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一、双音节谓补词组和谓补式合成词的区别在语法教学中,特别是句子成分分析的教学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双音节谓补词组和谓补式合成词的纠缠问题。这是因为双音节谓补词组和谓补式合成词从结构关系到结构形式都极其相似,很容易混淆起来。因此,在讨论双音节谓补词组的时候,应该先分清它和谓补式合成词的界限,否则,就会影响对句于成分的划分。例如: ①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了大地。②中间靠右的玻璃柜里放满了古玩。这两个句子中的“染红”和“放满”到底算谓补式合成词,还是算双音节谓补词组呢?  相似文献   

2.
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直补政策效率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粮食主产区直补政策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是多维的,对其效率评估也不能一概而论.中国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直补政策,在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与综合效率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粮食直补政策Malmquist生产率偏低应主要归咎于技术无效率,提高粮食直补生产率应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为此,应在财政能力可及的范围内提高直补标准,扩大直补规模;加强粮食直补信息化建设,简化补贴资金发放程序;充分发挥规模经济优势,不断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推动农业生产技术创新,提高粮食直补资金利用效率;因地制宜优化粮食直补制度,甄别制度优化重点.  相似文献   

3.
“补天”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有不少关于“补天”的神话。贵州西北传有谷佛补天,广西大苗山传有桑哥补天,汉族则有著名的“女娲补天”。郑獬有诗云:“女娲炼石五,上补天之缺。如锢黄金液,万古无由裂”(《郧溪集》二十三)。或以为“补天”神话反映了人与自然的斗争,是民族  相似文献   

4.
夏卫平 《学术论坛》2005,(6):117-120
柳宗元是一个理想化的补天者。他的补天理想形成,与他个人的经历和所处的时代关系密切。矛盾尖锐、弊端百出的时代,呼唤着补天之才的出现;个人的特殊背景,使他对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了补天理想的形成。柳宗元正是顺应这一历史趋势,被推向了政治舞台,担任起补天的使命。柳宗元的补天理想,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也是他整体思想中的亮点;不仅贯穿在所有的思想之中,也贯穿在所有的作品之中。他用自己的一生去追求和实现这个理想,执著坚韧无怨无悔。解读柳宗元的补天理想,有助于我们走近柳宗元,认识柳宗元。  相似文献   

5.
王文权 《学术探索》2012,(1):132-135
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代官员的官服补子是等级社会秩序区分官阶大小的一个重要标志,富有鲜明的时代性。官服补子的历史起源和界定是有据可查的,文武官员官服补子的纹就是官位的最主要的内容,从中阐释补子所蕴涵的艺术特点与人文思想。清代补子历史与文化的传承是我们了解和认知清代满族民俗的特有途径,也是满汉文化融合的体现。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和丰富的象征寓意,更是艺术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再现。正是在此基础上,清朝官服补子在艺术审美领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补拉”制度就是侗族社会的最有代表性的宗法制度,既与汉族等其他民族一样具有宗法制度的一些共有的一般性规律和特点,又表现出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补拉”,侗语称之为“buxladx”,意为“父亲与儿子”,转译成汉语时习惯称为“房族”。“补拉”组织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基础,成员相传有一个共同的“补”(祖父、曾祖、高祖),相互之间便具有同姓同宗的近亲血缘关系。侗族习惯聚族而居,聚寨而居,历史上古老的寨子开始时都是单一“补拉”居住的村寨。后随宗族人口增扩,大“补拉”分拆成数个小“补拉”,或者缘于外宗、外姓家产的迁入、繁衍,村…  相似文献   

