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十年代女作家沉樱的意义是不容忽视的。她代表了现代女性创作的一个历史阶段。相对于新文学第一代女作家,她有诸多超越性的贡献。无论就其小说人物世界的风貌,还是小说技术的执著研习,她都具有丁玲之后张爱玲之前的中介性质。她是最早关注并表现现代知识女性生存状态的作家之一,其小说表达了“不仅仅做人,还要做个女人”的性别自觉。  相似文献   

2.
张洁作为新时期最重要的女性作家之一,在其创作序列里塑造了一批女性知识分子形象。在张洁的小说中表现出直觉的、体验的女性立场,与20世纪80年代主流的知识分子话语之间有着缝隙和冲突。从小说中细节场景的分析入手,展现女性知识分子形象所显现的性别身份和知识分子身份的纠缠,并试图通过消弭、遮蔽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建构知识分子的主体身份;在消弭、遮蔽当中又体察到性别身份缺失的痛苦、无奈,从而勾勒出女性写作的历史场景。  相似文献   

3.
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她在作品中刻画了大量生活在社会边缘的女性,她们坚持不懈地与命运抗争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结合莱辛几部有代表性的小说,从女性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困境、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困境,以及爱情困境和身份认同困境几个方面阐述其小说中的女性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4.
从女性文学视角来看,方方在她的小说中并没有表现出极力主张、推崇任何一种女性主义理论的倾向。而更为关注的是作为个体的人的命运。《奔跑的火光》就是这样一部小说,它讲述的是一个农村女性爱情婚姻的悲剧故事。但小说无意间为我们揭示了中国新时期农村女性的生存处境和悲剧命运,使我们真实生动地看到了父权制在农村坚不可摧的统治地位,同时,在这篇小说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作家方方对女性解放道路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作品中常常表现出明显的中国情结,她的小说《中国佬》就是例证。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在实现“美国梦”后产生的空幻感印证了当代华裔文学叙述中的文化悖论现象,即身份认同的困惑和生存状态的悖反现象。  相似文献   

6.
当代著名旅美作家聂华苓是一位有着频繁的迁徙经验并同时多产的作家,其创作特点是强烈的自传色彩和女性视角关照.叙述者的生存状态与被叙述者的生存状态的同构性造成小说文本对于逃亡体验的关注,同时也决定了小说叙述的结构模式,即在"困境"与"逃亡"的对立冲突中表达强烈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7.
卫慧与海派文学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具有代表性的70年代出生的作家,卫慧的创作表现出了与海派小说传统的明显的联系.她的代表作《上海宝贝》在对都市化"新人类"生活方式的表现以及性爱小说的特征等方面与叶灵凤、新感觉派等海派作家的小说是一脉相承的,但在女性主体的性别态度以及后殖民色彩的文化心态等方面又有其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铁凝小说中体现着她的生命美学观与性别意识,同时在生命美学视域下其性别意识有着显明的嬗变轨迹。20世纪80年代的萌发期,铁凝展现女性自然的生命之美;90年代前后的发展期,凸显女性强烈的性别意识与生命需求;新世纪前后的深化期,表现着超越性别的生命意识。同时,嬗变原因在于个体生命意识与性别意识的互认相长,社会集体意识与性别意识的变化影响以及女性作品的互证促进性别意识的发展。铁凝小说性别意识的变化凸显着对生命意识的关注与张扬,梳理其性别意识的嬗变表征及深层原因,对研究新时期以来女性作家创作的发展与变化,以及后疫情时代生命与性别主题的探讨,都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荆棘鸟》中克利里家族三代女性以不同策略抗拒母性神话对于女性生存的精神束缚,解构了男权制社会关于男性永恒在场的神话。小说试图建构一种超越性别身份之上的中性生存状态,以消解两性间中心与边缘的二元对峙;在自我否定之后,作家为追求和谐生存的现代人指出了更具现实性的归家之路:从德罗海达到伦敦、从边缘到中心。  相似文献   

10.
《荆棘鸟》中克利里家族三代女性以不同策略抗拒"母性神话"对于女性生存的精神束缚,解构了男权制社会关于男性永恒在场的神话。小说试图建构一种超越性别身份之上的中性生存状态,以消解两性间中心与边缘的二元对峙;在自我否定之后,作家为追求和谐生存的现代人指出了更具现实性的归"家"之路:从德罗海达到伦敦、从边缘到中心。  相似文献   

