深远的意义视界,关注现代社会与现代人,融合理想指向与人类实践,明晰人文精神的"路标",使"爱智慧"的思维方式在"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建构主义从本质主义的实体性思维转向反本质主义的生成性思维,建构主义文论无意于文学或文学理论本身的研究,转而关注建构其历史社会文化语境和意识形态,从而走向了文学的知识社会学或文化政治学。建构主义文论的学理依据主要包括索绪尔的建构论语言学、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和布迪厄的文化社会学。建构主义文论在破除纯文学研究和纯文学理论幻象方面是有功绩的。但是,建构主义文论也只是建基于后现代哲学基础之上的一种文论形态,具有回避文学内部研究、反人文主义、缺乏价值论维度等理论缺陷。故其并不具有普遍有效性,即只适用于对文学的文化研究,而不是对文学本身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