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2 毫秒
1.
自由来自于虚无,而虚无则是对否定和非存在的肯定,它在面对本质时必然要超越本质,这就是萨特哲学中自由诞生的秘密.但超越以本质的存在为前提,自由在超越本质时又难以回避本质.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的论著中,有两个最著名的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自由自觉的活动"、"和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自由自觉的活动"就是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的活动,即劳动或实践,这是马克思从价值层面对人的本质所作的考察,是人的最高本质."社会关系的总和"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的具体的现实的展开形式,它是人的历史或现实本质.在人的本质问题上,劳动是内涵,社会关系是外延.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认为犯罪本质上是虚无的,要深层次去揭示犯罪本质的虚无性,就必须演绎整个思辨逻辑的全过程再回到起点,才能达到对这一论题的深刻把握。自由意志是黑格尔整个法哲学体系的核心,从自由意志到抽象法、从抽象法到不法、从不法到犯罪、最后从犯罪到自由意志的逻辑回归,犯罪本质的虚无性得到了深层次的揭示,其虚无性就在于扬弃了作为法的定在,但却不可能扬弃作为绝对的东西的法本身,对于法来说,犯罪就具有虚无性,而这一切最终极的源头就在于自由意志的虚无性,这也是犯罪本质虚无性的根本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意志、自由和法是黑格尔法哲学的基本概念,三者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但是又不能简单等同。意志是自由的主体和法的出发点:自由是意志、法的基本性质和实体;法是自由意志的定在。作为法的不同发展阶段的抽象法、道德和伦理同时也是自由的不同实现形式和意志的不同发展阶段,是自由意志的由低到高、由自在到自为的发展过程。黑格尔通过对意志、自由和法的本质的阐释,深刻揭示了法与法律的本质区分,以及伦理、道德与法的内存统,埘我们当前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早年从劳动、社会关系、人的解放和发展三个角度对人的本质作的探讨论述,体现出他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思想,即人的本质是自由创造.劳动是人改造世界的自由创造活动,是这个本质的实现和现实表现;社会关系是人的自由创造本质的实现方式;人的解放和发展则是人类消灭一切异化、恢复人作为自由创造存在物的本来状态,自由自觉地从事创造活动,实现人的本质,成为具有丰富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人.人的本质是自由创造这一思想是贯穿马克思有关的论述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根据黑格尔的理解,人的本质是人格,人格就是意志的自由.人为了理念而存在,必须给它的自由以定在,人格的定在是所有权.与实定法中所有权概念不同,人格权本质上是物权,因为惟有人格才能给予对物的权利.所有权的客体不仅包括了与自由相对立的物,还包括了人本身(主体自己的生命和身体).所有权的确证要靠三个环节即直接占有、使用、转让,以上三者分别是意志对物的肯定判断,否定判断和无限判断.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从现实的人的本质出发寻求人类自由解放的真理.认为自由是人的自然本质力量、社会本质力量、个性本质力量的实现,人的自由之路是人与自然、社会和自身的和谐发展之路.是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的双向对象化的革命实践之路,是自然、社会、自身向人的回归之路,也是人向自然、社会、自身的回归之路.  相似文献   

8.
审美自由问题是整个审美活动本质之所在,而审美对象的自由问题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认识审美对象的自由本质及其产生的根源,厘清德国古典美学和马克思对审美对象自由问题的观点和逻辑是我们理解审美活动本质的最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现代性话语中人的自由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是人类无法回避的命运.自由是现代性的根本价值.马克思认为现实的人在本质上是自由的存在物.现代性与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都是人类对个体和类的自由价值追求的体现.马克思认为实践是解决资本主义现代性矛盾的途径.而人的自由本质实现的根本途径是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正是以人为本的内涵和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标.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一些影响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不利因素.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正是在这个矛盾凸显期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它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现实有效途径,并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市民法之价值核心 ,即自由。在罗马法中 ,自由的理念并非是绝对精神自主地实现自已 ,市民法的发展昌明无论其主体地位的普及抑或确认法权关系的精密可操作性 ,俱与人之解放这一市民法的信念而相关性。在法典化时期 ,自由理念表现为完全之契约自由 ,并得以进一步蓬勃发展 ,成为整个法律正义哲学的核心。在当代 ,自由理念虽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和削弱 ,但在市民法中仍保持着最初的重要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 ,对自由意志的更新规范仍只能在对法律行为本身适法规格上 ,并非对法律行为的理念自由的否定。  相似文献   

