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和完善检察领导体制,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关键所在。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进行初步的研究和探讨。一检察领导体制,从国家机构组织关系来说,主要包括国家权力机关与检察机关、中  相似文献   

2.
企业领导制度,是企业管理的根本制度。企业领导制度的改革,是企业内部各项改革之首,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搞好企业领导制度的改革,不仅会有力地推动企业内部各项改革的进行,对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建国以来,我国国营企业领导制度曾经有过多次的变革,在五十年代初期,实行过“一长制”,出现了削弱党的领导和削弱民主管理的现象。1956年9月,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确立了党委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和职工代表大会制,1958年又提出“书记挂帅”的口号,同时,批判了工会所谓工团主义和经济主义;1959年“反右倾”,又错误地把“一长制”上升到路线的高度。到“文革”后期,党的组织恢复后,又提出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分制"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若冰 《社科纵横》2006,(10):151-152
随着中国高等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加速中国高校“学分制”改革的步伐已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中国高校“学分制”改革的现状的分析,及对所存在问题进行的思考,提出了完善中国高等教育“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目前在改革理论和政策研讨中颇为流行的“循序渐进”概念并不能确切地说明体制转轨过程的各种问题,因为各种体制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不可能改好了一个再改下一个,否则会出现体制“不协调成本”。文章提出了“平行推进”的概念,作为改革政策制定的基本思路,它可以说明为什么在体制转轨过程中,某些体制的改革“超前”和“滞后”(瓶颈),都是无效率的。在所有领域(包括政治体制和社会政策)都同时积极推进改革,同时考虑各种体制之间在转轨过程当中(也就是在没有彻底完成改革之前)的相互协调,应是体制改革的基本政策方法。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5,(5):56-60
民主与法治作为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标志缺一不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行政领导体制受到党的执政基础、党的执政能力、国家权力机关等多种因素影响,不断进行探索与改革。从改革开放之初在执政党主导下的行政领导决策民主化改革,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行政领导体制的制度化和法制化探索,到21世纪民主与法治二元取向协同推进的行政领导体制改革路径形成。梳理、分析和总结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民主法治取向的历史轨迹,有助于理清行政领导体制改革的基本规律,从而更深刻认识我国政治发展的实质和把握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自从1984年试行厂长负责制以来,企业领导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厂长全面负责、党委监督保证、职工民主管理的新的领导体制,已经通过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全民工业企业《三个条例》固定下来了。目前,摆在企业领导体制改革面前的任务,就是要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贯彻《三个条例》补充通知所指出的那样,“认真贯彻执行全民企业的三个条例,全面推行厂长负责新的领导体制。”这里所谓“全面推行”,  相似文献   

7.
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始初在我国的上层建筑领域发生的一场深刻的革命。这场改革不是哪个人主观随意的产物,而是我国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必然要求;它既是“十年内乱”和“两年徘徊”的历史教训提出的深刻启示,又是克服我们现行领导制  相似文献   

8.
关于分税制若干问题的探讨童本立,何大安随着双重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改革现行的地方财政包干体制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需要,业已成为财税改革乃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一般来说,财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内容是由经济体制改革之方向和内容所规...  相似文献   

9.
一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因此,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第二次革命”的理论。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中国的第一次革命,本质上是一场“制度革命”,即推翻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制度,建立新民主主义制度,并向社会主义制度过渡。而邓小平同志领导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是一次“体制革命”,即改革阻碍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不合理体制。不少的同志以为,体制改革仅仅是制度的形式改变,仅仅是社会改良,是一种量变。这种认识并不准确。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一个很长时间里,许多社会主义理论家…  相似文献   

10.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回顾与今后改革思路徐柏园党的十四大以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稳定市场粮价为中心,并逐步向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主要由市场配置资源的粮食流通新体制迈进,取得很大进展。一、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一)“米...  相似文献   

