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Bildung即教化概念在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通过对教化的概念分析,可知教化的一般本质就在于使人类自身成为一个普遍的精神存在,以及伽达默尔将教化区分为实践的教化与理论的教化。教化概念其实可以看作是《真理与方法》乃至伽达默尔的整个解释学的开端。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以来,现代西方哲学渐渐形成了解释学和分析哲学两大阵营,实用主义与分析哲学走向融合,实用主义从皮尔士发展到罗蒂、普特南等新实用主义者.分析考察伽达默尔与罗蒂在"对话与教化""前见与基础""真理与方法"等几个方面所理解的异同,罗蒂向解释学注入了实用主义的因素,因而超越了伽达默尔的传统形而上学旨趣的残余.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解释学史上,伽达默尔的重大理论贡献既在于完成了从作为技艺学和方法论解释学向哲学解释学的转变,更在于实现了由理论解释学向实践解释学的飞跃,使解释学与实践哲学获得了真正的统一,在解释学基础上推动了实践哲学的重建与复兴。历史悠久的实践哲学的重新接续和复兴重建是伽达默尔解释学的理论落脚点,也是其全部解释学思想一以贯之的中心线索,同样是西方解释学的最新发展形态。对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与实践哲学的内在关系及其实践哲学的定位作出鲜明的基本判断,指明"以善本身为目的的反思"为己任的实践哲学是伽达默尔解释学理论运思的主题,这是当代解释学研究的一项重大论题。  相似文献   

4.
辩证解释学:施莱尔马赫与伽达默尔的初步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施莱尔马赫解释学的辩证性和对话性对伽达默尔诠释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施莱尔马赫解释学的辩证性和对话性及其关系可从四个方面阐释:严格的解释实践与不严格的解释实践、语法解释与心理解释、解释学循环、我们能比作者理解他自己理解得更好。这四个方面的思想都对伽达默尔诠释学思想的形成有所影响,从解释学的辩证法方面来对施莱尔马赫与伽达默尔进行比较,比较异同,评述关联,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辩证解释学方面,施莱尔马赫堪称伽达默尔的先驱,他开启了西方解释学后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伽达默尔继续开拓这个思想方向并使之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5.
伽达默尔的教化解释学与古代亚里士多德对实践智慧的讨论密切相关。实践智慧不是理论的知识,也不是关于始点知识的努斯(nous)。实践智慧与实践的活动相关但与制作的技艺活动相区别,因而它同善的事物相关。在今天这样一个科技主义无孔不入的时代中,伽达默尔对传统实践智慧的复兴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他重新纠正了近代以来人们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理解的偏差;其次,他主张重新恢复实践智慧的地位,对于我们反思规范伦理学与技术主义富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追溯伽达默尔哲学的理论渊源时,由于伽达默尔本人高举“哲学解释学”的大旗,人们往往想当然地把他与狄尔泰乃至施莱尔马赫这样心理学色彩浓厚的解释学家联系起来。其实,如果说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是一种成熟的、成型的历史研究方法的话,那么,这种新颖夺目的的现代历史哲学与  相似文献   

7.
伽达默尔建立了现代解释学。他否定了实体论和绝对意义,而把解释归结为视域融合,从而肯定了意义的历史性。他认为审美解释与一般解释没有本质的区别,提出了审美无区分的观点,试图用解释学取代美学。后期伽达默尔认为审美是最高的价值,审美解释可以超越历史局限,达到同时性,从而超越了历史主义,走向审美主义。伽达默尔解释学的审美主义并不彻底、成熟,还没有完全走出历史主义,因此是在历史主义到审美主义之间。  相似文献   

8.
论伽达默尔的解释学对语言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伽达默尔解释学的核心是语言问题,其主要内容都是围绕着语言与理解、语言与世界这两个关系范畴而展开的。文章着重介绍和分析了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一书中的有关论述和基本观点,并通过与英美语言哲学及传统解释学的比较,指出了它在理论上、方法上的超越与开拓,及其存在的某些极端化倾向。  相似文献   

9.
伽达默尔在新的理论背景中赋予了教化概念更深刻的内涵,这就是现象学和历史主义,它们对于伽达默尔孕育他的教化概念有着十分重要的催化作用。伽达默尔从现象学那里赋予教化以理性主义的特色,它承认意识、主体等概念存在的合理性,并且对实证主义、科学主义展开批判;同时,伽达默尔的教化思想也从历史主义那里吸收了为精神科学奠定科学基础的努力,并且使得教化展示为历史主义的辩证综合论和实践智慧特色。  相似文献   

