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绿色"理念20世纪90年代以来第二次环境运动的主题,要求将环境与发展进行整合性思考.基于这种理念探讨经济发展的应该遵循以下方向和原则:"深绿色"理念下的经济发展要坚持生态正义与生态权利;"深绿色"理念下的经济发展生产方式应是非线性的物质循环;经济发展中科技的生态学转向;建立基于包含模型的生态文明的政策;从物质经济走向非物质化经济.这些方向和原则构成论"深绿色"理念下的经济发展模武.  相似文献   

2.
民营科技企业作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在多元经济发展过程的一种创新,其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积极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将成为促进无锡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曾以"苏南模式"闻名的乡镇企业的第二次创业、继续保持无锡市经济稳定高速增长的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举措.完善政策体系和建立投资风险基金是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断,将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与新目标.其中包含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对"以人为本"原则的贯彻、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以及科技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五个重要转变等内容.当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指导、现实依据、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对生态美学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换,发展品牌经济是一条可选择的路径.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通过"创产品品牌"、"树品牌企业"和"立品牌产业"等三个层面发展品牌经济,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换的实践,对其他县域依靠品牌经济转换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营企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生力军,其发展一直受到资本不足、高素质专门人才缺乏这一"瓶颈"的制约.民营企业的信誉度相对较低,应采取民营企业加强内部治理与政府通过中介组织实施间接调控相结合的治理原则.  相似文献   

6.
马、泰、印尼三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失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来西亚、泰国、印尼三国在20世纪70-90年代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其社会发展呈滞后状态,即人口素质的改善、社会福利的提高、消除贫困的成就均未能跟上其经济发展步伐,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严重失衡.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三国政府未能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的地位得到提升,新的区域经济及其竞争发展的势头强劲."高地"、"洼地"、"极地"与"园区经济",是区域经济竞争发展要积极探索的途径和形式,对甘肃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经济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论证,针对陕北区域经济的实际,提出了建设硬环境、经营软环境的新理念,阐述了"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体现优势;适度超前、跨越发展" 的原则以及陕北区域经济环境提升和创新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经济法基本原则包括经济合法原则、经济平衡原则和经济发展原则。经济法治理念强化了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法律基础,科学发展观是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实现经济发展权是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法益目标,“合作”、“均衡”以及“协调”是经济法基本原则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0.
文化的作用体现为文化力,经济发展需要文化力的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文化和浙江精神推动浙江经济创造了奇迹,但浙江经济发展的文化力中"教育"这一重要因素的作用亟待充分发挥.文化的发展阶段和水平,受到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的制约;文化产业化本身则是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的需要.推动浙江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今后需要在依托经济的快速发展、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遵循市场规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