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中国农村妇女土地权利问题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第二轮土地承包的初始分配中,大多数妇女得到了公平的土地权利;但是女性在因婚嫁等原因而迁移时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土地权利流失现象,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相关法律出于保护和稳定农户承包权的需要而做出的30年不变的规定与我国农村"从夫居"习俗的冲突;土地政策的不稳定和不统一影响了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的连续性;因男女地位不平等导致的离婚妇女无法获得土地承包权,等等.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妇女的土地权利问题,必须确认土地承包权的物权性质,加快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必须加强法律保障,确保包括农村妇女在内的广大农民长期的土地使用权.  相似文献   

2.
在依法治国进程中,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被侵犯的现实成为制约农村法制秩序构建,阻滞新农村建设目标实现以及影响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根源之一。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被侵犯主要有观念方面、制度方面和村规民约等方面的原因,所以,应通过确立男女平等的法治理念、完善立法和司法保护体系和建立村规民约的监督制约机制等途径加强对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受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义务教育是公民受教育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由国家强制推行的教育。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在实施义务教育阶段 ,学生在入学机会、受教育条件、受教育过程等方面存在着严重不平等现象 ,这不仅应该引起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 ,还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防止出现更严重的教育不公平现象 ,确保适龄儿童、青少年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自杀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杀是个严肃的话题,它给周围的人所带来的影响远远超过人们的想像。一般来说,受教育程度低的人有较高的自杀率,可是现在大学生自杀现象却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文章分别从大学生自杀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探讨大学生自杀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妇女土地权利保障问题探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源,对农民具有极其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农业人口的比重占全国人口总量的80%以上,解决好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对我国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诸多的原因致使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广大农村妇女的土地承包权受到严重侵犯,农村妇女丧失土地的现象极其严重.对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造成了一系列的隐患。保障农村妇女的土地权利,既是男女平等原则的体现,也是贯彻落实《土地承包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婚姻法》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教育平等理论内涵分析与促进教育平等进程策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教育平等是教育的社会理想和教育政策的追求目标。其理论内涵包括教育权利平等、教育机会平等和教育结果平等,并动态表现为教育起点上的平等;教育过程的平等;教育效果的平等。发达国家在教育平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如义务教育方面,用法律保证免费实施;中等教育方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日益结合;特殊教育及处境不利群体教育方面,实行“教育优先区制度”等。我国应立足现实,采取相应措施,促进我国教育平等进程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下的土地承包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是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置为土地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从而实现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以促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身份属性,是土地承包权与土地经营权分置的理论基础。土地承包权,是指农户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为基础,以承包集体所有土地的同一地块为内容的综合性权利。土地承包权强调农户对集体所有土地的同一地块的权利,包括了持续承包、继续承包、优先购买和补偿请求等权利内容。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公平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公平是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应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教育公平内涵为国家制度分配给每个人的受教育的法权的完全平等、接受国家保障的义务制教育的权利完全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平等和促进教育结果的平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教育公平应遵循基本教育权利完全平等原则、非基本教育权利比例平等原则和利益补偿原则。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公平是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应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教育公平内涵为国家制度分配给每个人的受教育的法权的完全平等、接受国家保障的义务制教育的权利完全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平等和促进教育结果的平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教育公平应遵循基本教育权利完全平等原则、非基本教育权利比例平等原则和利益补偿原则。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民主化思潮普及全球的今天,教育不平等已逐渐从"就学权利"的不平等转化为"教育过程"的不平等.教育过程的不平等主要体现在同一学校内同一班级中,学生受到的不平等待遇,从而导致了学生最终的"成功机会的不平等".我们要树立多种多样的教育评价观,提高教师素质,确保每一位青少年拥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和成功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永佃权与其现代意义之否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佃权是传统民法上的一种用益物权形式 ,其在东西方的演进轨迹表明 ,它已趋向湮灭 ;表面上看 ,它与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相似 ,但实际上二者差异甚大 ;我国《物权法》不能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改为永佃权  相似文献   