12.
近代民法的发展历程主要表现为"从身份到契约"的过程。契约化社会中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得到空前的满足。但是随着20世纪以来商品经济的极大发展,单纯的契约自由不能真正实现契约自由,离契约正义则更远。因此,现代民法在某些领域重新导入"身份"要素,以对纯粹的自由契约引致的利益失衡进行纠偏。身份的适度回归体现了现代民法保护的价值转向,力求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兼顾,契约自由与契约正义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3.
法历来以社会正义、秩序、自由以及效益为其基本价值追求.我国当前正在实行以依法治国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理想的实现,其实质就是法的价值被不断实现的过程.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价值目标具体体现为追求正义的实现,良好的秩序,自由与人权的真正保障以及在正义的前提下追求效益(效率).  相似文献   

14.
哈耶克是20世纪西方著名的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当代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他毕生视自由为永恒之理想,一贯坚持古典自由主义观点,将自由界定为"独立于别人的专断意志之外"。哈耶克主张在法治下实现自由,哈耶克对法律的思考是紧密地与个人自由、自发秩序、正义、民主、法治等相联系的。哈耶克的理论极为宏大,本文仅试图从法律与自由、法律与秩序以及法治这三个方面来基本的把握哈耶克的自由主义法律思想。  相似文献   

15.
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康德把道德律看成是一个“理性的事实”,它不需要任何演绎和论证,自身就具有客观必然的有效性。这个“理性的事实”可以充当对自由能力进行演绎的起点,从它出发首先经由对纯粹实践法则与自由的交互关系的论证,可以推导出自由的实在性;继而通过知性世界与感性世界的二重设定,可以解决自由和必然性的冲突,使自由有了通向现实世界的孔道。由此不仅扩展了凭借思辨理性不可能获得的知识,而且沟通了两大批判,实现了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称"法是自由意志的定在",法哲学的最终目的在于认识法的理念,即"自由"。从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思想理论可以看到"自由意志"经历了抽象法、道德和伦理三个阶段,其自由观运作的原因在于法律保障自由、道德营造自由和伦理实现自由,客观的法律与主观的道德统一于伦理实体,构成完整的自由观运作机制。其法哲学中的自由理念在于使民众树立正确的"自由"价值观,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理性的行使个人权利,运用好法这把度尺,实现个人自由意志,真正践行好个人自由。  相似文献   

17.
试论法律对自由的确认与调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们通常说,法律是自由的保证,其实问题并不如此简单。只有在法律确认了自由的条件下,法律才是自由的保证。法律要确认自由,必须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界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防止人们相互对自由的侵害;二是界定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防止国家权力对自由的侵害。而后者较前者更为重要。但是,国家是完全可以并可能为保证个人自由而限制其本人的自由的,而且这种状况正在扩展。为保证国家权力的合理运用并保证个人自由,该文阐述了相关的法律调整方式与原则。  相似文献   

18.
法是人的创造物,法与人性之间必然地具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而人性始终是难以实证的假定,性善、性恶、性善恶兼有、性个人性或社会性等都是基于不完全归纳的例证的抽象甚至纯属主观唯心的假设,反映了思想者对人之本体的追问和对人性或善或恶或杂或无或个别或整体性等的描画。无论性善或性恶论者还是个人或社会性论者大多不反对法律的规范。法律当要合人性,尊重人之为人的自由和权利,而不可成了悖人性、灭人性的恶法。民法作为平等主体的市民或私人权利保护的最基本的法律当坚持合人性的市民之权利本位。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经典文本中包含着丰富的自由思想,可以从三个不同的维度进行考察。在哲学自由上,毛泽东论述了自由和必然的辩证规律,并运用这一规律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在学术自由上,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双百方针的真谛是学术自由。在政治自由上,毛泽东认为政治自由是人民争来的,要为民主和自由而斗争;政治自由既是手段,又是目标,具有重大的价值;政治自由的具体内容是相对的,有限度的。毛泽东晚年在政治自由的实践上存在着失误。毛泽东自由思想的三个维度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毛泽东的自由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阶段仍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行政的最初使命在于秩序,行政法发扬了行政的使命,并且随着行政领域的拓宽和自由范围的伸展,行政法保障着自由抑或损益着某些场合中的自由。行政法不简单的对自由和秩序加以永恒不变的排序。因为行政法也是生活的,在它的诸多制度中,自由和秩序的内涵随着社会的总体心理预期的变迁而变动着。并且在追寻自由和秩序的动态平衡的过程中,行政法带动着效率和正义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