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国家中心城市评价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其评价内容包括综合功能和专项功能,指标结构体系包括国家中心城市、国家重要中心城市、潜在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和非国家中心城市四个层级。国家中心城市具有唯一性,对其评价的指标涵盖城市聚集全国高端要素资源能力的聚集度和城市向全国腹地城市进行要素和能量输出的联系度。本文采用多源数据进行评价的结论是:北京是国家综合中心城市,上海、广州是国家重要综合中心城市,深圳、武汉、天津、成都、重庆、西安、南京、杭州、郑州是潜在国家重要综合中心城市;在专项功能上,北京、上海、广州分别承担了多项或单项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深圳、杭州、天津、南京、西安、武汉、成都等在一项或多项上承担了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的功能,配合国家中心城市发挥着服务和联系全国的重要作用;目前高端要素在国家综合中心城市和国家重要综合中心城市高度集聚,但随着潜在国家重要综合中心城市在中西部地区崛起,并凭借其突出的交通优势,打破了东部地区对全国高端要素长期垄断的格局。  相似文献   

2.
中心城市产业转型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伟志 《兰州学刊》2004,(5):99-100
中心城市的聚集、扩散和创新功能 ,使中心城市在产业发展上拥有规模经济、外部经济和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优势。中心城市产业转型是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转换的过程 ,中心城市在产业转型方面具有先行性、主导性和带动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重点发展地区级中心城市——甘肃省城市化道路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肃省城市化的重点不应是大城市和小城镇,而应是地区级中心城市.大城市兰州市需要地区级中心城市支撑;在各个地区内,小城市(镇)需要这些中心城市的带动,中心城市起着承上启下的中介作用.但甘肃省的中心城市质量低下,功能不完善,所以在城市化过程中应首先发展这些中心城市,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近代四川,随着重庆的开埠通商,重庆城市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增强了重庆对周边地区的凝聚力和辐射功能。重庆作为四川区域交通中心和内外贸易枢纽地位的确立,为重庆城市发挥其凝聚和辐射功能提供了条件。以重庆为中心的上川东经济区经济的发展,增强了重庆城市的竞争力。所有这些内外因素的具备,使重庆最终取代成都,成为了近代四川新的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5.
论城市能级水平与现代服务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提升城市能级水平直接关系到城市竞争力,并往往与国家战略相联系。在全球化与信息化的背景下,城市能级水平主要取决于对外经济联系的连通性和协同性。这种对外经济联系的连通性和协同性主要是通过现代服务活动实现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是提升城市能级水平的重要产业支撑。  相似文献   

6.
文化创意产业催生北京城市空间新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世界城市正在成为北京市发展的新目标和迎接全球化世界城市竞争面临的任务,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既奠定了北京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也不断改造着传统城市空间的格局。发展文化经济的战略决策和生动实践更是提高了城市能级,形成了新的文化亮点,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国家通道和世界看中国的代表性城市,北京正在以国际创意之都新秀的形象迈向世界城市行列。  相似文献   

7.
文化都市的历史源流与当代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都市"是都市文化学的一个新范畴。与传统的政治型、经济型城市不同,文化都市是以文化资源为主要生产对象、以文化产业为先进生产力代表、以高文化含量的现代服务业为文明标志的新城市形态。它最突出的特征是城市的文化形态与精神功能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主要力量与核心机制。"文化"与"都市"在历史上一直密不可分。一方面,大城市聚集的人口与财富直接刺激了城市文化功能的发展;另一方面,高度发达的文化功能又不断地扩展到城市生活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各方面,使原本主要倾向于实用目的的古代城市在城市结构、功能上发生变化,由此形成文化都市的古典形态与模式。都市化进程极大地改变了当代都市的形态、结构、功能与性质,使城市文化功能成为衡量城市发展水平、创新能力、综合竞争力与社会和谐的基本尺度。以城市文化功能高度发达为基础和特征的文化都市日益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理念与核心战略框架。  相似文献   

8.
郭志仪  石瑾 《兰州学刊》2014,(3):171-175
运用城市流强度的测定方法,计算甘肃省12座地级城市的外向型功能量、城市流强度和城市流倾向度,依据各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值将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划分为3个层次:一级中心城市为兰州,其城市流强度值最高,是省内经济集聚和扩散的中心;二级中心城市为酒泉和庆阳,其城市流强度值较低,是省内次级辐射中心;三级中心城市为平凉、定西、陇南、天水、白银、武威、金昌、张掖和嘉峪关,城市流强度值极低,是地方集聚与辐射的中心。最后,依据各城市的城市流强度结构,提出甘肃省中心城市城市流的强化对策和规模等级结构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竞争力是城市对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吸纳和扩散的能力(进出的能力)。竞争力的大小也越来越取决于其占有、处理与支配资源、资本和信息的能力。而城市的产业功能类型、创新能力和集群程度对城市的竞争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要提升江苏城市的产业功能,建议培育城市高新技术创新和研发体系、现代服务业的市场服务,并积极推进产业空间转移,发展苏中和苏北的城市制造中心。  相似文献   

