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旨在探析我国先秦时代三晋文化思想的基本风貌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三晋文化”,指春秋战国时代形成的以韩、赵、魏诸国为界域的地区性文化,它是一个具有独特思想风貌的文化形态。三晋文化思想是一个有待开拓的学术研究领域。深入探索三晋文化思想及其历史发展,不仅有助于全面总结我们民族的文化遗产,正确评价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尤其对于具体分析我们民族文化的地区性特点,比较各类地区性文化的异同及其演变,更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弘扬和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进一步拓宽和引深关于山西历史和文化的研究,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本刊特开辟《三晋文化研究》专栏。为此特约请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刘贯文研究员撰写了此文,作为本专栏导言。欢迎海内外专家学者惠赐稿件。  相似文献   

3.
先秦诸子百家有规律的空间分布清楚地显示出地域因素在其源起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法家源出三晋。三晋自然地理赋予法家浓烈的现实主义底色,四战之地的三晋地缘政治环境是法家独特历史观的生成前提,多元的地域文化传统与天下居中的文化地理区位为法家注入了强兼容性特征。与周边文化尤其是齐鲁和荆楚两地的持续交流,法家对儒、道等各家思想得以吸纳再造。地域的枢纽功能将时代精神、地域文化等要素加以榫合,并从思想品格、历史观念等方面塑造了别具一格的法家学派。  相似文献   

4.
忠义思想在晋国文化中已有体现,在三晋时发展到鼎盛,晋文公、介子推、赵氏孤儿事件,魏文侯等历史人事中都有典型体现。忠义思想必将在后世影响中国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不断读到李元庆先生的论著《三晋古文化源流》《、中华地域文化集成.三晋文化》《、晋阳文化刍议》等,这反映了李先生在晋学研究领域的辛勤耕耘和卓著的成就。最近,又读到他的新作《晋学初集》(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这是他十余年来致力于晋学研究的成果结集,展现了他晋学研究的全貌,也标识着他学术研究历程的升华。古稀之年,孜孜不倦,笔耕不辍,堪为后辈之楷模。“晋学”,或称“晋文化学”,“三晋文化学”,作为中华地域文化学之一的称谓,是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李先生在“楚学呼之欲出”的驱动和启示下,首先提出来使用的,并先后在题…  相似文献   

6.
三晋地处异质文化交汇地带,形成了多元性的地域风俗和文化。早在先秦时期,三晋地区便出现了《晋乘》、《晋春秋》等史著以及坚持书法不隐的良史董狐。公元3-6世纪,三晋地区史学的传播和发展较快,以史论事,撰述记史成为一种学术习惯在不同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精于史学,任职史官,撰修史著者,为数不少。北魏时期,一批河西著名学者的群体性迁徙,对公元5世纪中后期三晋地区史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公元3-6世纪,三晋地区史学发展显现出明显的家族性特征,史学人才大多以家族的形态出现,家族性习史也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晋伐齐是战国早期重大历史事件之一,对战国七雄并立形势的形成曾产生过重要影响。近年公布的清华简《系年》,为重新认识这一历史事件提供了宝贵材料。清华简《系年》与传世文献的相关材料表明:三晋伐齐的直接导因是齐项子牛之祸。项子牛之祸,可能是田和与项子牛联手谋害田悼子而引发的内乱。三晋利用齐国内乱,联合伐齐,攻入齐国长城。三晋伐齐后,先强迫齐康公入晋军会盟,又于公元前403年会同齐康公前往朝见周威烈王,正式获得了天子的策命。清华简《系年》表明,三晋称侯在前,命侯在后,三晋经历了一番激烈的军事和外交斗争,其国家政权的独立性才被周天子和列国所认可。  相似文献   

8.
关于三晋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构架 ,以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晋文化考古”理论为导向 ,提出“雁门文化”作为三晋地域文化形态的“亚型”地域文化之一 ,属于三晋文化研究的“中观”层次范畴 ,进而作出“雁门文化”的内涵界说 ,论述“雁门文化”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9.
尤锐 《江淮论坛》2021,(6):5-13
《商君书·徕民》是战国晚期比较特殊的作品.作者对秦国"百战百胜"却克服不了"三晋"敌人感到疑惑.基于对新的人口、经济、军事条件的理解,作者对《商君书》早期篇章的建议做出了彻底调整.他主张采取"人口战争"的策略,以改变秦国与"三晋"的人口不平衡状态.《徕民》篇的革新思想体现了商鞅学派的思想变迁.  相似文献   

10.
《唐风》、《魏风》与晋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原 《晋阳学刊》2003,(2):86-90
《诗经》中的《唐风》和《魏风》是产生于山西境内的诗歌,多方面反映了早期晋文化的风采。本文主要对二风中所反映的三晋的生态环境、社会生活风貌作了简要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晋文化的特色作了归纳。  相似文献   

