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哲学史上关于意义理论存在弗雷格式和后期维特根斯坦式两种研究进路。弗雷格对"意义"与"指称"的区分和应用引发了"弗雷格难题"。伊莱休·卡茨认为他的第三种研究进路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卡茨指明了维特根斯坦前后期思想之间存在着两大关键共同点,认为第二种研究进路也并不尽善尽美。通过对前两种研究进路的批判,卡茨对第三种研究进路的建构背景、优势、思路和具体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范畴的"同一"和"统一"是早期胡塞尔现象学研究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这一问题可以追溯到弗雷格那里,胡塞尔对弗雷格关于数的同一性作逻辑建构进行了批判,然后胡塞尔运用意向性理论来建构数,但在<算术哲学>中他面临着数的统一性问题,这一问题最终在<逻辑研究>中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胡塞尔的思想发展和影响的角度,较为详细地分析研究了<逻辑研究>一书.通过对胡塞尔意向性理论创立过程的分析,清楚地表明了胡塞尔是如何从表象进入意识领域的;通过对胡塞尔意向性理论的构成的研究,详尽地说明了胡塞尔思想在西方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指出现象学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哲学方法来理解,更为重要的是,现象学是一种对于现当代西方哲学具有广泛而深刻影响的哲学思想.因此,<逻辑研究>一书就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的经典哲学著作.  相似文献   

4.
分析哲学与现象学的对话,不仅具有理论上的重要性,而且是发生在20世纪西方哲学中的历史现实。在这个对话过程中,弗雷格与胡塞尔、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之间的对话在一定意义上促成了各自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典型意义。这种对话不仅表明他们的思想形成具有历史的一致性,而且表明他们的思想在逻辑上也是相当的一致的。通过对西方哲学家研究成果的分析,可以揭示这两种哲学传统的共同思想根源以及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思想联系,从而寻得二者之间开始交流乃至融合的逻辑原因。  相似文献   

5.
弗雷格用实质蕴涵来刻画条件句导致了"实质蕴涵怪论",因此实质蕴涵不断受到批判.然而,根据弗雷格关于逻辑普遍性的思想,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弗雷格对实质蕴涵的看法以及他为什么使用实质蕴涵.弗雷格把条件关系区分为能表达普遍性的情况和仅仅表达真值关系的情况,表达普遍性的条件句其从句不是完整的思想,其指称不是真值,而是其间接指称.仅仅表达真值关联系的条件句其从句则是完整的句子,其指称是真值.他指出表达事物因果联系的条件句要用带全称量词的一阶谓词逻辑公式?x(P(x)→ ψ(x))表达,而只表示真假关系的条件句直接用实质蕴涵式来表达.弗雷格的思想远远超出了他建立的逻辑,他关于逻辑普遍性的思想对于条件句逻辑的产生及后来逻辑学的发展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对于我们全面而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现代逻辑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弗雷格用实质蕴涵来刻画条件句导致了"实质蕴涵怪论",因此实质蕴涵不断受到批判.然而,根据弗雷格关于逻辑普遍性的思想,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弗雷格对实质蕴涵的看法以及他为什么使用实质蕴涵.弗雷格把条件关系区分为能表达普遍性的情况和仅仅表达真值关系的情况,表达普遍性的条件句其从句不是完整的思想,其指称不是真值,而是其间接指称.仅仅表达真值关联系的条件句其从句则是完整的句子,其指称是真值.他指出表达事物因果联系的条件句要用带全称量词的一阶谓词逻辑公式?x(P(x)→ ψ(x))表达,而只表示真假关系的条件句直接用实质蕴涵式来表达.弗雷格的思想远远超出了他建立的逻辑,他关于逻辑普遍性的思想对于条件句逻辑的产生及后来逻辑学的发展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对于我们全面而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现代逻辑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弗雷格将逻辑概念"真"引入语言的分析后,语言意义的逻辑结构及其呈现的方式和过程便发生了全新的变换;"真"对于语言存在的世界而言集中体现为语言意义的判定标准,并奠基于语言句子与世界中"事实"的关系;在凸显语言句子与事实之关系的弗雷格概念里,"指称"无疑成为了语言哲学研究的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文章立足于弗雷格本意的"指称",探究"指称"过程中所实现的语言与世界的存在关系、语言与世界的确立关系,以及句子之真值结果的获取条件;重释弗雷格的语言分析就在于回到弗雷格语言思想自身,并力求确立形式化语言研究在弗雷格那里的"实在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胡塞尔的现象学从对理解的方式、还原的过程以及逻辑重建的理性运动的阐释中,显示了它作为一种哲学体系所具有的普遍的方法论意义。特别是它从语义超越、思维定势和逻辑趋向的一致性上,展示了唯理主义哲学体系在方法论意义上的内容、特征和功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可以说,研究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论意义,是进而把握整个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运动及其可能倾向的重要途径和环节。  相似文献   

9.