10.
同共和国成长步伐一样,黄山市城市建设取得的成就,重在改革开放之后的三十年,特别是步入新世纪后的崭新时代。当年以黄山东路、新安北路和延安路等“三路改造工程”为标志,拉开了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的序幕,奏响了城市旧城改造的号角。2003年以来,城市建设步入了飞速发展时期,中心城区按照“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味、塑造城市特色、加强城市管理”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区域的多中心化趋势和一体化的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银兴  吴俊 《学术月刊》2012,(5):94-100
长江三角洲区域范围扩大后,产业可以顺畅地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分流和空间重组,但区域空间结构逐渐呈现出多中心化趋势。主要是因为:(1)上海以外的外围地区对毗邻中心城市的技术依赖性逐渐增强,而对区域首位中心城市的技术依赖性开始下降;(2)由于服务业依据其交易成本定位于不同层级的中心城市,外围地区对毗邻中心城市的服务依赖性明显增强。在多中心背景下实现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有新的思路,这就是在上海提升为全球城市的前提下,加强不同层级城市之间的服务业的有效衔接。"长三角"一体化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区域内与连接服务业相关的基础设施和机制建设,尤其是上海与各个功能多中心城市的便捷联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上海对整个"长三角"经济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以强有力的辐射服务作用强化自身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文化与网络传播在城市文化软实力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和突出。要全面挖掘和深入发挥网络在城市文化建设和城市发展中具有的功能;明确城市网络文化软实力的构成和要素指标,大力提升城市的网络文化资源力、网络文化生产力、网络文化传播力、网络文化服务力、网络文化创造力;适应网络时代对城市发展路径和发展范式转型的要求,积极推动网络媒介城市、网络文化产业集群中心、网络内容生产高度繁荣的文化名城、网络文化技术创新引领中心、网络总部基地城市等城市文化竞争力范型的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13.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中国特色城市发展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消费中心城市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城市化背景下的升级版,其规划、建设和发展遵从消费中心城市的一般规律。从历史逻辑来说,中国古代社会的消费城市具有明显的阶级特征,消费中心城市的产生与城市结构、功能以及城市的消费文化基础有关。从理论逻辑来说,马克思关于生产与消费的理论是构建消费中心城市理论的逻辑起点,构建消费中心城市理论是格莱泽、克拉克为代表的消费城市理论在中国的现实演化。从现实逻辑来说,消费中心城市是遵循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的产物,是我国引领消费结构转型、助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战略设计。  相似文献   

14.
金融发展在中心城市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心城市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意义作为区域经济中心 ,中心城市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心城市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往往取决于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中功能作用的大小。在中心城市的诸多功能中 ,集聚和扩散是其作为区域经济中心不可或缺的核心功能。一方面 ,中心城市可以利用优势的环境和条件吸引众多的企业和机构以及社会经济各部门在其相对狭小的空间中聚集 ,引发人口聚集、同业聚集、系统聚集等效益 ,发挥其在区域经济中的集聚功能。另一方面 ,中心城市还能以其自身优势的提高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具有扩散的功…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城市理念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发展道路的新引领,中心辐射作用的发挥程度对于城市性质具有决定性,将两者统一到城市和区域发展进程中,对于构建城市区域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人民城市和中心辐射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综合分析,构建了人民城市与中心辐射之间"人群—功能—空间"有机统一的分析框架,指出践行人民城市理念需把握个体、群体和人民的辩证统一关系,放大中心辐射作用需把握功能、空间和路径三个维度,强功能、提品质是在人民城市建设中放大中心辐射作用的关键举措。以上海主城区为例,围绕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放大中心辐射作用,提出了双向赋能提升核心功能硬实力和多管齐下协同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实施路径和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城市间企业投资数据分析京津冀城市网络特征及成因,可发现京津冀城市群及其中心城市的城际联系开放性强,城市群城市网络中心—极化效应突出,这与其中心城市北京的经济特性有关。北京的经济结构是以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为主,造成其对外经济联系更多是高等级、跨区域和超越地理临近的,较难形成对腹地城市的经济辐射。且随着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腹地城市制造业发展趋缓,也不利于接受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从而造成区域的非均衡发展。因此,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需着眼于京津冀城市的经济功能,尤其要考虑北京的首都功能定位,明确三地分工关系,强化北京对津冀的辐射带动,加强城市群内城市间的功能联系,形成更为均衡的城市群城市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空间扩展体现出几种方式:城市商贸功能回归重塑商务中心、城市更新催生旧城的"新天地"、中心区土地置换促成郊区"卧城"矗立、试验政策和大事件拉动城市发展新区、跨域资本引入促进开发区兴起、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城市群发展、边缘地区的城市化催生"城中村",乡镇工业化使"村中厂"滋生,会议休闲化使"度假村"在乡村开花,经济发达地区的开发向生态脆弱区挺进。基于城市功能成长的城市形态演进,带来了城市功能在城市地区的过度集结和在农村地区的碎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国家中心城市是在党的领导下独具中国特色的城市建设模式,也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力量,体现了鲜明的党的领导特色与社会主义特色。党领导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历经探索奠基、起步发展及深化转型三个阶段。回顾这一历程,党领导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在价值遵循、实践展开、认知行进和目标追求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演进逻辑,并在这一过程中凝练总结出诸多基本经验: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坚强领导,牢牢锚定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深度解析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中心”任务,不断推动党对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理念和实践创新,吸纳借鉴世界城市先进理念与有益做法。这些鲜活经验,为建设更高质量的国家中心城市提供了践履启示。  相似文献   

19.
要发展城市,必须懂得营销城市。特色是城市形象的基石,街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以特色街区的规划建设促进城市营销,已经成为当今国内外众多城市的经典做法。伟大的城市呼唤伟大的街道,伟大的街道造就伟大的城市。事实上,国内外众多区域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甚至世界中心城市的崛起之路正是由特色街区的规划建设开始起步的。实践证明,特色街区的规划建设对推动中心城市的整体与长远发展能够产生良好的"乘数效应"。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淄博中心城区生态城市建设在城市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城市功能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从城市规划、带动作用、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文化内涵等方面阐述了影响中心城区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因素,提出了通过明确规划建设重点、推动中心城区规模扩张和功能提升、着力加快生态环境系统建设和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内涵等措施,以达到加快淄博中心城区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