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十四行诗"入手,从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情感体验出发来探析,莎士比亚早期的创作情调明显表现出忧郁、感伤、激愤以至虚无……选择"十四行诗"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两点考虑.第一,从创作时间上看,"十四行诗"(共154首)属于作者早期作品;第二,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与其戏剧的大众性不同,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自我写照意义.莎士比亚早期戏剧作品中之所以呈现出轻快、浪漫的风格,是因为他需要得到世俗社会的承认.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种种羁绊,把人原有的自由、独立、自我的心抹杀了……只有当我忘却了以往学到的东西时,心里才有压不住的创作欲望。这是石齐在艺术探索与创作实践中的感悟之言。  相似文献   

3.
肖邦钢琴音乐的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邦是波兰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他的作品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魅力。从创作的方法上和对生活的感悟上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同时他也是一位爱国作曲家,在他的作品中,还带有强烈的民族情感,是唯一一位创作来源于生活的作曲家、钢琴家。这也是肖邦钢琴音乐的魅力根源。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没有对"模仿讽刺"作品及其引发的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作为一种创作形式,以"模仿讽刺"手段创作的作品如果符合独创性和能以有形形式复制这两个条件,就应被列入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范围,并适用著作权法上的合理使用原则.要明晰这一问题,需修改完善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关于作品和合理使用原则的规定,以更好地解决著作权法领域内产生的新问题,达到著作权各主体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大江健三郎晚期创作形成的“自己后期作品的风格形式”,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审美特征。其一,以“挂笔”宣言的方式为自己即将到来的新的创作开拓出更多的心灵“内存”;其二,表现为一种文化救赎的思想,要以小说形式帮助自己和众多“激荡不休的灵魂”,在“无神时代里寻求自我拯救”;其三,把写作过程变为自我“解构”的过程,从而通过“重新书写”达到一种新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鲁迅先生二十世纪的乡土小说进行回顾与再审视,反思社会转型时期乡土小说创作的低迷,期待新时代作家们对中国社会面临的"三农问题",予以关注,创作出真正反映乡村面貌,农民命运和心声的震聋发聩的作品,不辱文学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7.
《洪湖人民的心愿》是闵慧芬根据歌剧《洪湖赤卫队》中的《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的唱段改编而成的.该文通过对作品《洪湖人民的心愿》的创作背景进行分析,深入挖掘该作品的文学内涵.通过对该乐曲所描写的故事情节,开发出演奏技巧.对更好的了解作品,演绎作品,感悟作品做铺垫.  相似文献   

8.
卫慧的早期作品中,自我言说过多地将笔触放在了自我的感觉上,缺少一个作家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叙事模式的设置具有浓厚的消费文化气息.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消费符号和异国情爱叙事特点有浓郁的后殖民文化色彩.她的创作经历了从迷惘到皈依的发展过程,新作<狗爸爸>透露出卫慧对既有规范秩序和社会文化的认同,标示着卫慧另类、叛逆创作姿态的被改写.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青年散文家刘鸿伙的作品入手,分析其创作的个性和价值。“田园情结”是刘鸿伏创作的触发点和动力;城乡两种不同价值体系的冲突构成了他散文创作的双重文化背景。作品中所传达出的人生感悟、山水解读,以及创作个性,无不受这一文化背景的制约。  相似文献   

10.
血肉之躯在萧红的前期写作中是叙事的焦点之一,而在其后期作品中身体却在文本中隐去.由表现从主体中分裂出去的女性之躯到身体向主体的回归这一创作思维的变化体现了萧红在其整个生命历程与创作历程中建构主体、认知自我的艰辛努力.从其创作与生命历程的相互参照中,以身体为逻辑可以解读贯穿于萧红作品的这种创作思维.  相似文献   

