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导向作用.由于社会需求导向机制缺位,个体消费需求的分散、互扰、不稳定,缺少社会整体理性约束,从而误导经济发展目标,制约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需求导向机制有三个构成要素:消费理念、消费结构和消费需求.构建要素齐全、内在逻辑统一的社会需求导向机制是保障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目标理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在公务人员职务消费领域,公务人员凭借对自身职务消费的信息优势架空主管部门和社会公众的控制,产生职务消费"异化"行为。矫正公务人员职务消费"异化"的关键在于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激励和约束公务人员的公务消费行为,使其忠实体现公共利益目标。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质量不高、有效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是社会经济环境中还存在诸多约束其消费的因素。需要通过对收入约束、供给约束及消费环境约束下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分析 ,研究如何克服环境约束 ,有效拓展农村居民消费空间、不断提高其消费质量。  相似文献   

4.
居民预期对我国消费需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 2 0世纪九十年代始消费一直处于紧缩状态 ,自九十年代中期 ,政府连续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 ,但消费需求始终未能安全走出低谷。在改革中居民的不良预期对我国消费需求不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体育消费既是一种愉悦身心、人力资本再生产的体育本质效用的消费,又是一种展示生活品位、象征身份地位的体育派生性效用的消费。由于受收入水平与时间约束,特别是现代人社会化过程中群体归属心理认同的影响,体育消费裂变为实用性与炫耀性两种消费场域。洞悉这两种消费场域的分化与流动的约束与动力机制,对体育产业开发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绿色消费是人类在追求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探索出的一种消费方式,并迅速在全球普及。我国的绿色消费面临着多种困难,企业的供给约束、消费者约束和现有的宏观经济体制等诸多因素成为阻碍绿色消费普及的主要原因。要推广绿色消费,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建立健全市场秩序和法律规范;企业必须进行生产转型,开发绿色产品;消费者要增强绿色消费观念,改变传统的消费模式和理念;谢费者协会应该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为根本,加大对假冒伪劣绿色产品的检查,维护绿色产品市场的有训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高价彩礼现象屡见不鲜,在彩礼上涨过程中宏观层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在丰富彩礼劳动补偿说和财产转移说基础上,以河北省农村为例,从机制变迁视角揭示了彩礼上涨的结构性因素,解释机制变迁带来的相关行动者对于彩礼意义的重新解读。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劳动激励机制由劳动爱国转向劳动致富,消费机制由爱国节约转向消费主义。由此带来彩礼上涨的物质基础是个人收入和消费水平提高,且产生个体之间差距,彩礼成为弥补收入和消费差距的重要来源;带来彩礼上涨的心理基础是追求个人收入和消费成为合理诉求,彩礼成为满足需求的重要来源。两种机制的转型推动着承载了劳动收入差异补偿功能和消费能力转移功能的彩礼由仪式化向世俗化转变。天价彩礼的形成不仅是个体主观选择的结果,也是社会机制建构的结果,需要从宏观的、综合的视角进行理解。  相似文献   

8.
符号消费已成为消费一大趋势。本文探讨了符号消费与商品消费的区别,并重点对符号消费的形成机制及引导策略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9.
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通过综合考察房产财富、房价、预期和未预期房价对不同年龄段有房和无房家庭消费的影响差异,对我国房价与家庭消费关系的主导机制进行系统的实证识别。研究发现:房价或房产财富与年轻家庭消费的正相关性,均显著大于中年和老年家庭;房价对有房和无房家庭消费的影响几乎无差异,与三个年龄段有房和无房家庭消费的影响也均无显著差异;未预期房价仅与年轻家庭消费显著正相关、且大于中年和老年家庭。上述发现拒绝财富效应和信贷约束效应的理论预测,支持共同因素效应的预期收入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仅房价上涨对我国居民家庭消费的促进效应是有限的,未来预期收入增长才是房价和家庭消费关系的主导机制,是促进我国经济良性内循环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0.
低消费率尤其是居民消费率过低,是目前困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居民消费偏好既依赖于家庭遗传性和内生性,也依赖于社会形成机制。消费行为受到空间建构和分布的影响,城乡消费空间的差异会导致居民消费行为也存在较大异质性:一是由城乡社会形成机制差异导致的消费群体的异质性,二是由信仰、观念、社会等级等家庭资本遗传导致的消费者个体异质性。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将导致两类扩大消费效应,即由于城乡空间重构和居民区位移动,消费者群体重新选择消费方式及消费行为的"空间转换效应",以及在深度城镇化的过程中,异质性消费个体面对城市"消费空间"的变化而改变消费方式和消费内容的"消费升级效应"。将空间维度和消费黏性引入"低消费率之谜"的研究,可以有效地拓展消费行为的微观基础研究,揭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扩大消费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1.
传统伦理是在前资本逻辑时代中确立的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当代资本逻辑条件下的消费社会产生了“异化消费”,从而迫使消费伦理问题成为可能。消费伦理虽然并非是对传统伦理学的彻底颠覆,但消费伦理却超越了传统伦理的有效界限——消费伦理把后代人拓展为伦理对象,从而试图在人对自然物的审美关系中,以及对消费的哲学反思中建构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伦理。在这个意义上,消费伦理越来越成为当代伦理学变革中的一种立场。  相似文献   

