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意象派诗人埃兹拉·庞德的中国文化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埃兹拉.庞德作为美国意象主义诗歌的先驱,是一位具有“中国文化情结”的诗人。他的很多诗作都是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创造性重构。文章通过对庞德诗歌和诗学观点的进一步研究,阐述了庞德在许多方面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包括对中国古代绘画技法、中国汉字的象形性特征,以及对中国儒家思想的借鉴。中国古典诗歌与中国文化成就了庞德在美国现代诗歌领域的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2.
意象派诗歌是美国现代诗歌的开路先锋,代表人物主要有:庞德、H.D.罗厄尔等。他们在对待诗歌"意象"上,主要强调意象和"意象并置"。20世纪五、六十年代,罗伯特·勃莱、詹姆斯·赖特等把意象派诗歌发展成深度意象派诗歌,无论是诗歌理论或是诗歌创作实践,他们在对待诗歌"意象"上与庞德的意象派诗歌有着一定的差异;他们也强调诗歌的意象,但认为深度意象是对无意识的开掘,强调意象的跳跃和比喻的转换。通过从定义和概念、哲学基础、文化来源以及创作实践四个方面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意象派诗歌和深度意象派诗歌在"意象"处理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埃兹拉.庞德作为一个现代派的诗人,与意象主义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既是意象派诗歌运动的领导者,但又似乎是它最早的背弃者,加上他对中国古典诗歌令人瞠目结舌的误译,更引起了欧洲及中国的学者和评论家们褒贬不一的评价。文章旨在以意象主义思潮的兴起、高潮、衰落为基本背景,对诗人庞德在这一思潮中对理论发展、诗歌意象与形式的创新及自我超越性作一次粗略的回顾和简评,并力图通过几个重要问题的思考确认诗人现代派美学观的实质。  相似文献   

4.
意象叠加和意象并置都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用的技巧,美国意象派领袖人物埃茨拉.庞德不断模仿这些技巧进行诗歌创作和翻译,他的模仿经历了一个从意象叠加到意象并置的过程;意象并置成为庞德诗歌语言的一大特色。由于庞德的大力提倡和推崇,意象并置这一技巧在美国新诗运动中得到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5.
美国著名诗人、学者庞德一生最为重要的诗学理论是意象主义和漩涡主义。国内外学界主流一般认为庞德是在提出意象主义理论之后,才偶尔发现费诺罗莎笔记中的中国诗歌正好符合其诗学理论的。他们忽略了这一事实:庞德在获得费诺罗莎的笔记之前已经接触到中国诗歌,他所提出的意象主义诗歌主张中有关诗歌节奏、诗歌用词等的理论都受到来自中国的深刻影响;而且庞德从意象主义转向漩涡主义也源于他对于中国诗歌认识的变化。因此,庞德的意象主义和漩涡主义理论具有明显的中国背景。  相似文献   

