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和平发展战略是中国在新世纪提出的国家战略,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新成果。和平发展战略具有坚实的哲学基础,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创造性应用,又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的和合哲学精神。  相似文献   

2.
和平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马克思主义者应该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和平研究的成果,吸收马克思主义其他学科的成果,系统地提出马克思主义的和平学,来指导和平实践,这对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和平发展、改善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主义的形象以及促进世界和平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和平观”是对当今国际社会深刻思考、科学分析判断得出的理论结论。邓小平的“和平观”内容丰富、精深:世界大战可以避免,和平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主题;和平的终极目标是促发展;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要发挥更大的作用。邓小平“和平观”的形成与确立是对传统观念的重大理论突破,体现了邓小平长远的战略眼光与强烈的务实精神。这一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十月革命与世界和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俄国面临严峻的形势。面对德国百万大军的进攻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破坏和颠覆,苏维埃俄国需要和平的环境,以保障苏维埃政权的生存。在这种情况下,苏俄颁布了《和平法令》,实行了和平外交政策。《和平法令》及和平外交政策的成功实施,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在制定《和平法令》和实施和平外交的过程中,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和平学说,创新了世界和平的理念,提出了奠定世界和平基础的原则,为人类的持久和平做出了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战争与和平的论题是关涉到生存论层面的论题,道德与政治在生存论上的原初同一性,使西方政治哲学立足于伦理这一基础与视阈建构世界和谐秩序理论成为可能。古典哲学以“自然正当”推出城邦内外的和谐,康德哲学则以实践理性原则规划了世界的“永久和平”。但是,“自然正当”与“实践理性法则”的形而上学性,使西方传统的永久和平观念沦落为空洞的政治宣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念诉诸物质生活领域,从而他的世界和谐秩序理论的伦理之维具备了现实而可靠的基础,构成了对传统永久和平观念的批判。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辩证分析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进步性与局限性,通过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分析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取代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必然性。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掠夺、剥削的现代史,透过资本压迫下人的异化而首倡“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和平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和平发展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批判资本主义暴力剥削掠夺、提倡以人为本及和平实现现代化思想的继承与发扬,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之实践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超越西方现代化,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平现代化发展道路,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践行,不断助推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墨翟是春秋战国时代对和平主义探讨自成系统的思想家。本文试图从理性基础、人性论基础和宗教神学的保障这三个维度 ,发掘墨子的和平观的哲学基础。同时展现墨子和平观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二战后,出于对战争灾难的反思,和平学正式兴起并不断发展,国外学者不仅将其发展成为和平学理论,纳入国际关系理论体系,进行深入研究,也将其作为独立的学科加以构建和发展。国内相关研究虽起步较晚,却也日渐得到关注和重视。国内外对其研究主要围绕和平理论、和平实践及和平教育等方面展开。作为一门二战后的新兴学科,其研究有待拓宽和深化。  相似文献   

9.
卢卡奇认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在于其正确的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在哲学方法上与马克思保持内在一致.但在革命实践中经常凸显出哲学方法论原则与实践策略之间的紧张关系,哲学方法的"正确"与实践行动的"成功"有时并不一致.哲学方法与实践策略的关系体现了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深层逻辑,也是长期困扰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实践指导的一个难题.如何认识和建构哲学方法与策略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正确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关键.  相似文献   

10.
荀子与霍布斯分别为中西方政治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思想的相通之处在于,荀子与霍布斯都以"自然"为起点,认为"自然"导向纷争,希望通过依靠"圣人"和"君权"来实现和平;不同之处在于,二者实现和平的路径不同:荀子通过自上而下"圣人制礼"的方式;而霍布斯则通过自下而上"契约"的方式。然而,在实现和平社会秩序的过程中凸显了"自由"之难题,对此,荀子与霍布斯都没有做出很好的解答,引发了后人对"自由"问题的无限思索。  相似文献   

11.
和谐哲学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当代中国,和谐哲学由于找到了社会矛盾论的根基,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则深化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论。在价值诉求上,以人为本的提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谐哲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世界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诉求。然而,在目前情况下,世界和平之路仍然显得艰难而曲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时刻面临局部或地区战争的威胁。其中,世界各国国情的不同及其多样化所导致的人权问题,就构成了影响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在世界各国国情多样性的背景之下,促进世界各国的人权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就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是解决人权发展问题的科学理论,是真正能够在各国国情多样性背景下促进各国人权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指南。  相似文献   

13.
2003年12月10日,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的"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中,首次提出"和平崛起"的思想."和平崛起"思想的提出,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和学术界广泛地关注和讨论.本文从国际关系理论的向度和视角出发,探讨了"和平崛起"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之间的传承关系.坚持这一思想,对于指导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加快发展,实现崛起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和平研究是弥久而常新的重大问题,中国具有十分丰富的和平文化积淀,应该创建中国特色的和平学。中国特色的和平学应该包括奠基于中国文化特色、具有时代特色和普世价值的和平理论研究,包括对重大和平问题的研究,对和平战略的研究,以及开展和平文化的普及、进行和平教育等内容。中国特色的和平学的建立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和平发展理念强调"以和为贵、和睦相处;和而不同、和谐共进;和衷共济、科学发展;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是对人类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的深刻反思,是对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的理性探求,体现了党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对三大规律的科学认识,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强化和平发展理念对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维护世界多样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极具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历史上,战争的增长与社会的发展同步,为了实现和平,暴力反而成为了手段。实现和平的方式和内容是和平研究的重要问题,和平可以分为消极和平与积极和平。消极和平关注的是直接暴力的不在场,它可以容忍结构性暴力;积极和平是用非暴力方式创造性地实现了冲突的转换,和平不仅是战争的不在场,而且包括一个良好社会结构和环境的创建。历史证明,"唯有和平本身",此外"没有路可以通向和平"。  相似文献   

17.
永久和平是贯穿整个康德哲学及其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主题。康德在政治 -法哲学领域完成了一场哥白尼革命 ,用和平的国际法代替了战争的国际法 ,永久和平从而成为判断和衡量人类的道德进步和现世幸福的最高尺度 ,它是政治的至善 ,是康德政治 -法哲学的拱心石。尽管康德的许多提法必须根据时代的变化做出修正与拓展 ,但他所确立的原则与精神在今天愈发显示出特别的理论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日本所拥有的和平博物馆数量位居世界之首,但大多数公共和平博物馆与战争博物馆一样,没有展示日本的侵略历史;即使涉及这方面,也只是展现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原子弹爆炸受害者的形象,而完全忽略亚洲其他国家人民遭受日本蹂躏的苦难经历。然而另有一些公共和平博物馆和私人博物馆如高知民众所,却客观地反映了日本在二战中的侵略历史,市民们在那里建构和平的活动很是积极。在和平教育中,和平博物馆不仅在学校而且在社区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冲突化解和宣扬和平思想方面,和平博物馆将发挥相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哲学基本问题理论前提的视角,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思想内涵。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和中介实现思维方式的理论变革,从而使思存关系问题深化为改造世界的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命意义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展开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批判之中,表征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关怀的理论指向。  相似文献   

20.
均势是个理论内涵丰富,实践操作复杂的国际战略,从近代以来它一直为西方政治家、战略家和外交家所推崇,因为他们相信均势能够给“自然状态”下的国际社会带来和平愿景。本文对国际国内学术界关于和平与均势的定义、特征、分类以及均势的功用等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对国际关系理论范式关于均势与和平互动解读的得失作一个客观性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