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颀边塞诗数量少,质量高,内容丰富深刻,几乎包容了唐人边塞诗内容的全部。本文从四个方面,较详尽地论述李颀边塞诗内涵的丰富  相似文献   

2.
李颀是盛唐诗坛一位著名的诗人,他的边塞诗创作独具一格,诗中用胡乐意象渲染烘托气氛,营造意境空间,用侠客的豪气状写报国之志、建功理想.李颀通过独具魅力的胡乐意象,构建起不朽的边塞诗魂.通过对豪侠少年的赞美,寄托了自己对建功立业的向往和昂扬向上的精神.胡乐意象与任侠情结的辉映,彰显了其边塞诗俊逸、奇特的审美风貌.  相似文献   

3.
唐代边塞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成熟繁荣乃在盛唐时期。盛唐诗坛上不仅出现了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崔颢等诗人共同形成的边塞诗派,而且汇聚着李白、杜甫、王维等著名诗人描写边塞的诗篇,使边塞诗在盛唐诗坛上光彩夺目,蔚为壮观,因此,盛唐边塞诗作为唐代边塞诗的代表是当之无愧的。近年来,学术界对盛唐边塞诗作了较广泛深入的探讨,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何看待唐王朝在开元、天宝年间与四邻少数民族所进行的战争的性质,以及边塞诗人对这些战争的态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高贵·崇高·感伤——试论唐代边塞诗审美情绪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边塞诗滥觞于《诗经》,长足发展于汉代,大放光芒于唐代。在唐王朝,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边塞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崔颢、李益、李颀、于鹄、戴叔伦、王纶、王涯等。大诗人李白、杜甫也写了不少边塞名作。一些帝王如太宗、玄宗也写过少量边塞诗,据人统计,唐代边塞诗达二千多首。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质量来看,都是空前  相似文献   

5.
《河岳英灵集》遴选李颀诗十四首,序列上卷第八位。以品评观之,殷璠在选本中重点论析李颀的诗歌内容、艺术成就。同时,又摘句品评、叹惋李颀生平的不幸,兼与其他诗人比较。以遴选诗篇观之,其内容包括寄赠送答诗什、怀人伤时诗章等,突出了李颀诗“发调既清”“玄理最长”等特点。以遴选诗什体裁观之,选本体现了李颀以古体为主的特点。殷璠选评李颀诗,其不仅具有存录诗章意义,亦有考订篇目、资证辨疑价值。最值得关注的是其文学史意义,不仅体现在对李颀诗内容特征的认识上,也体现在李颀诗艺术价值的发掘层面。此外,殷璠选评李颀诗,亦具有接受批评史、文化史等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盛唐诗人李颀的边塞诗作,存于今者只有五首.虽然如此,我们还是把他当作盛唐边塞诗派的重要作家来看待的.在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作家作品的数量较少,或者是他们某些题材的作品只有寥寥数首,但却能够受到后人重视的并不少见.左思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李颀以五首边塞诗著称,也是一例.  相似文献   

7.
明代诗人徐渭创作了大量异于前代的边塞诗,其边塞诗所表现的不再是传统的边塞生活寒苦、征夫思妇的哀怨与思念、边地将士保疆的壮志、马革裹尸的悲凉等主题,而是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边塞和平图,以及在和平之下塞外的奇异风光、人情风貌,诗中处处充溢着温情,给读者以全新的感受,其和平边塞诗比前代战争边塞诗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8.
边塞诗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认为《诗经》是边塞诗的源头。表现战争、行役与怀乡,都是边塞诗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9.
边塞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类型之一,其源头可追溯到《诗经》。本文旨在对边塞诗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来探析《采薇》所表现出的边塞诗特色及其对我国后代边塞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 盛唐,是我国古典诗歌的全盛期,也是边塞诗的黄金时代。丰富多彩的边塞诗,象奇花异葩盛开在盛唐的艺苑里。它描绘了频繁的战争,抒写了火热的边地情怀,也托寓着无数热血男儿立功报国之志。在艺术上,它又继承了前代边塞作品的优良传统,并且在题材上加以新的开拓和发展,在表现手法上进行新的探索,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基调:豪放悲壮。诚如胡应麟在《诗薮》中所言:“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本子昂之古雅,而加以气骨者也。”概括地讲,盛唐边塞诗正是盛唐气派的一种形象展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