12.
经过近 2 0年的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 ,我国经济已经进入过剩经济时代 ,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 ,消费资源更多地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 ,消费市场、消费结构都发生了新的变化 ,客观上要求消费方式突破传统模式的束缚 ,进行符合规律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王船山的消费伦理思想以理欲合性为理论基础,以对俭与奢及其利弊的分析为重心,以追求絮矩之道为旨归,既肯定人的自然之欲的合理性,又提出以理导欲,主张消费的目的是促进人性的发展。这一消费伦理价值模式体现了公正无私和民本主义思想,以及对人民群众生存权益和消费需求的人文关切和道德关怀,在当今时代无疑是一副治疗自我欲望膨胀和消费异化的良药,也对我们建构具有民族精神且具时代特色的消费伦理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弗洛姆认为异化消费是20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典型症候。消费从属于人、满足人需要的手段地位上升到独立的、目的性的地位,成为凌驾于人之上的控制力量。对弗洛姆的异化消费理论必须做出客观的评价,既要承认其人本主义的局限性,同时又要找出其消费异化理论中值得借鉴的合理因素和闪光的思想精华,对建设和谐社会、树立健康消费伦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尚俭"与"尚奢"之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个体的消费伦理中,一直存在"尚俭"与"尚奢"的争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尚俭"的消费观已日益显露出其局限性,但由此认为"尚奢"的消费观更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结论也是片面的。在"尚俭"与"尚奢"之间寻找一种既适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又适应个体发展的合理的消费观是对消费伦理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文明、健康、适度应该是个体消费伦理合理建构的原则与基础。  相似文献   

16.
人们通常会关注伴随消费而来的幸福感,却容易忽略自己为此付出的可观代价。消费其实就是以代价换取幸福感的过程。消费的代价并不总是与消费幸福感成正比,理想的消费模式应该是以低代价换取高幸福感。个体在比较和选择各种不同的消费模式时,需要从提升消费幸福感和控制消费代价两方面努力,从而在消费与幸福之间建立恰当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古往今来,凡有人群之处便有消费;有消费就有既定的历史习俗惯制。消费民俗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全方位地涉及到经济、政治、民族、伦理、消费方式与心理、消费时尚及其趋势等社会问题,而且彰显出稳定的规律性。但对我国消费民俗的深入系统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诸多学术空白亟待填补。当今经济生活巨变,时代呼唤尽快建立健全一个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新学科——中国消费民俗学。据此,笔者拟对这一待建学科的必要性、学科性质、社会功用与学术价值等基本问题作以引玉式的理性探索。  相似文献   

18.
浅析当前我国高校的消费道德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道德现象。目前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着一些不良的消费现象,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道德教育势在必行。高校消费道德教育必须以传统节俭消费伦理观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注重理论教育,提高认知能力;注重实践教育,强化情感体验;充分发挥社会与家庭教育及引导作用的途径和方式进行实施。  相似文献   

19.
消费伦理是指人们在消费水平、消费方式、消费环境等问题上产生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以及对社会消费行为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评价,内在包含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关系的三重维度。消费主义作为一种消费价值观念,引导大多数人追求体面的消费,渴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并把这些当作生活目的和价值,其结果引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三重伦理困境。超越消费主义,一要树立生命共同体理念,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二要发挥制度优势,超越资本逻辑;三要扬弃消费异化,构建健康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