11.
池莉是20世纪90年代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她的小说注重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进行仿真描摹,表现了他们放逐理想、顺应环境的生存态度。作为一个具有强烈的世俗认同的作家,她的创作体现出鲜明的世俗化特征。在具体文本中,主要表现为对小市民生存无奈的描写,对传统文本所传达的爱情神话的消解。  相似文献   

12.
池莉是当代文坛中描写市民生活的代表性作家,尤其善于书写底层市民中的女性形象。通过对池莉中篇小说《生活秀》 中底层女性来双扬的客观分析,概括她在事业、亲情和爱情中表现出的品质特征,从中反映出当代女性对于自身价值的追求, 进一步探析当代底层市民女性的生存方式及生存意义。  相似文献   

13.
依温妮·维拉是非洲最具世界性和天赋的作家之一。她的小说致力于书写津巴布韦战乱年代国家命运走向与极端暴力性事件中底层女性的生存境况。在其代表性的作品《无名》《舌下》《蝴蝶燃烧》中,女主人公分别陷入身份、情感、自我实现的困境。这折射出殖民掠夺、反殖民战争对妇女的伤害以及父权制下女性生存之艰难。同时,维拉大胆运用诗意化的写作方式,与小说中的暴力事件产生强烈视觉对比,悲剧效果更甚。  相似文献   

14.
贝弗利·法默的女权主义作家的身份一直受到争议.法默作品中女性角色的被动、弱小似乎与女权运动提倡的妇女解放格格不入,法默自己也不认为她的写作在宣扬女权主义观点.但法默小说中的女性角色不再是传统文学中的被观察的客体,而是观察的主体.法默以女性的视角来审视这个世界和男性,探索女性内心的情感,寻找女性的性别身份,反映女性受到的压迫.这种写作方式在女权意识蓬勃发展之前是不可能出现的,因此,法默的作品正是女权运动的成果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李汝珍《镜花缘》中的女性主题历来备受关注,但单独讨论性别很容易为现代观念所束缚。这部小说创造性地将女性形象置于国家的视野中加以呈现,“女儿国”的构想既作为乌托邦,又作为国家实体而存在。从女性与国家权力的关系入手,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小说的话语结构。海外女儿国的性别身份秩序建立在与他国的对照中,结构性的男女对立在这里被表现为直接的暴力。天朝女君武则天既是女性权益的保护者,又是颠倒阴阳的暴君,以她为核心的女性自治,不得不导向虚无的结局。天朝与海外番邦之间的华夷之辨模仿着男女之间的性别规范,女儿国的颠倒结构却对天朝秩序构成了反讽。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既是现实的再现,又在政治话语中成为男性的隐喻。  相似文献   

16.
戴来小说中都市人生存和心灵的双重困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戴来是新生代作家中引人瞩目的一个,她的小说以远离作者女性自身经验的男性视角,对当代生活中小人物的命运和生存状况及其孤独、警觉、焦虑的内心世界进行理性冷静的叙述,加之结局的戏剧性转折,使其小说形成了区别于同时代其他女性作家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的自传式小说<小团圆>再现作家挣扎于"痛苦之浴"、维护女性"人的尊严"的艰难历程,对胡兰成<今生今世>陈腐的性别观及封建婚姻观进行现代解构;在勇敢正视痛苦的生命感觉同时,表现出作家对爱情婚姻这一人类生存问题充满了矛盾与无奈.  相似文献   

18.
作家池莉以开创了"新写实小说"而在当代文坛占据一席之地。但身为女性作家,她更是自觉地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关注时代变迁给女性生活和情感所带来的变化,从而创作出了具有鲜明的女性意识的女性主义小说。《生活秀》和《看麦娘》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这两部小说分别表现了商品经济背景下底层女性与知识女性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状态。无论是小说的叙事视角,还是小说的写实手法,抑或是小说的情节建构,这两部小说都表现了现代社会女性对于自我价值的寻求,进而有力地凸显了女性的生存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黄碧云的小说文字风格凌厉,擅于通过对生活细节与人性表现方式的精准把握,极力描写人性阴暗、冷酷和暴力的一面,她的这些小说表现出了有别于其他作家的暴力美学特点。本文以《失城》和《呕吐》为例,从历史性的身份焦虑和现代性的生存焦虑两方面对黄碧云小说的暴力美学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0.
女性问题一直是欧茨小说中倍受关注的主题之一,虽然她并不是女权主义作家。本文试图通过对欧茨小说中四位典型女性——洛雷塔、莫琳、杜丽、玛丽亚娜——悲剧性命运的分析,来探讨其产生的根源,尤其是女性自身的问题。同时强调了女性的生存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