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的动机是克服自笛卡尔以来的现代哲学的“内在化”的危机,试图通过意识的意向性构造特征也克服内在性与超越性之间的分裂和对立,并且提出了“内在性中的超越性”思想。但在列维纳斯看来,胡塞尔不仅没有克服现代哲学的“内在化”的危机,反而将这种内在性的逻辑推向了极端,以至于使得任何超越性都变成意识的意向性构造成就,也就是说,将一切超越性都内在化了。在这个意义上,列维纳斯将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看成是一种否定外在性、超越性或他者的“总体性哲学”。通过对于胡塞尔的“内在性中的超越性”思想的批评和改造,列维纳斯将内在性和超越性严格区分开来,并且提出了一种彻底的超越性或无限性思想。首先,他对胡塞尔的意向性学说进行改造,将作为内在性从意识和表象的领域改造为一个包含了享受和家政的“自我主义”领域。然后,他将这种内在性的“自我主义”逻辑推到了极端,由此揭示出了一个不能被内在性领域所包容的纯粹外在性、超越性或者他者的伦理领域。但本文认为,列维纳斯并没有令人信服地阐述这种纯粹的超越性或他者的伦理维度如何显现,因为任何显现都是一种内在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哲学家弗雷格、胡塞尔、罗素诸人关于语言与实在,意义与指称理论的分析比较,对语义学家奥格登、理查兹、乌尔曼诸人有关语义三角关系的评析,结合语言任意性和整体性原则,提出一种语言与实在、意义与指称关系的综合表述,并尝试补充了索绪尔关于符号理论的观点,最后指出概念意义对语言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胡塞尔认为,传统的形式逻辑可以分成三个层次,即判断的纯粹形式学、一致性逻辑(无矛盾逻辑)和真理逻辑.这三个层次并不是相互并列的,而是具有一个等级结构.判断的纯粹形式学是最低层次的,而真理逻辑则是最高层次的.胡塞尔划分逻辑学的三个层次目的是为了指明,形式逻辑只是确立了可能真理的形式规律,而未涉及认识的内容或判断的材料,因而无法排除内容上无意义的判断或质料的悖谬问题.在他看来,一门真正的真理逻辑必须对意识的意向性问题展开研究,因为逻辑的构成物实际上是范畴作用的结果,是先验主观性的产物.离开了认识的主观条件,仅凭逻辑的形式条件,我们无法获得真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胡塞尔的《逻辑研究》第6研究第1篇第4章主要讨论种类内容在观念上的协调性或相容性问题。在彻底修改版中,胡塞尔增加了对观念可能性问题和实在可能性问题的研究。观念可能性与本质对象之构造相关,它指的是对于观念本质而言,某物作为其示例的可能性。观念可能性起源于对设定性意识的中立性变异,从发生现象学的观点看,它最终起源于联想的纯粹被动综合作用。实在可能性与超越对象之构造相关,它表明某物现实地存在于此的可能性。实在可能性起源于对设定性意识进行确然性等级上的质性变异,从发生现象学的观点看,实在可能性被理解为被引发的可能性,与之相对应的则是进行设定的理性的发生进程。对观念可能性和实在可能性进行研究,意义在于揭示出胡塞尔后期思想和前期思想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3.
胡塞尔的《逻辑研究》第6研究第1篇第4章主要讨论种类内容在观念上的协调性或相容性问题。在彻底修改版中,胡塞尔增加了对观念可能性问题和实在可能性问题的研究。观念可能性与本质对象之构造相关,它指的是对于观念本质而言,某物作为其示例的可能性。观念可能性起源于对设定性意识的中立性变异,从发生现象学的观点看,它最终起源于联想的纯粹被动综合作用。实在可能性与超越对象之构造相关,它表明某物现实地存在于此的可能性。实在可能性起源于对设定性意识进行确然性等级上的质性变异,从发生现象学的观点看,实在可能性被理解为被引发的可能性,与之相对应的则是进行设定的理性的发生进程。对观念可能性和实在可能性进行研究,意义在于揭示出胡塞尔后期思想和前期思想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4.
