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从唐传奇《枕中记》看唐代士人的意识与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唐传奇《枕中记》卢生身上可以看出唐代士人积极进取意识,通过五种不同的形式走上仕途;第一,通过科举及第登上仕途;第二,通过到边塞建立军功扬名立万,获得显赫政治地位;第三,通过与贵族显达联姻而走进封建统治集团;第四,通过诗文干谒权贵得以被举荐:第五,通过隐逸生活,以退为进,以求受征诏为朝廷所用。走上仕途并不意味着人生道路会一帆风顺,等待士人的不是政治上的迫害,就是面临贬谪,《枕中记》中卢生的坎坷经历恰好就是唐代士人的命运的普遍写照。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对郑板桥的书画研究较多,对他的诗文重视不够。本文指出其诗文美学追求为:第一,主张诗文经世济用,强调诗文的社会功用。第二,主张痛快淋漓、直率纯真,追求诗文的明快真切美。第三,主张独创,反对因袭。第四,崇尚自然质朴,反对冗繁浮华。这些诗文美学追求常常会集中体现于一首诗文之中。通过研究这一问题,对诗文、书画都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巧用比喻、借代、夸张,以增强诗文的生动性;又借助双关、反语,以增强诗文的鲜明性;还善用对偶、排比,赋予诗文以音乐美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中的人物既喜诗文创作,也爱谈论读诗作文的体会;其诗文经常仿拟或改编前人的佳作,或师其意,或师其词,有的明显,有的隐晦;这种吸收古典诗文为已用的创作方法,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便是对古典诗文的接受。本文对曹雪芹借小说人物的创作与议论所表现出来的文学创作观和接受观作了认真的发掘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谈诗歌朗读     
本文从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出发,论述了诗歌朗读的意义和作用,并根据诗歌的特点,从五个方面探究了诗歌朗读的方法。本文认为:要朗读好诗歌,首先要深刻理解诗歌的内容;其次,要深入诗的意境,酝酿出真情实感;第三,要掌握好朗读的节奏;第四,要读好诗的韵脚;第五,语调和诗节层次要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6.
璀璨的五彩笔——余光中作品概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光中是20世纪中国诗文双璧的大作家,手握五色之笔:用象征高贵的紫色笔写诗;用金色笔写散文,“焕发了白话文的生命”,其风格号称“余体”;用黑色笔写评论,褒贬力求公正无私,有如黑面包公判案;用红色笔编辑文学作品,圈点修饰,一丝不苟,有时如同批阅学生作业;用具有信实之意色彩象征的蓝色笔治翻译,口诛笔伐“翻译体中文”的弊端,做清通优美中文的“守护天使”。五色之中,金紫最为辉煌。他上承中国文学传统,旁采西洋艺术,于新诗、散文的贡献,有如杜甫之确立律诗、韩潮苏海的集成与开拓。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余氏作品选集五卷,一为诗集,二为散文集,三为文学评论集,四为语言及翻译论集,五为译品集,最能全面反映余氏的文学成就。五彩笔挥洒结晶为五卷书,这是余氏的五经,有五色的璀璨、五音的铿锵、五香的浓郁、五金的坚固、五车的渊博,是这位诗宗文豪迄今为止最佳的选集  相似文献   

7.
我教了二十多年的初中语文,这期间,在作文教学中一直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轻松自如搞写作。据我了解,大多数学生看待作文好比看待一条毒蛇,既讨厌又害怕。鉴于初中生的这种心态,我探索了“精品作文五步法”。这五步为:第一步,自愿搜集;第二步,比较提炼;第三步,自主创作;第四步,互评互改;第五步,独立完成。稍加留意不难看出,这五步不是简单的“分合分合分”的文字重复,而是一个动静搭配,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8.
杜牧古文创作主要包括议论国家用兵大事、关注国计民生、参与党争、干谒权要、阐述其诗文创作观点等方面,功能在于报效国家,实现个人政治理想;党同伐异、通过干谒权要转变自己不利的政治命运,改善个人及家庭生活状况;阐述自己诗文创作观点表达其不合流俗的务实文风。  相似文献   

9.
贾春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9,21(1):F0002-F0002
中华女子学院图书馆第五届宣传周活动于2008年11月10-14日举办,本届宣传周以“知识的力量,阅读的快乐”为主题,开展了读书征文比赛、名家科普讲座、经典诗文朗诵会、女院学术沙龙、找书高手——图书搜索大比拼、图书馆资源使用趣味知识问答、图书馆电子资源使用系列讲座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石刻唱和诗不仅是文学作品的刊行与流传,也是诗文唱和活动的凝定,它融人、事、景、情于山岩石壁,是“诗可以观”“诗可以群”的典型。石刻唱和诗文多以诗摹景、以景解诗,形成诗景互观的模式;石刻唱和诗文常借景联结唱和,以诗和群,唱和相勉;同时,将唱和刻之于石,使得“唱”与“和”相长相发,促进文学乃至文化的交流传承与生发。品评摩崖石刻中的唱和诗文,既能深刻体会诗中所咏所叹的景、人与文,也能感知文与景背后的石刻意趣与氛围。  相似文献   