7.
第一,“以工补农”的提法,使“补农”的路子只局限在发展乡村工业上,道路比较狭窄。诚然,发展工业,利润较多,这样乡村可以拿出工业收入中的一部分用于抵偿对群众的各种提留,一部分还可以用于对农田基本建设和各种农用机械添置的投入。但是在农村这个广阔的背景中,“补农”不仅仅只靠工业的发展。事实上“补农”是多方面的,所有村办企业都可以起到“补农”的作用。如果只提“以工补农”就往往容易把“补农”的视野圈定在一个窄小的范围内,障碍了“补农”的诸多因素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冯梦龙和三言》一书在原书第三次印刷时,著者增添一段文字:“一六三四年,冯梦龙又辑成《智囊补》一书。现在传世的只有《智囊补》一书,《智囊》则尚待发现。”(见第九十四页)此说实误。实际《智囊》一书现还传世:上海图书馆即藏有明刻本《智囊》,为二十八卷,半叶九行,行二十字,评十九字,题空二字,前有张明弼叙、沈几叙及冯梦龙自叙。据笔者所知:明刻本《智囊》,上海图书馆有,北京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也有。又,关于《智囊》和《智囊补》的关系,有人认为“《智囊补》不过是增订性质的重编本,而不是续编本。”更有甚者进而指出“《智囊补》实际上是《智囊》的‘增订版’,《智囊》的内容已全部为《补》所囊括了。”然而,两说均不符事实。笔者在上海图书馆有幸见到了明刻本《智囊》和清刻本《智囊补》两书,对其进行了统计和核对。从目录看,《智囊》和《智囊补》同为十部二十八类;不同的是,《智囊补》将《智囊》“捷智、术智”两部作了次序前后的调整。从篇目看出,《智囊》为九百六十八篇,《智囊补》为一千一百  相似文献   

9.
傅承洲 《江海学刊》2014,(3):181-187
在中国章回小说史上,不少作品是在前人小说的基础上增补而成,其人物和情节与原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故称这类小说为章回小说补书。按其增补的位置,补书可分为书前弥补、中间插补和书后续补。按其存在方式,有的与原书合为一体,有的脱离原书独立存在。这些作家之所以热衷于为他人的小说作补书,或认为原书存在重大缺陷,需要弥补;或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或看到原书热销,借机推销自己的作品。补书"概无佳作",最重要的原因是作者缺乏原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作者亦步亦趋地模仿原作的人物与情节,无异于带着镣铐跳舞,完全违背了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0.
《韵补》所引汉代著述 ,多为宋人所见旧本 ,可以用来校、补现存文献之缺失。本文以《易林》之例 ,说明在对汉代文献整理、研究方面 ,《韵补》和《太平御览》等类书有着同样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董必武同志早年曾说过:他只是“一块补补丁用的布头”,还说:无论党和人民需要把他补在什么地方,他都乐意服从党的需要。用来补帽子,戴在头上也行;用来补裤子,坐在下面也行,综观董老的一生,他的确做到了这一点。无论党和人民把他安排在什么岗位上,他都埋头苦干,不声不响地做了大量有益的工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小说创作中,为史补遗、发其英华的"史补"意识和为史补情、为情补史的"情补"意识,是最为突出的两大类型."史补"意识的发生,既源自对小说与史传关系的认知,复来自对小说功能的理解,同时又隐含着提高小说地位的深刻用心."情补"意识则是沿着先秦儒家"道始于情"的人道观和"情本体"论而来的.所谓"为史补情",就是对史传或民间流行的情爱故事,作敷衍增饰,以补史记之不足或遗漏.而冯梦龙<情史>的编纂和以"史"命名的目的,则在于"为情补史",并以此宣扬他的"情教观".这一"情补"的创作意识,一直延续至<红楼梦>.二者所"补",形成了经史等"大帐簿"之外的"小帐簿",丰富了中国的"史文化"和"情文化",并构成正统文化之外的"第二文化".  相似文献   

13.
傅波  钟长山 《理论界》2004,(5):269-269
大多读过《红楼梦》的人无不为小说的博大精深而惊叹。惊叹之余,总觉得小说的背后隐藏点什么。作者为什么写这些亦真亦假的“满纸荒唐言”?为何有“一把辛酸泪”?其难言之隐到底是什么?本文认为作者为逃避社会文纲的制裁,故借儿女之情的琐事,寄托着对朝代更叠的大感慨。悼明之亡,揭清之失是作者创作《红楼梦》的主要政治倾向。小说开篇就为“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而懊悔。“补天”显然是作者创作小说的根本目的。那么作者是补哪个朝代的天呢?是补清朝之天还是补明朝之天呢?小说开篇就提到“大荒山青埂峰”下有块不能补天的“顽石…  相似文献   