“普遍性”是弗雷格概念文字的初始符号。弗雷格有关“普遍性”的探讨其实是关于全称量词的探讨,他基于“普遍性”符号,从现代逻辑的视角对全称量词进行了说明。在这样的说明下,全称量词是表达思想的普遍性的语言标志,全称量词的涵义是思想的一部分,全称量词的意谓是二阶概念,它通过对个体域的限定,从而对(一阶)概念加以限制。运用概念文字,弗雷格揭示了自然语言中表达普遍性思想的句子的逻辑形式。借助于王路教授提出的句子图式,可以从语言、涵义和意谓三个层面分析弗雷格关于“普遍性”的思想。弗雷格的“普遍性”思想对现代逻辑和语言哲学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弗雷格和胡塞尔这两位哲学大家都将批判哲学中的心理主义思想作为其哲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在当下各种形式的“自然主义”哲学复兴的背景下,重估其反心理主义思想,有助于梳理20世纪分析哲学和大陆哲学分野的历史线索,也能够帮助大家理解以心理学为代表的自然科学对于当代哲学在研究主题和方法论上的影响.意义理论作为他们的反心理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对后世的语言哲学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胡塞尔的现象学由于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多变性常常令人不易理解。对胡塞尔现象学的理论开端进行审视,是把握他的思想脉络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胡塞尔现象学的开端进行了分析:第一,现象学的总体特征是思维的直观性,追求“面对实事本身”;第二,现象学的逻辑起点是反对自然主义和心理主义,坚持一种观念主义的立场;第三,意向性是现象学的理论出发点和基础概念,澄清意向性的三结构:自我、意向对象、意向活动,有助于深入理解整个胡塞尔现象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图形及其逻辑的研究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注意,而现代逻辑自诞生起就以一种二维记法——弗雷格的概念文字出现.同时代的皮尔士也以二维方式建立了一套逻辑图形系统——存在图.为了探讨弗雷格的概念文字和皮尔士的存在图之间的联系,在阐述弗雷格的概念文字的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已有的研究进展,利用《形式的规律》以及皮尔士存在图的一些思想把弗雷格逻辑图形看成是一种信息处理网络,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弗雷格蕴涵图与皮尔士推演指号及其内部结构之间的类似之处.  相似文献   

18.
胡塞尔在《逻辑研究》中做出了实显性意义上的现象学突破,但是这样的一种突破不仅在胡塞尔看来,而且在德里达、海德格尔与马里翁看来,是不足的或者是成问题的。那么,问题的关键便变为了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现象学意义,正是在这里,海德格尔与马里翁也产生了不同的阐释倾向,从而以此为始基走向了不同的还原道路,亦即由被给予性或者存在所趋动的还原道路。但是,他们似乎又并没有忠实于胡塞尔自身的努力与道路,亦即并没有如胡塞尔一样对待实显性问题与视域性问题之间的关联。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几种解释倾向的意义与关联,更加明晰地看出胡塞尔《观念1》时期的努力意图及其通向更为深层次还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论述了含义问题理论背景的基础上,结合德里达对胡塞尔第一研究的批判以及一些英美哲学家的观点,阐述了胡塞尔<逻辑研究>中关于含义的基本观点,还介绍了胡塞尔关于含义观点的后续发展.指出胡塞尔由一种受到其纯粹逻辑学控制的种类意义上的含义向一种现象学的和本体论意义上的含义或意义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胡塞尔与迈农基本思想究竟有何关联?就内容而论,可以从七个方面加以堪比:(一)推理演算与内容逻辑,(二)关系理论与格式塔心理学,(三)本真表象与非本真表象,(四)明见性问题与心理主义问题,(五)关于假设的心理学分析,(六)价值理论与伦理学思想,(七)对象理论与意向性学说。如果我们将胡塞尔基本思想概括为意识哲学的意向性理论,将迈农基本思想概括为心理哲学的对象理论,那么通过上述比照,这两种理论之间的相近性和相似性便显得十分醒目,而且它们不仅表现在各自的哲学研究方向与内容方面,而且也表现在研究的立场、方法、风格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