11.
龚鼎孳是清初词坛的早期代表。他早期填词取源《花间》,创作了不少婉媚蕴藉的令词,与词坛主流之云间派保持了相当的一致。但他又能突破云间派狭隘的理论主张,大量创作长调,不为“花间妩媚冶局限,导扬“稼轩风冶。历来不少观点认为:龚鼎孳填词带“稼轩风冶乃受阳羡宗主陈维崧的影响,实际上龚鼎孳使用长调、倾心“稼轩风冶的时间远早于陈维崧。而他对陈维崧的奖掖,更为陈维崧成为一代词宗奠定了根基。龚鼎孳对清初词坛有承前启后之功,为清词中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龚自珍是中国历史由古代封建社会走向近代社会的第一位先觉的思想家和诗人。龚自珍的悲剧在于其代表时代的必然要求而这个要求之不能实现井反而受到社会的摧挫。历史与现实的悲剧感通过作者哀乐过人的诗心表现为慷慨悲凉的诗歌,表现为璀璨瑰丽、哀艳动人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13.
袁宗道是晚明公安派的主将之一,他的小品创作是其文学理论的实践。综观袁宗道的小品,其小品创作以崇识尚理、简洁精粹、风趣和雅兼而有之的艺术特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都有新的探索,丰富了公安派文学的色彩,发挥了公安派先行者的作用,对明代以及后来的进步文学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周公摄政而未称王,该事件非个人偶然行为,乃历史必然选择。摄政的合法性来自殷商的传统。商代巫师地位崇高,周公倾心全力仿效商朝的历代先贤,并且其权威性直接承接自文王的传授。周公摄政直接导致了管蔡叛乱的发生,根本原因是违背了周人的固有传统,周公摄政与管蔡叛乱反映了商周传统的冲突。认清这段表象纠结而内涵重构的历史,能够促进理解商周变革与因损关系。  相似文献   

15.
解读《史记·樊郦滕灌列传》透析刘邦用人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邦之所以可以建立汉王朝,与其用人之道有紧密的关系。他在秦末利用家乡丰、沛起兵,被拥立为沛公,跟随者先是任亭长时所押送的囚犯和逃亡归附之人,其后以一些低级官吏为助手,在有了一定声势时才接纳文人、儒生和旧贵族。刘邦用人之道是其得于建立汉朝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以《龚自珍全集》收录的碑志文为研究对象,从中透视龚自珍碑志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龚自珍的碑志文主要是较为熟知的人所写,较少有"谀墓"的成分,其碑志文不仅在内容上表达了他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深刻不满和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而且反映了他对自己所处时代及社会的认真思考。他的碑志文具有很强的形象性、论辩性,在结构上比较注重开头的艺术,语言风格丰富多样。  相似文献   

17.
袁宗道的文学思想经历了由重实用、重道德的文学思想到重个性表现、重性灵抒发、重不拘格套的文学思想的变化过程。在此过程中,他主动接受、积极传播其弟弟袁宏道标举的性灵文学,在公安派文学的形成过程中做出了独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张舜徽对常州学术的理解不同于其前的清学史家。他以常州地区特有的学风与宗尚为关怀来研究常州地域学术,其观察着眼点不在于具体单一的学术形态,而在于常州经世致用的内在学术精神。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张舜徽以"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为标准建构了囊括常州今文经学谱系成员及常州其他学者在内的常州学术谱系。张舜徽对常州学术的独特理解突破了长期以来理解常州学术的"公羊—今文"典范,非常具有启发意义。他之所以有如此理解,原因在于他以"经世致用"为依归的学术旨趣。  相似文献   

19.
《论语》一书至今尚有须正定真伪之处。学而后仕、仕中求学;颜回屡空、子贡货殖;因人而宜,各有短长。孔子视弟子如珍宝,念弟子如儿孙,悉弟子如心肝。其教必中肯綮,其导必现光明,令弟子心悦而诚服,然孔子仍自修不已,以策日新。  相似文献   

20.
关汉卿作为包公戏的开拓人,他至少在三个方面对以后的包公戏定下了基调:在题材上注重市民日常生活的开掘,注重描写百姓在权豪恶霸凌辱下的痛苦;在人物塑造上,他第一次成功地塑造了清官能吏的代表人物包公,着力刻画他巧用智谋惩恶扬善;在悲剧审美趣味上,大团圆结局总有一种缺憾,并反映民众一相情愿的天理力量,是一种苦涩的大团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