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武亚茹 《成才与就业》2022,(S1):151-153
内向性格、外向性格在人群中都占有一定比例。而相较于外向性格,内向性格似乎不那么受人欢迎,因而内向之人常会对自我持有否定、怀疑的态度。尤其当性格内向的人进入新环境后,比如新生入学,面对陌生的环境,常会出现焦虑情绪。那么,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该如何从生涯规划的角度予以指导,让他们肯定、接纳自我.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叙事诗不发达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中国古代传统叙事诗是不发达的,它们情韵浓厚,往往以情挟事,以事抒情,而不重视叙事的连贯、情节的铺排和人物的刻划,有别于纯粹的叙事诗.中国古代传统叙事诗的不发达,只能从农耕社会所造成的民族性格和文化特性,从这种民族性格及其思维特征对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及其诗歌创作的影响上来探求内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性格,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在社会环境的熏陶和影响下逐渐形成的、表现在人的态度和行为方而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社会实践,生活环境,对性格的形成起着正向作用。一定的实践活动,一定的生活环境可以使人们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性格。然而这又不是消极的、被动的,性格对社会实践、生活环境也起着反向作用,或促进之,或促退之。这是因为性格是一种巨大的内动力,一个人的表情、仪态、所言、所思、所作、所为,无不受着性格的驱使。一性格既然对社会对环境具有反向作用,那么,一个中学教师要具有怎样的性格素质,才会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呢,这是很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史密斯的《中国人的性格》与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两书所刻画的中国人形象截然不同 ,其基调是一贬一褒。两书在以国民性批判为重要内容的启蒙思潮中的影响颇令人深思 ,启蒙思想家更喜欢史密斯视野里的“丑恶的中国人”形象而不喜欢辜鸿眼中“完美的中国人”形象。鲁迅多次推荐史密斯的《中国人的性格》 ,而陈独秀、李大钊在五四前夕的文化论战中 ,抨击了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中国人的性格》已成为一种逼视中国民族性格话语的目光 ,爱听好话的中国人需要以勇气面对它  相似文献   

5.
在路遥的作品中,青年女性形象占有重要的位置。作品中虽笔墨不多,但人物性格刻画鲜明、生动。本文从青年女性入手,试图将路遥作品中的青年女性形象分为中国农村劳动女性、中国农村知识女性和新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女性三类来比较分析。通过深入剖析,提炼并概括出不同类型青年女性形象的典型性格及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明清苏州文化的闲适性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定的自然、社会环境,使明清之际的苏州文化具有了闲适性.闲适性使人追求适意、适宜,塑造了苏州人不激不随的地区性格.在这种地区性格的影响下,苏州近代社会的发展缺少活力,处于“温”态,落后于新兴的上海及相邻的无锡,苏州因此失去了江南中心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艺术情节中的人物命运不是自决定的艺术存在,它外受制于人物的环境关系,内受制于人物自身的性格,而达到环境主体化的性格塑造,则能把环境与性格统一在一起,令人信服地促进情节中的人物命运。这是创造感人的艺术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对于国人性格的探讨,成为文化论争中的焦点。我想莘莘学子们的研究无非是使得国人在现代化变革年代更清醒地认识和了解自己,以求得更完善的发展自己。国人性格的形成是由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及民族变迁等多种因素统合作用的结果,本文无意于再次介入国人性格孰多孰少的论争,而只就似乎被人们忽略的一个侧面予以考察,以求得国人性格的图像更为逼真与醒目。我以为,中国人性格中有着典型的他人取向性,这种他人取向性贯穿于中国人的认知方式,行为习惯以及情感心理体验等各个领域。 他人取向性,其意是相对于自我取向性而言的,其价值取向的重心放在外界对自身的影响上,偏重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依存。自我取向,是一种以自我为重心的价值取向,表现为偏重个人的体验和感受,强调人与外界环境的相对独立性。曾文星先生在对中西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制度影响下的中国古代文人的生存环境促生了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心理、性格结构。而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心理、性格结构则是意境发生、形成主体基础。用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心理、性格结构和意境的特征进行相互分析,将有助于深入认识意境的发生原因和意境的文化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崔莺莺反抗封建礼教性格的形成、发展及其特点,并通过与杜丽娘的比较,说明两者间性格的差异。从而论证了社会、环境对人的性格所起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已有20余年历史的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尚处于试验和探索阶段,成熟的、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伦理学的出现仍需假以时日,其研究主题至少涉及10大方面: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对象、环境伦理学的学科性质、环境伦理学的哲学基础、自然价值、自然权利、人类中心主义、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环境伦理与国际公正、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思想、传统文化中的环境伦理思想等。在理论与实践、引进与创造、研究与教育、支持与自立等方面,中国环境伦理学尚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梦思想构境理论是基于张一兵教授所开创的构境理论基础上提出的,高校思想政治课语言生态环境建设是中国梦思想构境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和谐校园构建过程中的主要标尺。践行中国梦思想构境理论必须建设高校思政课语言生态环境,必须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言语行为。根除教师的语言暴力,培养教师的语言素质,有利于增强中国梦思想构境理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净化高校中国梦思政课语言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生态环境建设思想博大精深,是其在吸收了中国古代传统生态环境理论,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的社会实践所得出的科学结论。胡锦涛强调科学发展,主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并提出生态文明的科学理论,在全社会积极倡导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当前,积极总结和弘扬胡锦涛生态环境建设思想,对进一步推进理论创新、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实现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紧紧围绕管子与国学这个主题,针对《管子》在国学中的地位、《管子》的礼、法思想、《管子》的孝文化、《管子》有关边疆、资源与环境等的思想、《管子》有关珍惜人力并重视人才的思想等展开论述和研讨。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方法治思想差异比较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之所以难以如西方社会一样走向法治进程,从历史比较的角度看,其原因在于中西方法治观念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西方社会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等是差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认为,中国的渐进式改革是由中国改革的特殊性质、社会环境及其开创性决定的。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相对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邓小平的正确而有效的改革策略方针。中国改革的最后成功,将取决于坚持走渐进式改革道路,并规避渐进式改革过程中一切可能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西方汉学对中国思想文化的研究有着类似于赛义德使用的“东方主义”的“汉学主义”的特征,这种特征有时表现得非常隐蔽。将列文森和余英时这一中一西两位学者对中国思想文化研究进行比较,发现“汉学主义”对他们学术研究的影响,及他们自身对所处“汉学主义”环境的“内在超越”和“超越”。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生态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的背景,论述了中国生态农业的内涵、特点、模式及发展历程,同时对西部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农业建设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环境治理体系体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环境治理体系体制机制,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领导,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领导体制;建立中国特色的环境治理体系,完善环境管理体制。中国特色的环境治理体系主要包含生态环境监管体系、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政策体系、生态环境保护法治体系、生态环境保护能力保障体系和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行动体系五方面内容。中国特色的环境治理体系良性运转,需要建立和完善协同促进机制和反馈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20.
王兆胜 《南都学坛》2004,24(5):53-60
林语堂有着中西文化融会的思想 ,其渊源既与他所处的地域文化环境息息相关 ,又与他的家庭背景不可分离 ,还与他在中西方的双重经历脱不了干系。可以说 ,中西文化自始至终对林语堂产生双面的影响 ,这是林语堂中西文化融会思想形成的客观原因 ,它通过林语堂的内因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