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男女就业不平等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男女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但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男女就业不平等,它主要表现在:男女就业机会不平等、男女就业薪酬不平等、妇女其他就业权益如职位升迁、劳动安全保障等方面的不平等。男女就业不平等不仅影响女性人才资源的合理利用,而且导致社会人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为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女性的可持续发展留下隐患。因此,还需要从理论上对男女就业不平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女性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之一,其劳动权益的保障是整个国际社会必须面对的问题,女性群体劳动权的实现关系着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促进两性平等与消除就业歧视是体面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劳工组织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促进男女在工作权利上实现平等,然而,女性就业过程中的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这与国际劳工保护中体面劳动的理念相背离.女性群体的基本劳动权利、劳动尊严、劳动收益以及劳动保护等权益的保障还需要在体面劳动的推行过程中继续完善.女性在就业与工作过程中达到实质上的平等和不受歧视,还需要国际机构条约的进一步保障,需要政府、工人组织和雇主组织三方的共同努力,需要整个国际社会各组织、各地区以及各国的共同推进.  相似文献   

3.
制约女性发展的结构性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女性虽然已经走向社会,广泛参与了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并获得了诸如参政权、就业权、受教育权、婚姻自主权、继承权等,但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男女不平等和歧视女性的现象,阻碍女性的自由全面发展.本文试根据社会经济结构、生育方式、婚姻家庭模式、社会化等结构性因素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论女性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女性在就业过程中遭受歧视现象日益严重,尤其是刚踏出校门的女大学生其平等就业权受到侵害的情形更是司空见惯。就业歧视现象违背了宪法上的平等原则和公平理念,阻碍了人才市场的正常、合理流动,造成了社会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劳动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平等就业权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关乎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女性就业歧视现象具有深层次、多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国在保障女性平等就业权方面存在诸多法律缺陷,加快保障两性平等就业权的法律制度建构,对于促进我国妇女权益的合理保障和男女真正意义上平等原则的实现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5.
妇女平等就业权利面临的困境及化解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张妇女应放弃平等的就业权利的观点是不可取的;主张妇女应拥有与男子在结果上平等的就业权利的观点符合社会公正的要求,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缺少有效的实现机制;主张妇女应拥有与男子在机会上平等的就业权利的观点符合市场经济的操作规程,但由于妇女劳动力存在性别成本等方面的原因,它必然会导致男女就业在结果上的不平等,有违社会公正.只有通过努力扩大社会经济规模,提高妇女的劳动素质,开发适合妇女就业的岗位,积极鼓励妇女自主创业,消除雇主的性别歧视,建立性别成本的社会分摊制度等途径,才能在坚持机会均等的原则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男女就业在结果上平等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试论战后日本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结束后的50多年来,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通过日本政府和妇女自身的努力,日本妇女在参政、教育、就业、两性平等等方面取得巨大进展,女性的社会地位得以明显提高。但当前本社会仍存在一些事实上的男女不平等现象,歧视女性的传统意识并未消除,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还需要政府和国民继续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严重的就业性别歧视问题,我国当下应该尽快制定《反就业性别歧视法》。该法以保护"女性的平等就业权"作为根本宗旨,并设立"反就业性别歧视委员会"。此外,尽快修改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最终形成以《宪法》为最高依据,以《反就业性别歧视法》为核心,以《劳动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为辅助的合理的法律体系,保障男女的就业平等和男女的全面平等,从而实现社会的均衡发展与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虽然没有详细论述男女不平等.但认为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应该从生产和再生产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去寻找,只有这样才能找到男女不平等的真正原因。因此,马克思的方法论是分析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和女性压迫的重要基础,要把握资本主义条件下女性受压迫的决定因素必不可少地要遵循马克思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女性在就业竞争中已明显处于劣势,出现了边缘化的趋势。它表现在性别职业及部分女性职业下沉,女性就业和再就业困难,男女两性收入和社会保障差距的扩大。造成此局势的主要原因是就业制度存在缺陷,男女雇佣成本和培训成本的差异,女性主体意识低下和就业动机的不足。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要改变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劣势,就必须促进劳动力市场性别平等意识社会决策主流化,完善保护妇女劳动权益的法律体系和劳动力市场监督机制,有针对性地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女性自我意识觉醒,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日本劳动力市场出现雇佣形态多样化、雇佣流动化的趋势,非正规就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女性就业的主要模式.为解决非正规就业女性工资收入低、福利待遇不完善等问题,日本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通过政策引导企业从劳动条件、工资福利待遇、教育培训等人事制度层面,消除非正规就业面临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日本的经验说明,要消除就业领域的性别不平等,保护非正规就业女性的权利,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多方努力构建非正规就业女性的社会保护网,为女性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等教育机会不均对个人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中国个人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里,教育已成为拉大社会收入差距的手段。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进一步导致个人之间就业起点、就业岗位、就业待遇等成功机会的不均等,从而使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因此,要解决收入差距问题,应重点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化。  相似文献   

12.
