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文章根据当前我国环保体制和税收体制,分析了环境税实施双重委托—代理问题。同时指出了在环境税征管过程中,存在环保部门、地方政府和税务部门的行为偏差。并用博弈模型进一步分析了环保部门在环境检测中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从环境部门、地方政府、税收部门的角度提出了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2.
若对企业开征独立型环境税在某种程度上控制了企业的污染排放量,实际上在不同的“经济增长机制”下这种税收的效用具有异质性.文章借助均衡分析法,分析了环境税率、企业经营和环境质量三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显示开征环境税可能导致两种相反的效用,其中核心的要素就是环境税率的设计,设置合理的税收水平才能够保证企业经营和环境质量增长的预期水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何志浩 《统计与决策》2007,(21):149-150
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日益严重,将税收作为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把环境税引入税收制度就成为必然。借鉴国外的做法,设计我国的环境税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一、环境税收制度的国际比较 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盟国家,为了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相继开征了环境保护税。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后,环境保护税受到各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经历了一个从零散的、个别的环保税种开征,到逐渐形成环保税收体系的过程。环保税主要是对污染物或污染行为征税,具体开征的税种名目繁多,根据污染物的不同大体可分为五大类。 ——废气排放。废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常见的对废气排放征收的税种是二氧化硫税、二氧化碳税和氮氧  相似文献   

5.
直接的环境控制措施可能会导致市场垄断或形成"卡特尔"。这种情况通常是在位企业所偏好的。文章探讨了以市场为基础的环境政策工具,尤其是环境税的使用问题;利用一个三阶段的博弈以确定在何种条件下政府和在位垄断企业恰巧都偏好环境税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试论中国税负的合理性——从"税收国家"走向"预算国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税收增长速度大大快于同期GDP增长速度,引发了人们对于税负合理性问题的关注.评判立场与选取指标的差异.导致各方对中国税负合理性的争议.如何"取之于民",继而如何"用之于民",应当是中国税负合理性的基本判断标准.一定意义上,努力通过"国家的善意"实现"善意的国家"是税收的终极目标.而构建国家与市场、公民之间在权力、能力、责任、义务和利益等多方面的动态合理博弈关系,完成从"税收国家"向"预算国家"的转变,努力构建服务型政府,则是实现这一终极目标的奠基石,也是一个较之税负合理性更具深究价值、更为重大的命题.  相似文献   

7.
胡剑锋  吴栋 《浙江统计》2009,(11):14-16
本文基于对金华市公众环境意识状况的社会调查,从环境科学知识认知状况、环境知识传播渠道、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公众环境保护行为,以及影响公众环境意识等五个主要方面,对金华市公众环境意识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分析与研究。结果显示,金华市公众环境意识总体上呈现水平不高、“知”“行”不统一等特点,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制定更多行而有效的法律法规,加强公众环境意识的培养等。  相似文献   

8.
潘恋 《统计与决策》2016,(22):63-65
环境税即生态税,它是把生态破坏的社会成本,内化到社会微观主体生产成本中,再借助市场机制对环境资源予以再分配的一种社会经济调控手段.文章在引入环境税的基础上,分析了双寡头企业的市场进入决策及其企业的经营绩效.分析结果表明:当环境税率较低时,资源禀赋所在地企业和资源贫困所在地企业的生产成本都在增加;当环境税率较高时,资源禀赋所在地企业的生产成本在增加,而资源贫困所在地企业的成本不变.  相似文献   

9.
环境保护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充分运用经济手段 ,促进保护资源和环境 ,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战略中指出 :“按照资源有偿使用的原则 ,国家将着手研究制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补偿收费政策和环境税收政策”。要实现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有偿使用 ,必须消除外部不经济性 ,通过合理有效的机制 ,利用经济手段 ,将环境成本纳入各级经济分析和决策的过程中 ,使其环境成本内在化。环境税的征收是有效的经济手段之一。国外许多发达国家都采用环境税收政策 ,它可促使污染者和资源使用者 ,从自身…  相似文献   

10.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令世界瞩目。然而伴随行经济高速增长的另一面,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其中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环境保护问题作为人类对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日益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各国以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各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其中税收政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90年代以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已陆续开征了涉及环境保护的各种税收,均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关专家认为环境保护税是很有发展前…  相似文献   

11.
政府统计改革千头万绪,只有抓住主要矛盾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近来,以调查队的整合为标志的统计体制改革取得进展,国家统计、地方统计、部门统计三位一体的格局愈见清晰。在此之时,如能将统计标准化建设放在较为重要的位置,抓住这一统计制度的细微之处做好“文章”,则是通往“内创和谐、外树信誉、优质服务”的快捷之路。一、统计标准和统计标准化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统计标准则是统计活动过程中用以衡量统计对象的准则。统计标准的内容其实十分广泛,不只是各种统计分类,统计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概念、范畴、目录、编码、表式,特别是统…  相似文献   