11.
近读宁乃如、张俊歧、张鹏池三位合著的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概论》(以下简称“概论”),颇有耳目一新之感。这本书在观点、立论、结构以及写法上都颇有新意。其显著的特点和优点,就是突出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性质,这是很可贵的。近几年来,有的人对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性质有所忽略,甚至有的人把我国的检察机关视为单纯地办理刑事案件的起诉机关。“概论”多侧面地论述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性质,从理论和实践上为检察机关正确行使法律监督职能确立了理论依据。我国宪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都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而宪法和其它的国家机关组织法并未把法律监督的性能和职责交付其它的国家  相似文献   

12.
改革经济体制,有这么几条道路:一、继续维护以国家支付工资为前提的生产条件占用方式,对高度集中型体制作一些小改小革。二、实行积累留归企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直接结合于企业的占用方式,改国家所有制为企业集体所有制。三、釆用企业支付利息的办法使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建立以利润留成制为基础的所谓租赁制式的国家所有制形式。四、确立以劳动联合体向国家支付积累为前提的生产条件占用方式,用以此占用方式为基础的经济体制代替高度集中型体制。鉴于已有的改革的经验教训,第一条道路我们不能再走下去了;第二、第三条道路实际上分別是南斯拉夫和匈牙利的改革道路,也都不可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应该走第四条道路。把“国家支付工资”式的占用方式改为“企业支付积累”式的占用  相似文献   

13.
政治体制的改革,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件极其重要的大事。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和深入,对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愈益紧迫的要求。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最终取得成功。”政治体制改革最重要的是实行党政分开,这是政治体制的关键。只有实行党政分开,才能改善党的领导制度,领导方式和领导作风,加强党的领导作用,推动经济体制改革最终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14.
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搞好企业改革,特别是要搞活大中型国有企业,而当前企业改革的重点就是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正如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所指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因此,国  相似文献   

15.
把股份制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被许多文章所肯定,并在某些地方进行了试点。但我认为在社会主义经济原则下,推行股份制是行不通的。目前有的地方推行股份制是为了集资的需要。改革给地方、企业以相对独立的自主权,投资决策不象传统集中体制时那样只能由中央做出。但由于投资项目仍然由行政决定(不过是地方行政),决策者仍然不承担投资决策的风险。因此,科尔奈所说的投资饥渴症在改革后的体制里似乎表现得更为强烈,通过股份制集资也就成为某些地方的一种尝试。与此同时,改革后的企业与个人的收入分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部分企业因利润留成使他们拥有部分自有资金。改革过程中小部分先富起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三大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立论基础,在全面总结我国九年来经济改革实践经验,制定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蓝图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正确地提出了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新的经济运行机制的任务。这是对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认识的深化,是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认真学习十三大报告,深刻领会这一点,对于掌握十三大精神,指导今后的改革实践,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必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选择的必然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综观改革十几年来走过的路程,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的确立,改革总是以市场为取向向前逐步推进的。改革的实践不断开辟者认识真理的道路,理论的不断深化又把人们的认识和实践逐步推向新的高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改革目标的确…  相似文献   

18.
由原有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因此,一些专家学者倡导建立一门“过渡学”,来研究原有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一系列问题。本文拟就市场经济的模式确定、市场经济的过渡成本、市场经济的企业改革这三个重要的问题作简要阐述。一、模式确定论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上海有许多零售商店由柜台交易改为开架经营(超市化),但许多这类商店,在“超市化”后.都陷入了亏损困境。有的”超市”以提高商品零售价格的方法。试图改变亏损状况,使“超市”成了高级消费场所。记得几年前,上海”超市”曾发生一次反复,由出现到匆匆消失。目前的亏损,是否会使某些“超市”又发生第二次反复呢?  相似文献   

20.
目前,正处在新旧两种体制同时并存、交叉发生作用的特殊阶段,可以预料,“旧体制的消亡,新体制的形成,都只能是逐步的,都需要时间,改革必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本文仅从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原理出发,对新旧体制的转换提出一些拙见,求教于理论界。一、新旧体制在一个时期内共存是不可避免的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到城市已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并逐渐深入下去。特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