11.
以明道的观念指导创作,经常会造成作品的僵化与艺术性的匮乏,使作古文的风气难以普及.韩愈、柳宗元努力发展真正的道在文学中的表现形式,由文以明道--发展为对道、气、文关系的梳理--提出不平则鸣说,他们一步一步消解了明道说的功利性给创作带来的包袱,以对文学独特规律的领会和把握,达到了"知"与"力"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东君小说中有着明显的"冲谈"痕迹,在他的作品中具有浓浓的带有宗教倾向的出世味道。他非常注重对冲谈的艺术境界的营造,具体表现在情节编排、场景展示和语言运用中。东君的创作强化了作品的现实关注度,加入了神秘美因子。  相似文献   

13.
贺寿之辞自先秦始,至南宋蔚为大观,但多言富贵荣华,情感苍白。南宋词人方岳因为国为民屡遭构陷,仕途坎坷,他将身世之悲、家国之痛融入到类型多样的寿词创作之中。贺长官词展示了他奇特的艺术构思与创作才能,贺亲友词在真挚祝福中流淌出对现实人生的感悟,那记载生命历程的自寿词背后则是盛年难再、壮志成空的无奈。南山虽好而庙堂难离,种种复杂的情感汇集于他的寿词创作之中,使其作品展示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
《故事新编》是了解鲁迅后期创作和思想的重要资源,《故事新编》的“新”与“编”就内含着作者的创作取向和思想特质。具体而言,《故事新编》的“新”包括情节和主题的新变;从神话向小说的转变、间接与隐喻手法的采用、主观化和心理化的大量介入等艺术特征的新变;价值观上的民间立场取向等几个方面。此外,《故事新编》的文章创作时间与文集编排次序的不一致,反映出鲁迅创作思想的前后变化。  相似文献   

15.
由<婼玛的十七岁>、<花腰新娘>、<红河>三部电影作品组成的"红河三部曲",是通过三个不同的视角集中、深刻地反映了生活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不同民族的三位女性的生活.作品直面边疆少数民族生存的忧虑,还原了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民俗,散发着诱人的浪漫情怀,是深刻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现实主义典范.  相似文献   

16.
贝多芬“暴风雨”钢琴奏鸣曲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多芬的"暴风雨"钢琴奏鸣曲(op.31,no.2)虽属其早期作品,但在创作手法上较之海顿、英扎特的同类作品已有很大突破。作品更为复杂、宏大,更富创造意义,一定程度上预示了其中、后期作品的某些发展趋势。探索该作品独特的艺术特色,对于进一步研究自古典到浪漫时期创作手法的发展及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在广西文坛上活跃着一批女性散文家 ,她们的作品从女性生活的各个层面、女性独特的审美视角出发 ,展示当代女性对社会、人生独到的心灵感悟 ,大胆的情爱追求和对人生的不懈探索 ,以及对女性自身命运的深切关注。她们的创作以独有的对当代生活的情感体认与诗性展示、独特的创作风格及审美倾向 ,用直觉诉说和理性剖析的方式 ,显示了当代女性思想艺术的风采 ,形成了广西文坛一道独具魅力的心灵风景线。  相似文献   

18.
萧红是一位具有独特个性的现代女作家,她的创作与传统的佛学精神有很多契合之处.在她的作品中,不时闪现出作者对生命的哲思与彻悟,主要体现在对苦难的生命体验、对生命悲剧的感悟及对生与死的参悟.没有深厚学识背景的萧红在其创作中以单纯化、朴拙化的方式逼近了一个复杂深刻的哲学及宗教领域,使其作品显示出一种宽阔的哲学大气.  相似文献   

19.
绘画作品是抒发画家情感的载体,运用正确的创作方法,才能充分表达画家的思想.新的绘画形式的产生是对旧的绘画形式的继承与发展.技术是表达思想的手段,但技术永远代替不了艺术.绘画的创作到作品的产生直至作品的接受,是绘画作品独特的存在方式.作品能否被大多数人接受是作品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和以往的文士相比,陶渊明创作的一些作品对序文写作有探索性的发展,他注重文辞的修饰和表现力,具有比较高的文学价值.陶渊明的序文作品秉承了他一贯的艺术风格:平实真挚而蕴藉深厚,这是他作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