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冯玉 《南方论刊》2012,(11):70-71,69
胡锦涛总书记"7.23"讲话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分析问题,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汲取世界先进文化成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2.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众文化之应然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发展理念和文化传播模式,借助其受众面广、内容通俗易懂等特点,在社会大众中影响愈来愈深远。大众文化是工业化社会和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产物,具有通俗性、大众性、商业性和娱乐性等显著特征的文化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众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发展在文化层面的具体表现。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众文化的发展规律,熟悉掌握其应然建构并扎实推进其发展,日益成为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基本出发点,以发展为中心,实事求是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切实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当代中国人乃至以后几代中国人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4.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大学精神的科学传播,就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出发,从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维度推进大学精神的弘扬和传播,构建具有"本土化"特点的大学精神传播方法论体系。这对于增强大学文化软实力,实现"双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与实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产物,是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的全面涵盖和实践成果,推进着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与实施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指向,推进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建设发展与话语创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学术发展研究,反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方法和话语思维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发展的应然要求和必由路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心理认同,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性上的深刻认知、情感上的深切认同、信仰上的坚定执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理论的科学性、制度的优越性、文化的先进性,具有深刻的实践基础、道义基础和科学基础。只有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借鉴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优秀文化,在实践基础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才能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现代化、信息化的国际环境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社会转型的国内环境下,当代中国各种社会思潮竞相奔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效,又为各种社会思潮赋予了新的内涵、新的特征。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影响到政治文化的多元化,影响到政治认同和政治信仰,也影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构建和发展。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公民在公共政策中的有序参与以及整合社会各种利益,可以有效引导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培育中国特色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施与实践,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的社会实践成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社会实践来源,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结果揭示着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施要素建设,处理好制度体系之间相互衔接、相互联系基本关系,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施的优势,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下新一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施与建设的实践要求,决定并推进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时俱进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推动当代中国文化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观念形态的文化,它的存在、发展、传播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为根本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就是能够承载、传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观念内涵,并能够被人们感知的客观存在,是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承载、传递具有对应性和社会性是客观存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0.
崔婷 《东岳论丛》2006,27(2):192-193
中西文化交流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题中应有之意,而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产生、发展、完善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文化交流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理清中西文化交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对于进一步搞好中西文化交流,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文明在迈向全面现代化的步伐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与活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民族的自信,是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自信,根本上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作为在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取得伟大精神成就的新时代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新突破的内在动力,能够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深厚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2.
特色观视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色是事物最优的存在方式和演化方向,形成于共性与个性的相互扬弃、优化以及事物内部和外部的协调优化过程中。特色观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启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最佳生存方式与最优发展方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要坚持共性与个性双向优化互促,坚持内部优化与外部优化协调推进。以特色观的视角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意义不仅在于以特色的理念来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本质的目的在于探寻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答案,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继续向优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传统伦理的文化凝炼是中华各民族伦理文化的观念整合与道德彰显,构成了中华民族现代伦理发展的文化基础,揭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伦理发展方向应以传统道德文化优秀品质的现代弘扬为引领,在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伦理发展平台上彰显民族优秀文化的伦理底蕴及其道德文化软实力,从而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中华各民族伦理文化观念共融、和谐与发展.文章就如何推进并逐步实现民族传统伦理的文化凝炼与现代伦理发展体系构建的文化彰显作了初步论证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战略性部署,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即坚持党的领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依托。  相似文献   

15.
《东岳论丛》2017,(4):11-21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进一步回答了我们为什么要重视文化建设、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怎样进行文化建设系列问题。关于为什么要重视文化建设,他强调,中华文化发展繁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条件和支撑,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稳步前进的必然要求。关于建设什么样的文化,他指出,我们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于怎样进行文化建设,他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具体包括七个方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坚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两手抓;增强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以我为主、择善而从的原则,正确学习借鉴别国别民族的文化。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实际正确、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贯穿习近平文化建设思想的一根红线。  相似文献   

16.
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体现了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辩证关系与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也具有鲜明的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基是中国特色,具有民族性;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具有阶级性;是先进文化,具有发展性;是大众文化,具有人民性;是和谐文化,具有包容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存在不少问题.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切忌过犹不及;必须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反对文化沙文主义;必须坚持意识形态原则,避免一花独放;必须贯彻文化改革创新,防止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17.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提供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科学性、优越性,所具有的文化底蕴、个性与共性的辩证统一是我们坚定制度自信的根本理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要坚持守正创新,有方向、有原则、有目标地向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培养人们的制度认同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尊崇制度、敬畏制度、执行制度、创新制度的意识,为提升制度执行力和治理效能提供文化心理支撑和良好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解放思想的本质意义在于,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进一步解放思想,是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思想精髓,是科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精髓,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思想精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推进思想解放,必须清醒地认识和把握时代的新变化、实践的新发展、人民的新期待和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19.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众认同是发展和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当前,复杂背景影响下,引发了人们不同程度的主流文化认同危机,给发展和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众认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众认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要着力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经历了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三个文明一起抓”、“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的演进过程。五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既不可分割又各有自己的特定领域和特殊规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巩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建设和谐社会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