10.
哲学解释学不仅同现代现象学有关,而且与辩证法传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往往突出前一个方面,而后一个方面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实际上,伽达默尔在深入研究解释学的过程中,看到了辩证法对于解释学的重要意义,并自觉地将二者加以融合。通过对伽达默尔本人思想的分析,就可以揭示出解释学走向辩证法(也就是辩证法返回到解释学)的过程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提要]马丁?布伯的宗教哲学思想包含着强烈的对话解释学、对话哲学与关系哲学维度,实际上这些维度之间具有内在联系,而它们的内在联系的基础就在于“我-你”关系对话。布伯这种“我-你”关系与作为伽达默尔解释学核心的解释学“我-你”关系得以成形的一个重要原因,它同时与伽达默尔解释学“我-你”关系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对伽达默尔来说,解释学不仅是哲学,而且是实践哲学。伽达默尔的实践哲学是在以往实践哲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尤其是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伽达默尔的实践哲学既包括理论,也包括实践,是对人类生存的一种反思,尤其是人类的世界经验和生活经验。伽达默尔的实践哲学建立在正确地运用理性的基础上,它超越了以往的形而上学,他真正想要批判的是对理性错误地运用,并不是理性本身。伽达默尔实践哲学为未来哲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非控制行为与非语境话语等非理性因素在解释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体包括意识形态批判、精神分析学、情感与信仰等,揭示出"理解的绝对性"在于理解的非理性因素方面。如果它们被忽视,就会造成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理解。这些非理性因素也常在人本主义学说中浮现身影,如尼采的超人意志等。哈贝马斯和利科看到了这一点,顺带着认识论、方法论的补充,他们在"崩溃的理性"帝国中重建了以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为代表的以现象学为理性基底的本体论解释学。  相似文献   

14.
本文深入、细致地探讨了伽达默尔与布尔特曼的关系,这个关系在西方解释学史上很有意义。布尔特曼不仅是海德格尔的友人,也是伽达默尔的老师,对当代西方解释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个贡献决不仅仅限于神学,同时也是哲学的,而后者以往学界挖掘得很不够。布尔特曼和伽达默尔一样隶属于海德格尔学派,而不是伽达默尔所认为的隶属于狄尔泰学派(尽管这两个学派具有内在的关联)。作者在一定的意义上纠正了伽达默尔对布尔特曼的偏颇看法,对后者给予了比较公正、客观的评价,澄清了一段历史,它有利于我们全面、正确地理解当代西方存在论解释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效果历史原则浓缩了伽达默尔解释学的主要思想,它实际上由三个基本范畴所构成:效果历史、视域融合、时间距离。它们之间相互关联,具有一个辩证结构,本文旨在分析这一结构,以期从一个侧面揭示解释学与辩证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哲学解释学不仅同现代现象学有关,而且与辩证法传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往往突出前一个方面,而后一个方面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实际上,伽达默尔在深入研究解释学的过程中,看到了辩证法对于解释学的重要意义,并自觉地将二者加以融合。通过对伽达默尔本人思想的分析,就可以揭示出解释学走向辩证法(也就是辩证法返回到解释学)的过程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解释学的发展始终与语言问题相关。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认为 ,人是语言的存在物 ,语言是理解的普遍媒介 ,理解中的视界融合就是一个解释者和本文之间无穷的语言游戏过程。语言的本体论意义意味着对生活世界的重新确认。伽达默尔由此展开了对近代以来的理性主义和实证科学方法的批判 ,显示了哲学解释学的文化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8.
作为"显学"的解释学的世界性传播同样得到了中国哲学界的积极响应,集中表现在力图"创建中国解释学"和将作为一种方法论的解释学运用于中国经典的理解和诠释上。但学界普遍认识和研究不足的是,作为解释学的当代最新形态——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既是一种本体意义上的解释学,从根本上说,更是实践哲学,而恰恰是在这种存在论和实践论意义上的解释学才真正能够赋予中国哲学以新的思想生命力和理论特色。能否从悠久与丰富的解释史中提升创建出有中国特色的解释学以及立足于实践哲学来审视中国思想智慧,确立中西对话与融通真正"交合域"(mutual fusion horizon),推动中国哲学现代复兴和扩大世界性影响,可谓是中国哲学的解释学效应问题所蕴含的真正实质与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9.
从哲学解释学到实践哲学 ,是伽达默尔哲学思想的第二次转型。这次转型与第一次转型有着内在的关联性 ;与哈贝马斯等人的论战是促成这次转型的重要契机 ;实践智慧则是这次转型的牵引者  相似文献   

20.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征,因此,实践智慧在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体系中具有突出的地位。伽达默尔围绕实践智慧的概念阐明亚里士多德的道德知识理论,并在其文本中详细分析了道德知识与技艺知识之间的异同之处。伽达默尔这一研究思路基于他的解释学基本理论,突破了亚里士多德研究的传统视域。这一创新对当代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研究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