11.
宋陈文化与宋陈之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区域性特征,一直是文化史家乐于探索的问题。1981年,任继愈先生发表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地区性》一文,将中国先秦时代的文化区域一分为四,即邹鲁、燕齐、三晋和荆楚。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这中间,关于前三种文化形态划分的科学性,本文不敢妄评,单就荆楚文化而论,任先生将《楚辞》、《老子》及受老子影响的庄周并称为荆楚文化的精神成果,确有诸多值得辨异的地方。本文认为,在屈宋和老庄之间,其思想实质大异其趣,活动区域相距千里。老庄应属于宋陈文化,屈原、宋玉才是荆楚文化的真正代表。  相似文献   

12.
朱晓进所著《“山药蛋派”与三晋文化》一书(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8月版)作为“中国二十世纪文学与区域文化“丛书之一,从地域文化学的研究视角,全面论述了“山药蛋派”文学与三晋文化的关系,阐释了山药蛋派文学的文化意蕴、文化价值和文化意义,成功地实现了对“对山药蛋派”文学由政治工具判断向文化价值判断的跃迁,是“山药蛋派”研究中一部开拓性的力作。  相似文献   

13.
我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观蔡尚思我对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基本观点,已详见于《中国思想研究法》、《中国历史新研究法》、《中国传统思想总批判》、《中国文化史要论》、《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等专著,并写有《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九大丈柱》等专文加以阐述,这里略述其大要...  相似文献   

14.
周代祭礼哲学与复古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始宗教是人类童年时期的幼稚文化,也是惰性极强,对人类历史影响深远的文化。原始宗教的核心——祭礼,对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的影响尤为巨大。本文力图从周代祭礼哲学与复古情结的关系揭示中国古代社会普遍存在的复古思潮和历史渊源。一周代祭礼思想主要包括在记录周代礼治文化的《周礼》、《仪礼》和《礼记》中,而尤以《礼记》最有代表性。祭礼的目的有三  相似文献   

15.
赵逵夫 《中州学刊》2008,(1):218-222
先秦时代的"纵横家"多出身于一般士人.他们凭借自己的丰富智慧和辩说能力走上政治舞台,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与管理.他们的出现大大地冲击了此前一千多年卿大夫职务的世袭制度,对以后的征辟与察举制乃至科举制的形成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纵横家起于三晋,也以三晋士人为主.三晋和燕国本皆姬姓之国,相互间虽有诸侯国之间的利害冲突,但士人、贵族去此就彼,并非后代意义上的"叛国",只不过是"择主而仕".随着"一天下"思想的逐渐流行,齐、秦、楚也有了"一统"观念,所以不能以"朝秦暮楚"作为否定纵横家政治立场和道德观念的理由.《鬼谷子》是纵横家留下的唯一一部理论著作,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在充分探索人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论述劝谏、建议、协商、谈判和一般交际技巧的书.作为我国古代外交经验和技巧的集大成之作,《鬼谷子》的学术价值应予肯定.  相似文献   

16.
<正>刘辉所著《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觉——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再研究》(以下简称《文化自觉》)一书,2008年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统考察了五四以来至1956年中共文化思想演进的历史脉络和发展特点,着力探讨了该思想形成的文化背景、思想根源、形成标志和文化纲领以及此后的传播与深化等问题。全书视野开阔、逻辑严密、资料翔  相似文献   

17.
春秋战国时期,商宋之地社会群体由于殷商遗民身份而在精神层面长期受到周朝统治者的文化压制和侮辱,又由于居住在中原军事要冲之地,这又使得他们在生活层面备受战乱频仍之损害。这种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社会现实是《庄子》思想形成、包括畸人形象塑造的文化地理环境。《庄子》思想的形成与商宋之地的地域文化有着历史近时段、中时段和长时段的因果关系,《庄子》的畸人形象也具有商宋之地社会群体形象特征。  相似文献   

18.
齐文化与先秦军事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先秦军事思想进行梳理,认为其发展与齐国的人物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即整个先秦军事思想演变发展的历史,处处有齐文化的深深烙印.文章以《司马法》、《孙子》、《六韬》等典籍为显著标志,将先秦军事思想逻辑嬗变、持续发展的过程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进行逐段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肖永明  罗山 《云梦学刊》2009,30(3):24-28
自21世纪以来,对《孝经》的研究涉及到成书、版本、历代《孝经》之学、《孝经》思想等方面。希望以后的《孝经》研究不要过于局限于对其“孝道”思想的阐释和翻译上。只有结合具体的历史情境和学术背景,才能对《孝经》思想以及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20.
作为沟通《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的美学作品,《判断力批判》的辩证思想处处可见。除了社会历史和文化思想历史发展的积淀,康德本人作为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创者的远见卓识,也成为该书闪烁辩证思想光辉的重要原因。而这其中,关于美的分析和关于崇高的分析两部分,尤能体现出辩证法的灵活运用。这种辩证的思想在击败莱布尼茨一沃尔夫的形而上学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由于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我们不能苛求此书完全摆脱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