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管理活动的服务对象分三个层次定义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要培育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可采用提高企业管理层与成员的认识,协调企业与成员的目标,设计合理的制度,利用组织仪式、故事和物质象征等方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沈阳党校东广场设计,提出了城市广场设计应“以人为本”,尽全力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的观点,指出在设计中要重视现代文化,重视人与自然相融合,走现代文化与园林艺术结合的道路,将人文理念、人与自然融合,创造生态文化城市。  相似文献   

3.
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是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两者各有其长处,也各有其缺陷,具有较强的互补性。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既需要科学合理、健全完善的制度管理,也需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意识,体现人文关怀的文化管理。因此,在科学规划、健全制度管理的同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文化管理,使两种管理方式形成一种合力,共同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新型城镇化战略强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性。少数民族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导向、目标定位以及评价标准之间存在一定背离,主要表现为城镇化质量偏低、二元经济结构突出、缺乏特色支撑产业,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困难以及城市规划趋同等。新型城镇化要求在提升少数民族城镇化水平的同时加强城镇化质量,需要培育和扶持特色产业,以民族文化生态为基础进行城镇规划、促进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以上策略又可初步归纳为三种城镇化路径:即特色产业驱动型城镇化、民族融合型城镇化以及文化城镇战略,并需要法律法规等相应的制度设计作为保障。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对广告设计的影响越来越大,作为中国经典的易学文化对广告设计有十分深远的影响。本文阐述了易学文化的对立统一的思想、变化的思想、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及易学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对广告设计的影响,可以为今后的广告的设计带来一些启发,有助于广告设计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现代城市商业步行街的设计,越来越注重对使用者的尊重和关怀,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注重城市文脉的保护、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使其真正成为高楼林立中的城市人群乐意亲近的空间。文章以广州市北京路、上下九步行街为例,探讨在步行街的设计中如何体现人文精神与广州地域文化特点,提出以文脉主义的建筑观和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观念为指导,对步行街进行人性化、个性化塑造,从而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条件,提升城市的整体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7.
“和谐”是社会实践最基本的“人和”环境的客观需要;也是形成“和谐文化”并指导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根本前提;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一个社会的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需要以“和谐文化”为基础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8.
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需要体系化,在中央—省—市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基层特点着力打造,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蓬勃发展的文化新局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就是全面小康建设,必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视野下思考和规划贵州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使之成为全面小康的一大亮点。贵州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群众主体、多样包容、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法治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意识形态、治国方略和社会文化现象。以“依法治国”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当代法律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种具体形态,是先进文化在法治领域中的集中体现。先进文化从本质上讲应是“权利文化”,其根本内涵在于“以人为本”。对这一全新命题的探讨应从文化学、法律史学、宪法学、法理学等多个角度展开。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促进先进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立以足于以人为本的法学新理念,创建以人为本的宪法文化对于宪法的真正实施和宪政功能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以人为本是法的本元价值、宪法规范的核心体现、宪法生命的根本需要、现代法治的根本保障,因而是宪法文化的价值核心与精神内涵。宣传教育、制度建设以及加强宪法本身的发展是建构宪法文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欠发达地区高等院校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应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兼顾现实需要和长远需要,采取有特色的人才队伍建设方略,以稳定为主,稳定与引进并举,从提高经济待遇着手,经济待遇与政治待遇同重,并着力以人为本管理文化的创建。  相似文献   

12.
文化自觉是文化建设的一种理性选择,是一种价值观自觉。在多元文化时代背景下,在合并高校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实践过程中,文化自觉更多的体现为一种路向选择,同时又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改造进而塑造一种新的校园文化比单纯塑造一种全新的校园文化更难。合并高校,因其"合并",建设和谐校园文化需要更多的文化自觉。在具体的实践中,文化自觉的程度决定着合并高校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宽度和厚度;凸显大学文化以人为本的育人功能,主张积极建构一种先进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建设自己的个性文化都是文化自觉在合并高校建设和谐校园文化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3.
烽火守书人     
梁文道 《社区》2012,(29):17-17
饱受战火摧残的伊拉克,曾经是两河流域上重要的文明古国.是人类历史文化的发源地。它有多少文化瑰宝都在战乱中被炮火毁掉了。就伊拉克的现状而言,需要很多历史档案和资料文献让这个国家可以重建它的历史记忆和国家认同.但问题是.在这样混乱的时期.有多少人愿意去关注这些看起来非常遥远的事情呢?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本质上讲就是以人为本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以人为本的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本质上就是以人为本的历史观和发展观。以人为本,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理念的升华。以人为本与西方人本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具有本质的区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人”这一核心和主体处理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关系,保证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环境等各个层次结构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协调和发展,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要,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人为本是一种企业价值观,在这种价值观下,不同企业的行为方式、规章制度及道德规范是不相同的,原因在于企业所处的社会、文化、经济等环境不同.企业只有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才能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促使企业经营业绩的快速增长,然而,企业要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本质,并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赋予企业文化新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6.
职工文化和工会文化是代表职工群体的文化.前者侧重满足职工的精神需要,后者主要是维护职工权益.企业文化是代表企业整体利益的文化.在一定的企业范围内,企业文化往往涵盖着内部的工会文化和职工文化,但又不能代替工会文化和职工文化;而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工会文化又涵盖着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同时职工文化又有其独立的部分.为此,要加强企业工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形成以人为本的优秀企业文化,这不仅是维护职工权益的需要,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唱响新时代工人之歌,构建和谐文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制度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构建和谐制度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一所高校的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取决于一种有利于教师队伍健康成长的和谐的大学制度文化。和谐的制度文化的创建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内涵,具体表现在代表现代大学精神的大学治理结构,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和由此产生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8.
住宅套型设计需要设计者以人为本,注重增加套型的舒适度。笔者对锦州2000~2006年开发的多层住宅、高层住宅50种不同套型共240套住宅进行了随机调查,发现目前住宅套型设计中存在一些现象。通过对世纪之初锦州市住宅套型设计的几个现象的分析,并阐明引起这些现象的原因,希望能为今后的住宅套型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建设和谐文化。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高校图书馆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开展社会化服务,尽可能地发挥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优势,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的设计必须深入产品开发的各个细节,应根据不同需要进行的各种人本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