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蓉 《职业时空》2008,4(10):50-50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原则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德育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方面,是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重要途径。它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三个方面。由此可知,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与灵魂,各高校应把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来抓,注重德育队伍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注重德育工作的经常性、针对性、实效性、渗透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2.
生活是一种道德实践—认知活动。本文从人的生活出发,指出生活是人的生命一种存在方式。在生活论的立场上,生活就是教育,道德教育是人生活的样式。生活德育是德育的发展趋势,道德教育只有从人的生活实际出发,在人的生活实践中培养人的德性,才能使德育重新回归原本的状态和失去的目标。一句话,生活是一种基本的道德实践—认知活动。  相似文献   

3.
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使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质形成和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提高道相认识、培养道德情感、形成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念、养成道德习惯五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因素。道德认识也就是人们对于个人与社会以及个人间相互关系的共产主义道德义务,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这种道德义务的理论、原则、规范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是十分重要的。毛泽东同志说:“不论做什么事情,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联系,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在技工学校…  相似文献   

4.
论主体性德育模式的建构原则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职业时空》2009,5(3):168-169
主体性德育是以发展学生的道德主体性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的德育。构建主体性德育模式是新世纪、新形势下改革传统德育模式,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就主体性德育模式建构的基本原则和策略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杨立成 《职业时空》2008,4(3):52-52
高校作为直接为社会培养和提供人才的摇篮,德育对个体道德成长起着日益明显的作用,其地位和使命无疑更加突出。因此,高校德育的实效性不仅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成败,更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终身化道德教育理念就是提倡道德教育要贯穿个体生命的始终,不断完善个体人格,促进个体德性的丰富和完善.本文论述了终身化道德教育理念的依据,并提出贯彻该理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道德教育实效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道德远离生活、脱离学生的实际.本研究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了解小学生日常道德生活现状,进而为德育新课程的实施和学校道德教育走向生活提供必要的理论和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8.
林声超 《职业》2011,(20):87-89
一、学校德育体系的整体构建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实践中的互动,把一定社会的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规范、法纪规范、心理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德性本质上并非与生俱来,而是获得性品格。青少年的德性形成需要合理有效的教育和塑造。德育人文关怀的指向是培养和塑造具有德性的人,或者说是具有德性人格的人。德育人文关怀对于青少年德性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培养道德情感、启迪理性自觉、引导精神自律和完善心灵和谐。  相似文献   

10.
日本道德教育的途径及方法,注重道德教育的显性与隐形的结合,注重道德教育的整合化,社会化;德性养成、实践训育;德育"内面化";日本德育"三位一体"等,对构建本国的德育途径和方法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多元化的社会中,道德教育更加备受关注。个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仅就个人和社会的向度而言,道德教育该如何进行,西方的价值澄清理论、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品格教育理论等都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单纯以个人为核心或者以社会为核心的道德教育都存在弊端,在受教育者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天平。面对全球化和多元化时代,道德教育之“砝码”应在个人和社会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使得道德教育在为人类繁荣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公益广告是以传媒方式进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一个新途径.公益广告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文化环境,极大地影响着青少年道德认识的提高、伦理规范的选择和道德品质的发展.在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视域中,公益广告德育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多方互动、激励认识;自觉导向、凝聚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个体道德德性的形成包含两个基本过程,一是个体道德理性的形成,一是个体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完整的德性养成教育实际上也包含了两个基本过程,一是个体道德理性的启蒙教育,一是个体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前者是后者的精神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生活外化.当代社会从经济、政治到文化领域,越来越多地走向开放,社会呈现的不再是单一的伦理价值体系,而是多元共存的价值图景.如何加强价值启蒙,同时注重生活养成,是当前未成年人德性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4.
董晨 《职业》2014,(24):131-131
德育心理学研究显示,个体道德意识的产生、道德情感的陶冶、道德意志的锤炼、道德信念的确立、道德行为的形成都离不开现实生活。因此,道德教育要面向生活,让生活本身成为教育的手段。本文将主要探讨生活化理念下技工学校德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生命道德教育就是传授生命知识、优化生命关系和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这是直面现实生活的需要,也是反思我们道德教育的需要;加强中学生生命道德教育,需要构建整体性德育体系并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体意识.  相似文献   

16.
道德教育原则是一个相对已经成熟的体系。固有的高校道德教育原则,贯穿于整个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始终。道德原则又不是凝固不变的,它将随着人们对网络社会的道德教育规律认识的加深,以及网络道德教育实践的总结,日益丰富和发展。综合网络环境实际,结合高校固有道德责任教育原则,本文总结指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三项原则,分别为开放融入、自由自主、互惠互利。  相似文献   

17.
道德社会化是道德社会学的重要理论领域之一,从个体的角度看,道德社会化是道德行为的发生机制.长期以来,关于道德社会化的研究,存在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和心理学取向,每种理论都把我们引向略微不同的方向.道德社会化的构成要素主要体现在认同道德规范、明晰道德关系和形成道德人格上.道德社会化实现的途径主要是社会的道德教育和个体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8.
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摆在德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体制的转型时期,时代特征使道德主体面临困惑和迷惘,德育实效性受到挑战.由于法律与道德的辩证关系,加强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无疑可增强德育实效性.要明确法律素质教育内容,改革教育方法,培育良好教育大环境.  相似文献   

19.
德育教育是社会或一定的社会群体用特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对其社会成员施以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影响,以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而我国的德育教育是根植于德育教育之中的一种教育形式,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需求,利用多种形式和手段,促进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素质等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的活动过程。由此可见,我国的道德教育是具有一定目的性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20.
开设德育课,意在教导学生,如何提高品德素质、如何做人等,德育是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素质的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