社会性别与深层道德结构--择偶、性的道德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男权文化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环境中,男女在择偶和性的道德模式上存在着完全不对等的规范,男女占有不同的社会资源,这些被长久地视为自然而然、合情合理的现象。文章试图从社会性别视角来探究隐藏在择偶和性风俗习惯背后的不平等的道德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从性别歧视的角度简析女大学生就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主要表现在就业机会不平等和就业待遇不平等这两个方面。笔者从历史、社会、高校和女大学生自身方面进行分析,对解决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现代婚姻家庭普遍存在夫权占优的婚姻习俗,即丈夫享有比妻子更多的婚姻资源支配权.主要包含:婚姻主导权、优先发展权、家产控制权、家务豁免权、家庭符号权、子女冠姓权.部分丈夫还巧取了优先出轨权、强行施暴权等。妻子群体在婚姻家庭中普遍不平等的地位决定了女性个体在父母家庭、职场与社会领域中的不平等待遏。它的存在有历史、现实和环境等方面的因素。要建立夫妻平权的婚姻家庭文化,应当从“男娶女嫁”的婚礼走向平等结婚,从“子女随父姓”走向夫妻平等分享子女冠姓权,从“男主外,女主内”走向平等承担家务,并营造平等的社会性别语境,完善相关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15.
当前女大学生就业现状有:就业机会不均等,就业领域受限制,录用标准高,就业压力大,职业待遇不公,社会保障差。促进女大学生公平就业途径有:健全法规政策,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深化教学改革,开展生涯辅导教育,转变择业观念,增强自身就业能力,积极探讨现实的女大学生和谐公平就业对促进和谐社会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本理论尤其重视女性人力资源的开发,认为对女性的人力资本投资,是获得整体性人力资源高资本存量,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增值的关键所在。为促进民族贫困山寨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探讨并提出了武陵民族贫困山寨女性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和对策:建立武陵民族山寨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宏观调控体系;发展民族教育文化事业,致力于提高民族贫困山寨妇女文化素质;紧扣发展主题,推动民族贫困山寨妇女创业就业;培养山寨妇女参政意识,提高山寨妇女参政能力;加强医疗卫生工作,促进山寨妇女身心健康;充实完善女性人力资源优先开发的政策法规,建立健全民族妇女的维权机制;引导山寨妇女超越自我,更新观念,培养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7.
论农民工平等就业权的政府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等就业权是现代法制国家宪法赋予劳动者的法定权利。由于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农民工在就业领域普遍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表现在就业机会、就业待遇、就业安全和就业服务等方面的不平等。农民工平等就业权的全面充分的实现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权力后盾。因此,要改变户籍制度,强化平等观念,完善各项法律制度,促进农民工的就业平等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美国民主体制的神话之一就是所有工作特别是公共领域的工作对所有人开放,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偏见仍使人们歧视女性、有色人种和上年纪的公民。为了消除这些偏见,美国政府提出了赞助性行动的政策。这一政策要求雇用和晋升受歧视的群体,主张政府工作应向尽可能多的人开放。文章剖析了女性在联邦和州及地方政府中的就业情况、女性行政官员的境况、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中女性就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以政府为主导的供给主体在提供公共就业服务过程中应遵循均等化原则,具体包括公共资源投入均等原则、就业机会平等原则和公民同等受益原则.现阶段,我国依然存在着公共资源投入不均、就业歧视普遍且严重、失业救助体制不健全等影响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的问题,需要通过推进公共就业服务法制化、完善促进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制度、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加强公共就业服务的绩效管理等措施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当前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重点分析了女大学生面临的就业机会不均等、就业竞争不公平、保证体制不完善、法律法规滞后等严峻形势 ,给女大学生就业造成了较大的压力。提出通过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维护女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为切实做好女大学生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