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滩涂资源产业化开发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更是滩涂资源开发实践的必然抉择。产业化开发滩涂资源,目前正处于初始阶段,必须统一思想,形成滩涂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共识,建立和完善利益机制和约束机制,尽快制定并实施滩涂资源产业化开发的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2.
陕西油气资源开发中国家与地方利益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西油气资源开发中国家与地方利益关系 ,对陕西地方经济的发展乃至国家油气资源政策的实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对油气矿权制度及矿权收益进行一般分析并结合他国经验的基础上 ,探讨了陕西油气资源开发中国家与地方利益的冲突与协调的问题 ,认为有效解决陕西乃至中国油气资源开发中国家与地方利益冲突的关键 ,是改革原有的行政性的油气资源开发管理体制 ,建立合理的具有市场经济特征的油气资源矿权制度。  相似文献   

3.
广泛存在的"资源诅咒"及其消极影响是中国西部民族地区资源开发、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重大现实挑战。资源利益共享不充分、开发管理混乱、保护环节薄弱、资源评估监督缺乏和社会参与程度不足是当前西部民族地区资源开发机制的主要缺陷。在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势下,结合西部民族地区的重大功能定位,必须设计形成以资源利益共享机制、资源开发管理机制、资源环境保护机制、资源评估监督机制和社会资本参与机制为核心的自主性资源开发机制,以此培育西部民族地区的内生增长机制,提高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助推摆脱"资源诅咒"困境。  相似文献   

4.
油煤气资源开发环境管理工作方面的失误、人们的部分错误认识和油煤气资源开发中缺少行之有效的资源坏境生态补偿机制,造成了西部地区资源开发过程中企业与当地农民的利益冲突,表现为水资源使用问题上的利益冲突、开发区的道路毁损严重、油田开发区占用耕地情况严重、土壤污染严重、油煤气资源开发中对开发区生态环境破坏补偿机制的冲突等。可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完善环境监督管理措施、建立资源开发补偿体系等来理顺西部地区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5.
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利益矛盾研究综述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开发利益矛盾是西部社会经济发展各种矛盾的集中表现。已有研究认为,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利益矛盾主要表现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利益矛盾、政府与矿业企业的矛盾、地方政府与中央企业矛盾以及政府、企业与资源地居民的矛盾;矛盾形成源于利益主体之间诉求能力差异及利益主体诉求能力差异的制度背景;解决这些矛盾需建立合理明晰的矿权制度、完善资源税费制度、建设利益主体广泛参与的组织机制、建立矿区居民利益分享机制。然而上述研究仍然存在不足之处,未来研究应致力于探索符合西部区情的矿权制度安排、科学合理地进行利益计量和分成比例测算以及提供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利益矛盾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时代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怎样在大数据环境下高效、合理地开发利用政府信息资源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以动态博弈推演地方政府信息资源开发概况,可知上级利益补偿系数下滑会加剧地方政府信息开发瓶颈,但中央政府的战略高度重视会给地方政府信息开发技术管理共享带来显著的正影响,引出大数据下政府信息资源开发所可能面临的挑战,最后综合PPP模式构建大数据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开发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油气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税费由专门税费、相关税费和税费优惠政策组成。现行油气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税费制度存在税费关系局部错位、税费立法层次偏低、弃置费不健全、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缺乏统一规范、资源税不利于油气有效开发利用等问题,建议厘清税费关系、提升立法层次、完善弃置费、规范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改革资源税等。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明确提出“推进能源革命”,而页岩气开发是能源革命语境下的一个重要事件,其带来的利益和变革十分重大。在技术、商业模式以及政策法律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美国页岩气资源开发取得了革命性进展。页岩气资源开发充满风险,美国在监管上有一系列措施:在监管的指导原则上,贯穿着风险预防、综合调控、公众参与和聚焦区块四个原则;在监管的体制安排上,由美国联邦、州和地方政府实施,地方各州发挥着主导作用;在监管聚焦的问题上,关注公共安全、环境保护、资源开发效率、地方社区权益保障等方面,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复杂的制度设计。美国经验对我国页岩气资源开发监管的启示在于:一是明确页岩气资源开发监管的目的指南;二是制定监管的指导原则;三是作好监管的顶层设计;四是监管要走制度化路径。  相似文献   