6.
美国诗人庞德翻译过大量的中国古典诗歌,他利用现代英语诗歌的形式对中国古典诗歌进行了创造性阐释,译文自然流畅,韵味十足。本文从意象再现的角度,分析庞德对中国古诗的创造性翻译方法及其效果,从而以文学翻译的多元视角认同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文化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比分析了中国古代诗歌与美国意象派诗歌中的不同意象,阐释了在不同文化中意象有不同的概念和体现;从美学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了意象两个主要的美学特征:隐和秀;并介绍了庞德等英美意象派诗人从事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活动以及对中国诗歌英译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论庞德对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派是20世纪初最早出现的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之一,它是由英国哲学家、诗人休谟和美国诗人庞德于1909年前后在英国伦敦倡导并组织成立,后由艾米.洛厄尔将它引入美国诗坛。年轻的诗人庞德以他颇有建树的诗歌理论和实践在这个运动中脱颖而出,成为意象派诗歌运动的领袖和奠基人。庞德发起的意象派作为一个文学流派虽然存在的时间不长,但他对美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影响巨大,并为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揭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9.
美国意象派诗歌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在创造上借鉴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对情景交融与精炼简洁的语言的强调等意象方法。在东学西渐视角的关照下,分析中国文化对美国诗歌的渗透,考察意象派代表诗人庞德与中国诗歌的联系,可以发现中国古典诗歌与意象派诗歌相通的契合点,从而揭示中国古典诗歌对意象派诗歌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艾玆扯·庞德(1885——1973),美国诗人和评论家、英美意象派诗歌创始人。本世纪初,一些英美青年诗人不满于当时笼罩诗坛的维多利亚时期的那种陈腐冗长的余风,组织了“诗人之社”,探索诗歌改革。1909年,庞德来到伦敦,成为这个团体的核心,发起了意象主义诗歌运动。意象派本身的创作成果并不多,全盛期也仅有五、六年,但对英美现代诗歌的影响却极为深广。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英美意象派诗歌的创始人埃兹拉.庞德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以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为支撑,庞德提出了以"意象"为其核心范畴的意象派理论。由于中西文学在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和审美价值体系等方面存在差异,庞德在接受中国古典诗歌影响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两者诗学理论主张有别,庞德意象诗与中国古典诗歌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Atthebeginningofthiscentury ,EzraPound ,with“asenseofcolor”〔1〕(P10 4 8) ,triedeverywaytofindthepoets“whoarepurered ...puregreen ,”〔1〕ofwhomknowledgeisasessentialtoapoetasthefindingofgoodcolorsistoapainter .Tohisgreatjoy ,PoundfoundtheminclassicalChinesepoetry .Hes…  相似文献   

13.
'并置'是随着西方反理性主义的思潮而出现在艺术领域中的表现手段。美国现代主义诗人庞德的'并置'诗学因吸收了中国古诗之精髓并受汉字美学的启示而得以拓展,成为开发诗歌能量、革新英语诗歌的有效途径。海外华人学者叶维廉又将庞德的'并置'导入中国诗学语境,引领国人反观中国古典诗歌的特性。考察'并置'从西方到东方的这一迁移,将为我们在比较语境中探讨中国诗学特质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译作乃是新作”是庞德从译作的接受角度和文学翻译的意义出发提出的翻译原则。这一翻译思想对西方翻译界影响很大。本文通过分析庞德的诗歌翻译原则和艺术性来阐明诗歌翻译的艺术原则和个性特征 ;同时强调加深对庞德的中国文学和文化译作及其翻译理论形成的背景和现当代翻译理论发展动态的了解, 从而以文学翻译的多元视角来认同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文化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译作乃是新作”是庞德从译作的接受角度和文学翻译的意义出发提出的翻译原则。这一翻译思想对西方翻译界影响很大。本文通过分析庞德的诗歌翻译原则和艺术性来阐明诗歌翻译的艺术原则和个性特征 ;同时强调加深对庞德的中国文学和文化译作及其翻译理论形成的背景和现当代翻译理论发展动态的了解, 从而以文学翻译的多元视角来认同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文化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庞德与艾略特是20世纪初意象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庞德对艾略特早期的诗歌创作有较大的影响,但之后两人形成了不同的诗学思想体系。通过比较分析两者的诗学理论和作品,发现庞德崇尚简约典雅的意象,强调以赋格的形式组织诗篇,以漩涡式的主题统摄诗歌,并追求东方式的诗歌境界。而艾略特的非个性化理论则深受法国象征主义影响,提出以客观对应物融合感受和思想,通过物像构成复杂的象征体系,以情感逃避的方式体现人类普遍情感。面对破碎的现实世界,两者都试图在诗歌中重塑艺术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庞德是英美现代主义诗歌运动的一位领军人物,也是英美批评界颇具争议的一位诗人。文章从认知历史主义视阈分析庞德在英美的批评史,概述英美文学界对庞德的诗歌、诗歌理论、诗歌翻译等的批评,并阐释庞德及批评者各自所处的社会环境与主体的具身认知、主体认知能力的局限性、认知共性及其认知差异等因素对他们的影响,避免因“晕轮效应”产生的认知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