12.
自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地制度变革始终遵循着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我完善的制度变迁路径。当前,日益深刻的农民分化现象使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自我调适作用捉襟见肘。"三权分置"顺应农地权利分化趋势,超越农地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开辟了探索农地第三种权利的路径。然而,"三权分置"创设的农地第三种权利——土地经营权存在理论缺陷,且未充分体现农地利用市场多方主体的多元农地利益。继续探索农地第三种权利应以农地市场化利用的基本方式——出租为规范的事实基础,以多方多元正当利益为规范目的;将农地租赁权作为一项独立权利构造,以农地租赁权取代土地经营权作为第三种权利;维持农地租赁权的债权性质,在农地租赁当事人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经依法登记后赋予农地租赁权享有某些特定的物权效力。  相似文献   

13.
在现行法中,承包合同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取得的依据。由于不同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定位不同,家庭承包和其他方式承包中的承包合同在主体、客体、内容及订立程序等方面存在重大区别。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背景下,承包合同应当被明确为土地承包权的取得依据,是农户享有土地承包权的实现途径,土地承包权自承包合同生效之日起设立。承包合同的制度设计主要包括法律适用、规范内容和立法模式三个方面。承包合同不能适用《合同法》,应当由《农村土地承包法》规范,从而确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是承包合同的主体,规定土地承包权的期限和内容,明确农户消亡是承包合同消灭的原因之一。在其他方式承包中,承包合同没有必要存在。家庭承包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划拨方式,将土地经营权给予享有土地承包权的农户;“四荒”土地经营权,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出让方式给予土地经营权人。  相似文献   

14.
由于我国现行法律规范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规定的模糊与回避,致使学界一直争议不断,存在不同的声音,近年来司法实务也遭遇不同程度的裁判困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问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亟待解决。通过对现行法规及理论观点的梳理,认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用益物权、财产权,符合继承法遗产的特征,可以继承,并从古今中外立法例、农村土地改革、农村社会保障现状及农民意愿角度分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具有现实必要性与可行性,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具体继承进行了合理构想。  相似文献   

15.
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深化改革.一方面通过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界定,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真正落实农民对土地财产的权利;另一方面,通过土地经营权集中,进一步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加快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体现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要求和发展趋势,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涉及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流转已成为当前完善和发展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对安徽省部分市、县土地流转情况进行调研,就土地流转中涉及的政策法规体系、消除农村土地的直接社会保障功能为农村土地流转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土地流转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建立和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机制和市场服务机制、规范土地流转行为等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现代产权是一个法律概念,必须以法律为依托才会有生命;现代产权又必须摆脱与公权力的交织,成长为纯民事化的权利;同时,人类进步发展方向,要求现代产权实现由身份到契约的转变。对于农村和农民来说,土地产权无疑是最重要的产权。根据现代产权的以上特点,我国现代化发展的过程,特别是改革转型的过程,是农民不断获得土地财产权的过程;农民土地产权的未来发展趋势应是:赋予农民完全民事化、法律化和契约化的土地财产权。  相似文献   

18.
婚姻变化中的妇女土地权益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婚姻变化中的妇女土地权益受侵害问题仍较严重,其危害极大;我国法律对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作出了原则的或专门的规定,但还不够统一、完善;要切实保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还需继续完善立法,加强执法,提高农村妇女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相似文献   

19.
部分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遭受村民自治规范的侵害是不争的事实。村民自治规范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农村妇女取得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土地承包经营权及相关土地权益的依据。村民会议的议事规则及传统的习俗与文化观念等,使得侵害妇女土地权益的村民自治规范获得了村民的认同和支持。法律在调适村民自治规范上虽有进展,但仍存在很大的局限,应该确立司法审查机制、行政问责机制等,以加强对村民自治的监督,保障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20.
当下的土地制度改革从长远看必须贯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国家意志。从城乡融合发展的视域来看,虽然"三权分置"制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盘活土地经营权,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但这样的制度设计使土地权属关系和利益分配关系更加复杂化,也不能有效地推进城乡之间要素自由流动。从历史正义和社会公平角度来看,农村土地的根本性质在于保障农民的居住权和生存权,那么在中央政府主导下的"两权置换"的改革方案或许是更佳的选择,即可以使农民用土地承包经营权益置换社会保障权,用农村宅基地所属权益置换城市里的住宅权。这样不仅能够建立起有序的土地退出机制,解除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而且能够支持未来实现地租收益全民共享,真正促成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