9.
周口市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周口市充分利用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文化资源旅游开发政策和措施,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旅游业已成为周口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为了进一步挖掘区域文化资源开发的潜力,在分析周口市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周口市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一些建议和对策设想。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我国21世纪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依托区,制度障碍已成为西部地区资源开发中的主要“瓶颈”。如何用法律的权威平衡环境利益和经济利益,并有效地建立和完善开发利用西部自然资源的法律机制,是西部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1.
西部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对于保护西部生态环境,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西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现行补偿机制下,资源开发税费较少,涉及生态补偿的内容不明确,市场化补偿机制发育不足,相关部门合作不紧密,不利于西部生态环境保护。因此需要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完善部门协调机制,优化考评机制,培育市场交易和补偿机制,以及构建和完善生态补偿技术支持体系、金融支持体系、公众参与机制等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2.
研究指出,长白山天然矿泉水资源法律保护机制的完善程度,不仅关系着吉林省天然矿泉水产业的良性发展,同时对长白山地区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潜在的重要影响。针对长白山天然矿泉水产业准入标准设计门槛偏低、整体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缺乏以及法律保护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应充分发挥法律机制的引导与规范作用,引入开发与保护并重的理念,建立健全长白山天然矿泉资源的法律保护体制,以提高长白山天然矿泉水资源开发与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13.
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直是一对尖锐的矛盾,国家公园是当前国际社会保护生态资源的主要模式之一。从公共物品的角度出发,认为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其支配权应该为社会公众所拥有,而国家是代表社会公众利益的理想主体。我国的许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忽视了公共物品属性的要求,造成了资源的破坏与各方利益的不均衡。国家公园以较小面积的合理开发实现较大范围的有效保护,并由国家代表社会公众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管理,其管理费用由国家予以保障,管理部门与公园内的旅游经营项目没有利益关系且对经营者进行严格的监督,同时,社区利益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国家公园模式较好的协调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更多的体现了社会公众的利益,是一种符合生态旅游资源公共物品属性的旅游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明资源富集地区矿产开发对周边民生的影响,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纳日松镇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访谈调查和问卷调查等,结果表明:煤矿资源开发以来矿区周边居民平均活水平迅速提高,并能分享资源开发的利益,但是贫富差距拉大,需要建立当地居民共享资源开发利益的机制;多数居民赞成资源开发,适度开发、环境保护的关系依靠政府宏观调控;企业的环境治理措施脱离了农牧民的生产和需要,需要加强沟通和协商。  相似文献   

15.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是解决油气资源开发经济利益与水土生态环境利益之间冲突,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有效机制。油气资源开发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的理论源于经济学、法学、生态学、伦理学、系统学等多学科。着重从外部性理论、公共产品理论、稀缺性理论、权利义务理论、环境公平理论、生态价值理论、生态系统恢复演替理论、传统伦理学理论、生态伦理学理论、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系统熵理论等角度论证了油气资源开发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建立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民族自治地方自然资源开发权益分配机制中,<民族区域自治法>建构了一个照顾民族自治地方和少数民族利益的制度框架:自治机关享有优先开发利用本地区自然资源的权力;国家根据统一规划和市场需求,优先在民族自治地方合理安排资源开发项目;国家在民族自治地方开发资源应做出有利于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建设的安排,对输出自然资源的民族自治地方给予一定的利益补偿.然而,这些制度安排在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应当以改善资源地民众的生存和发展状况为出发点和归宿,从提升政府的财政能力和民众的生存与发展能力两个方面改革和完善民族自治地方自然资源开发权益的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7.
旨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完善市场经济制度的资源价格改革在促进资源节约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打破了原有的利益格局,中央政府、资源产出地、资源生产企业成为改革的主要获益方,居民、资源短缺地在利益的重新分配中处于不利位置。平衡资源价格改革收益、破除行业垄断、提高居民收入和低收入群体生活保障以抵消改革后物价上涨的压力是资源价格改革重要的政策配套。  相似文献   

18.
"富饶的贫困"一直是困扰西部发展的难题,丰硕的自然资源并未给西部地区带来应有的富足。自然资源优势,只有在科学合理的开发模式下,在适宜的机制作用下,才能转变为经济优势,资源才能转化为财富。在过去的西部大开发中,西部地区是在工业文明理念下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开发方式是掠夺式的、粗放式的,其结果导致资源质量下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资源地居民的利益受到损害。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要求从生态文明的理念出发,转变自然资源开发方式,确保资源地经济得到长足发展、资源地生态环境得到修复、资源地居民从中受益。转变资源开发方式,实现西部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关键在于构建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实现自然资源的有偿化开发。  相似文献   

19.
资源诅咒的警示与西部资源开发难题的破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世界各国的发展实践和理论探讨中,不断出现资源诅咒的噪音,中心———外围论、贸易条件恶化论、荷兰病及资源诅咒等均揭示出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悖论。在现有的技术水平、能源价格体制、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开发管理体制和经济增长模式得不到较大改进的前提下,我国西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要依托能源资源开发走上富裕之路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以此现实问题为背景,在分析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借鉴发展中国家以及中国山西地区开发经验,讨论了资源诅咒的成因和规避资源劫难的国际经验,并从我国西部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出发,就调整资源价格体制、提高技术水平、加快对外开放、完善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开发管理体制和改变经济增长模式等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民间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社会资源开发的重要对象。当前民间组织与中国共产党之间还存在很多不协调的地方。一方面,随着民间组织的发展,其对中国共产党社会资源开发的冲击效应开始显现,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对民间组织的认识、政策、管理体制,与民间组织的发展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它要求中国共产党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民间组织的发展,同时也对民间组织的发展进行一定的引导,以规避民间组织发展给党社会资源开发带来的负面效应,从而形成民间组织的发展与中国共产党社会资源开发的共振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