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介绍了欧洲航天署(ESA)在卫星间激光通信领域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并给出了近年来ESA最大的投资项目———SILEX系统的具体规划、实施和研究进程。最后,还简述了ESA近年来的一些有关卫星间激光通信的关键元器件和系统技术的研制和发展计划。  相似文献   

2.
窄光束的精确瞄准与跟踪是实现激光无纤通信,发挥其诱人特点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针对激光大气通信给出了一个更简捷的自动瞄准方案。此方案无须要求通信系统具有能实现宽窄波束变换的光学系统,也不用预先解决收发天线共用的问题。整个方案的构思和系统结构图,以及系统主要参数的估算方法均在文内给出。本文讨论的内容对定点和非定点激光通信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对自由空间激光通信光束自动捕获、跟踪、瞄准(ATP)系统的结构与系统主要技术指标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通过对其中典型系统的介绍,进一步描述了ATP技术的最新进展,论证了空间激光通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吕斌 《山西老年》2014,(11):28-29
2011年8月16日6时57分,我国"海洋二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这是我国第一颗海洋动力环境监测卫星。它与我同以前发射的人造卫星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搭载了一个特殊的"乘客",就是我国第一台星地激光通信设备。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扰动大气对跟瞄系统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大气激光通信跟瞄系统的结构和设计准则、建立跟瞄系统模型、综合设计出数字式跟瞄系统,并给出了系统动态实验结果。大气激光通信作为宽带机动通信的重要手段,但其跟瞄问题,国内外还未见有更深入的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6.
从NASA和MITLincoln实验室两大研究机构出发来探索美国激光通信的发展趋势,主要介绍了以LCDS系统为例的美国激光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单元部件,对光、机、电系统的综合处理,以及各系统的优化方法和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针对空间激光通信的技术特点,分析说明了空间光束的捕获、对准、跟踪(APT)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论述了空间激光通信中APT伺服控制系统的工作流程以及四象限误差信号在控制中的作用。提出了空间激光通信APT系统中误差信号计算的数学模型,分析讨论了信号光斑大小、信号光斑相对于探测器探测面的不同位置情况以及光强分布对系统跟踪速度和精度的影响,其研究结果对科研项目的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具有点波束的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提出了一种信道动态预留策略。该策略不必记录地面通信终端的实时位置,利用低轨卫星通信系统中用户移动性特点,根据点波束间用户分布情况即可实时计算出点波束内应预留的信道数。通过计算机仿真,该策略与固定信道预留策略相比较,可以动态地调整小区预留的信道数,使系统的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国外有关10.6微米CO_2激光通信实验系统均采用非球面光学天线,如文献[1、2]等。本文报导了采用“球面卡塞格仑望远鏡系统”,作为CO_2激光通信机的发射与接收天线。计算及测试结果表明,其性能仍可滿足使用者的要求。从而避免了使用难于加工和造价昂贵的非球面系统,降低了成本,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系统理论出发论证了封离型TEC—PV—HgCdTe组件在10.6μm激光大气通信系统中的适应性。并用该器件在10.6μm系统上作了相应的模拟实验,为10.6μm远红外激光波段的工程化探测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对光孤子形成的物理机制、性质及其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作了较为深入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对不同光纤色散系数、任意光纤条数、任意长度组成的多级联光传输系统,推导了由自相位调制引起的光功率传递函数,并对此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自相位调制引起的功率变化与系统的光纤损耗、色散系数、非线性系数、调制频率等参数有关,并且随调制频率增加成波动性变化,从而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自由空通信中的多址环境空间无线光通信的强背景噪声等特点的分析以及对多种多址方式的对经,综合讨论自由空间无线光通信中采用码分多址技术的可行性、优越性和技术难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码多址和空分多址相结合的方案以及CDMA的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14.
自由空间激光通信技术研究关键的步骤之一是通过其地面实验演示系统研究各项关键技术和整体优化技术,并验证它们的性能。文中描述了该地面实验演示系统的一个关键分系统—捕获、跟踪、瞄准(ATP)系统的设计、预期达到的性能和未来升级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组建卫星光通信网络的必要性,分析比较了卫星光通信网络中可采用多址技术及其特点。结合波分复用技术和光码分多址技术的优点,提出一种新的光码分多址+波分复用组网方案,给出了该组网方案的网络结构及编码实现方案,并分析了该种组网方案的特点和应用前景。结果表明,该混合组网方案可很好地利用波分复用和光码分多址技术的优点,具有网络拓扑结构灵活、易于扩展、可承载多种业务以及易于实现的特点,在卫星光通信网络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光路交换的、IP业务在WDM上运行的网络体系结构,使用了现有较成熟的、基于光路交换的密集波分复用技术,满足了IP业务的迅速发展对物理层传输带宽的要求。讨论了该体系结构的网络参考模型,并对其关键技术如光数据流/光路交换、光帧结构以及IP over WDM的传输机制等作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7.
对自由空间光通信中光束瞄准的误差进行了分析,并对典型的ATP系统及其关键技术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光脉冲位置调制全数字接收机的取样信号的最大似然解调及其性能.对接收到的任意脉冲波形给出了解调算法和差错概率上界。以此为基础,对容易实现的最大累加计数判决算法,讨论了各种参数对其解调性能的影响,其结果对设计和实现全数字PPM接收机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针对城域传输网的特点,提出了稀疏波分复用方案。研究了城域网CWDM光传输系统中的数字包封器技术,对数字包封器的原理、基本结构及其对系统部件的基本要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硬件和软件实现的解决方案,对数字包封器技术在城域网CWDM光纤传输系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大胆的预测。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变尺度法和适应法,并把这两种优化算法借助C语言开发的程序用于光学优化设计中,设计了两种典型的光学系统。对设计过程、设计的结果,在收敛速度、稳定性和设计的方便性等方面,作了全面对比分析,从中得出,变尺度法是一种更好的优化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