12.
杨缅昆 《统计研究》2005,22(4):64-4
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节夫于 1 93 6年创立投入产出模型。由于这一模型在各国宏观经济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因而受到世人的瞩目。 1 968年 ,联合国统计局将投入产出核算纳入SNA中 ,使其与国民收入核算一道 ,成为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投入产出学领域内 ,国内外许多学者都试图在列昂节夫的投入产出模型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使投入产出分析不仅用于中间产品的分析上 ,也不仅用于考察最终产品和总产品之间的数量关系上 ,而是能在更大的经济领域内得到更广泛的运用。刘起运教授所发表的《结构式凯恩斯乘数模型研究》(《统计研…  相似文献   

13.
邓冰 《统计研究》2005,22(4):75-2
经济普查是一项国情国力的综合调查 ,调查的对象是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与人口普查、工业普查等相比 ,经济普查调查的范围更全、涉及的领域更广。国家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物力进行经济普查 ,得到的最终成果是经济普查数据资料。这些统计数据有 1 0 0 0余项指标 ,可谓非常全面和具体。如何开发应用这些原始数据资料 ,让经济普查数据更好、更方便地满足政府制订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需求 ,服务于社会 ,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有关“如何开发与利用经济普查数据”方面的讨论很多 ,有人主张…  相似文献   

14.
王小童  高昌林 《统计研究》2009,26(3):97-101
  本文介绍创新调查分析领域比较流行的CDM模型的由来、结构及其在创新调查分析领域的应用,依据全国工业企业创新调查指标对CDM模型进行了改进,尝试建立一个适合进行中国企业创新的微观实证研究的模型框架。  相似文献   

15.
刘平 《统计研究》2004,21(12):58-4
"十一五"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统计学科专家评审组于2004年9月11~12日在贵阳市召开了"统计学调研暨现代统计学研究"专家座谈会.会议总结了我国统计学科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统计学科的发展趋势,基本明确了我国统计学科需要着重研究的领域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数据挖掘运用的理论与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引言数据挖掘是指一个完整的过程 ,该过程从大型数据库中挖掘先前未知的 ,有效的 ,可实用的信息 ,并使用这些信息做出决策或丰富知识。数据挖掘环境可示意如下图 1。数据挖掘与传统的数据分析 (如查询、报表、联机应用分析 )的本质区别是数据挖掘是在没有明确假设的前提下去挖掘信息、发现知识。数据挖掘所得到的信息应具有先未知 ,有效和可实用三个特征。先前未知的信息是指该信息是预先未曾预料到的 ,既数据挖掘是要发现那些不能靠直觉发现的信息或知识 ,甚至是违背直觉的信息或知识 ,挖掘出的信息越是出乎意料 ,就可能越有价值。在商…  相似文献   

17.
刘洪  夏帆 《统计研究》2003,20(10):34-5
所谓非正规经济就是逃避税收和政府管制 ,未向政府部门申报的经济行为。非正规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反秩特征。非正规经济的规模与高税收、合法部门的低增长、高失业率、通货膨胀有正相关关系。一种社会契约限制了收入的增长 ,各种形式的价格管制又十分严格 ,如果非正规经济确实不受管制的影响 ,那么就可以期待在此期间未申报经济应当增长。概括起来 ,非正规经济的反秩特征有以下几点 :第一 ,短缺经济会诱发非正规经济。倘若社会某些商品出现短缺 ,则必然会导致该类商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 ,从而形成卖方市场的格局。按照人们的消费心理…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社会保障覆盖面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长青 《统计研究》2004,21(3):17-2
一、研究社会保障覆盖面的现实意义 (一)覆盖面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本质体现保险的科学机理是人多数人分摊少数人的风险.因此,任何一项商业保险总是希望吸引更多的投保人参加,投保人越多,承担风险的能力就越强,保险企业的盈利率也就越高.在一个大社会里,劳动者总是多于退休者(以后退休人员将会增多,但劳动年龄也会延长)就业者总是多于失业者、正常生产者总是多于职业病者,健康者总是多于疾患者.扩大覆盖面,就是要在更大的范围内均衡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倚轻倚重的费用负担.  相似文献   

19.
王琪延  白日荣 《统计研究》2008,25(5):102-106
本文阐述了统计在法律领域中的应用历史及发展演变过程,剖析了统计在法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统计在法律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许宪春 《统计研究》2006,23(1):16-21
 国民经济核算 方法制度 改革 GD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