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试图从两种视角去理解财政支出结构。一方面,如果从第一代财政分权理论出发,以新古典经济学的规范理论作为分析框架,研究地方政府如何对财政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很显然,地方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时会尽力考虑辖区居民的偏好从而引发政府间的良性竞争。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从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去考察地方官员的行为取向从而理解财政支出结构的形成机制。这也是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分析公共品供给的主要思想,他们着重于解释财政分权的机制特别是对于财政分权实施主体的微观基础——政府官员的行为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发展走向平稳运行。在当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势下扩大内需投资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产业拉动经济增长是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基本政策。在这个过程当中,融资方式是否合理成为资源配置是否成功的首要环节,对投资的效率、质量和经济发展,以至经济制度的建立关系极大。深入考察融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的演变,有助于认识中国基本建设融资体制的发展规律和趋势,以制定合理有效的融资制度和政策。按照历史发展及其性质的不同,融资方式可分为财政融资、信贷融资、证券融资三种方式。经济发展特别是基本建设融资体制,就是在…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本文通过对环境与经济关系的分析,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环境污染的原因,论证了运用财政手段是解决环境保护领域存在的"市场失灵"问题、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明朝自明太祖朱元璋开国到其灭亡,期间经历了270余年的时间。这一时期,来自北方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和东部沿海倭寇的安全威胁不断,加之朝廷内各种政治势力激烈的碰撞,使明朝的国防也随之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明朝的国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自明太祖朱元璋至宣宗是明朝国防发展的前期。这一时期政治修明,经济繁荣,国家富裕,是明朝兴盛的时期,也是国防强盛的时期。从宋英宗开始,到宋孝宗止,是明朝国防发展的中期阶段,全国政局开始动荡不稳,财政危机逐渐加深,贵族官僚日益腐朽,武备松弛,边境动乱,国防发展停滞并且趋于衰退。从明孝宗起,至思宗止,是明朝国防发展的后期阶段。这个时期国力衰弱,皇帝沉溺于玩乐,不思朝政,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互相倾轧,国家财政接近崩溃,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国家武备废弛,南方倭寇侵扰,北方强虏南下,边患四起,国防虚弱不堪。穆宗时期和神宗初年,虽然有所振兴,但整个国力逐渐衰退,已无法挽回颓势,最后招致了明朝的覆灭。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大致经历了建立、调整和根本转变三个时期,笔者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税务筹划作为税收制度的伴生产物,一样有着其经济制度的基础,本文正是从税务筹划的定义谈起,根据制度经济学的企业的契约性质确定税务筹划在企业中存在的制度属性,税务筹划这种制度安排是嵌在整个企业制度和社会环境当中的,接着分析了这种制度安排在企业中存在的原因以及要运行好这种制度企业所要遵行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理论渊源、制度分析方法、市场和政府的作用、研究方法四个方面对新制度学派和新制度主义经济学这两个流派的差异进行比较论述,对这两个流派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从而对制度经济学的理解更为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8.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是一项我国的重要经济制度,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农村土地的活跃流转,更多深层次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因此,农村土地经营权问题是目前我国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存在的问题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以便对如何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王艳 《管理科学文摘》2010,(26):202-203
随着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变,传统的经济理论已经很难解释转型期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而制度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同样在相应进行着重大改革的会计制度也适时地引入制度经济理论,开辟了西方经济学与中国转轨时期会计的实践相结合的新途径.本文将从制度理论在转型期中国的适用性入手,分析、综述相关制度经济学理论在会计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工业化、城市化对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的影响机制,利用1999~2009年全国24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收入的依赖度在逐年加深,但区域差异明显;工业化对土地财政依赖的影响主要是间接的,而城市化对土地财政依赖的影响则是直接的。尽管工业化和城市化都对加深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产生正向效应,但城市化对土地财政依赖的推动作用要强于工业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并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分四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简要的介绍了一些学者对土地财政涵义的界定。第二部分阐述土地财政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现行财政体制、土地制度、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和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方式导致土地财政的产生。第三部分从土地财政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分析土地财政的现状,并提出收入和支出方面存在的问题,收入方面有如土地出让金比重过高、土地出让过程损害农民的利益等的问题,支出方面有支农支出过少、保障房建设过少等问题。最后根据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措施,例如深化分税制改革、开征物业税、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加快保障房建设等。  相似文献   

12.
基于1999-2009国土资源年鉴的数据,对省级层面上土地财政的规模进行了详细分析。这期间各地区土地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的均值基本在0.18-0.38左右,各地区差异不太明显;而土地出让金相当于财政收入比重则从0.11-0.80不等,地区差距较大,土地抵押金与财政收入之比则是上海为最高(3.83),最低的为黑龙江(0.09),将各地土地财政占财政收入的比值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进行分析,全国各地区土地财政大多数都处于中等程度。  相似文献   

13.
商品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商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理论之一。本文从马克思商品理论出发,指出土地的商品属性,进而对我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房地产产业涉及范围较广,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本文从土地税费、土地金融和土地出让金等三个方面,对我国现有的土地财政进行了概述,并从土地财政的角度对我国出现房地产泡沫的原因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15.
分税制改革之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占整体财政收入的比重大大降低,但地方政府的事务并不因财政收入的降低而减少,相反有增长的趋势。地方政府为筹措财源不得不采取"土地财政"的策略。"土地财政"带来的负效应的蔓延呼唤"土地财政"制度的改革。规范化的财政分权体制,尤其是赋予地方财政自主权,是"土地财政"制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6.
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土地倒包、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工外出务工现象,必然引起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相应变革。本文结合河南省社旗县城郊型村庄代营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探索与农村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土地经营制度和就业制度的变革,力图揭示农村经济制度演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理解经济变迁的过程可以解释经济体过去和目前的经济绩效。本文回顾道格拉斯.诺斯在著作《理解经济变迁过程》中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提出对诺斯观点的解析。在分析中重视信念对制度形成的意义,从制度形成的角度审视经济变迁,并尝试用诺斯的制度经济学观点解释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强调解放思想、统一认识的重要性,提出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土地问题的世纪反思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农村以土地占有与分配关系为主的制度变迁,是其它一切经济制度变迁的基础。本文依据对大量历史资料的分析为佐证的研究假设是:由于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基本国情矛盾制约不断加剧,农村土地制度作为农业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制度的基础,本身不可能是一种促使土地趋向集中并迫使小农破产的制度;中华民族以农业文明维系数千年历史的“内部稳态结构”即立足于此。历代政权在立国之初推行“均田免赋”、或在中兴之际试图抑制“占田”,也是在这个制度基础被破坏因而出现社会危机时的基本对策。本文试图说明,在“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基本国…  相似文献   

19.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实施了三十年后,许多弊端已经显现。对于农村土地是私有还是公有也一直争论不休,以法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土地公有制更能实现农民与国家双方面效益的最大化。本文从法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解释土地股份制改造是解决目前土地问题最经济合理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财政间的竞争在协同发展的引导下最终走向财政协作,协同发展理当成为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基本态势。应在鼓励和保护地方政府间开展有序财政竞争的同时,构建科学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保障经济区域的协同发展。基于此,笔者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京津冀政府间构建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