14.
国家粮食安全与种粮补贴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农民实行粮食直接补贴是我国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大局。通过对2004年粮食直补情况的调研,我们认为:我国粮食直补政策目标定位应放在“以保障粮食安全和弥补粮农收入为目标,以稳定粮食产量为调节目标”上。总结江西粮食直补效应及各地直补实施中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将现行直补纳入农业税减免、统一规定全国粮食补贴下限并设立种植规模补贴、粮食补贴费用应主要由中央政府承担以及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民直接收入补贴制度、建立和完善包括农业补贴在内的农业支持法律体系、设立农业保险制度、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国家对民办幼儿园进行以奖代补的扶持政策,于2012年末在地方落实.为了研究民办幼儿园扶持的效果以及影响,文章根据西部某省S县的民办幼儿园奖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县级政府以规模为主、质量为辅的民办幼儿园的奖补金额下发后,不同地区(县城、乡镇、村庄)的民办幼儿园,获得的奖补金额存在显著的差异,按照县城、乡镇、村庄的顺序呈现出奖补金额递减的趋势.如此的奖补措施忽视了边远村庄小规模民办幼儿园在教育供给上的贡献,很可能导致财政奖补机制上的“累退效应”.从“儿童受益原则”的立场出发思考民办幼儿园奖补问题,应对那些处境不利幼儿所在的小规模民办幼儿园给予扶持,提高其办学质量,从而促进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6.
我怀孕5个多月了,最近感到胃口不太好,浑身没有力气,体重也不见增长。我做了微量元素检测,结果显示体内锌含量明显偏低。我一直有服用叶酸的习惯,而体内锌流失的原因正与此有关。我现在是不是不适合补叶酸了?如果要补,那要怎样补才合理呢?  相似文献   

17.
在柳无忌辑印的《苏曼殊诗集》内,内容全部共计八十四首,这把王德钟辑《燕子龛遗诗》,冯秋雪辑《燕子龛诗》,沈尹默辑《曼殊上人诗稿》,周瘦鹃辑《燕子龛残稿》,段庵旋辑《燕子山僧集》的资料,都包括在里面了。北新本《曼殊全集》出版时,从凌挹秀处补到一首,刘季平处则先后补到两首,所以一共是八十七首。等到开华书局出版《普及版曼殊全集》时,我又从张云雷处补到三首,邓以蛰处补到三首,沈燕谋处补到四首。云雷和以蛰是  相似文献   

18.
目前,以县为单位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途径存在"占优补劣"、过分依赖土地开发、补充耕地后期管护缺失、违背自然规律的过度开发、"易地占补"难以监管等诸多现实困境,应围绕回归建设用地单位的耕地占补平衡责任主体和国土部门行使耕地保护监管本位职能这一核心,以所占耕地产能为依据,按照阶梯费率形成的耕地复垦费来倒逼用地单位加强耕地保护,同时,把土地整治作为耕地补充的实施平台,通过加强对土地整治效果的监督、确保耕地产能的占补平衡来体现国土部门对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落实的监管职能。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诗歌的补亡精神——以《文选》补亡诗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辛华 《文史哲》2004,(3):34-39
束皙的《补亡诗》被列为《文选》诗众体之首,具有明补《诗经》之佚失、暗补填笙乐之歌辞两种意味。它既是西晋尚古、拟古等文学复古思潮的反映,又与当时因贵古而托古、补古的风气相关。梁代中期的文学复古思潮、尚古重源的儒家文体流变观以及《文选》的选录标准等原因,使得萧统将束氏《补亡诗》置于《选》诗之首,这就为后世的诗坛树立了一个典范。无论从狭义的角度还是从广义的角度,据事虚拟式补亡诗多有出现。这种补亡传统的发扬为小说、戏剧的发展作了铺垫。  相似文献   

20.
韩娟  薛剑 《兰州学刊》2011,(2):86-89
研究目的:分析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耕地保护和占补平衡问题,为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提供新思路。研究方法:综合分析、实证分析、比较分析方法。研究结果:通过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特点及其与耕地保护之间关系的分析,得出影响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主要原因为:客观方面自然资源限制、管理方面利益协调和激励机制滞后等;针对影响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因素,重点从建设资源集约利用机制角度缓解资源限制,从构建参与主体利益协调和激励机制角度完善占补平衡工作秩序。研究结论:新机制的建立对于加强国家重点项目耕地占补平衡的约束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