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农村能源的发展战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问题已引起世界的关注。在我国,占全国70%的农村人口生产和生活都需要巨大的能源消费量,1995年农村消费各种能源达6.9亿t标准煤。而农村生产特别是乡镇企业生产设备、技术设备落后,资源浪费严重,不能实现达标排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活用能以传统生物质能为主,能源利用效率低,同样存在着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弊端。针对此,迫切需要研究制订适合国情的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以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作为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战略资源,能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本文首先梳理和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供应和消费情况,从时间、地域、供应结构、消费结构等四个维度分析了能源供需的特点。其次,基于供应能力和需求总量展望了未来能源供需前景及问题。最后,以能源结构调整为视角,阐述了破解我国能源供需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我国水电资源的分布特点、开发利用现状和目前我国电力市场与农村小水电的发展 ,概略分析 2 1世纪气候变化对我国水电能源开发的影响 ,讨论我国水电发展计划、预测2 0 5 0年水电能源开发利用状况。并对 2 0 5 0年我国水电能源发展战略提出分析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能源资源现状是"富煤、贫油、少气",能源对外依存度高、环境友好性差、能源使用效率低,暴露出常规能源市场垄断、高效清洁利用市场驱动力不足、新能源与替代产品的比价关系扭曲等问题。中国能源革命的市场驱动策略应在提高能源效率、改善用能结构,动员更多的行业加入能源市场,建立以能效提高、环境改善、资源节约为衡量标准的"发展权"交易市场等方面做出创新选择。  相似文献   

5.
地缘环境决定一个国家的对内对外政策,同样也决定着一个国家对能源战略的选择方向。中国的能源战略得当与否,关系到中国未来几十年发展的空间和速度。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能源安全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空间和速度,特别是在能源的可持续供应问题上,如何做出选择,事关我国能源战略的安全。中国的能源输入通道主要分海路和陆路两个方向,其孰重孰轻,孰先孰后,得失如何值得我们进行认真的研判。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小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能源消费增长难以避免。开源与节流是我国重大的能源方针政策,节流解决不了能源需求快速增长与供应不足的矛盾,把我国能源供应的增量放在进口上也有很大的风险。我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头猛、潜力大,由于源头无法控制,难以担当能源供应的重任,节约优先、发展替代能源不足以支撑我国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所以,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我们迫切需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的中国能源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7.
据预测和规划 ,为满足电力消费的增长 ,我国的火力发电装机容量将从 2 0 0 2年底的 2 .6 42 0× 10 8kW增加到 2 0 10年的 4 .9× 10 8kW ,到 2 0 2 0年将达约 6 .0 5× 10 8kW .按照我国能源的资源条件 ,85 %的一次能源来源于煤炭 ,以 2 0 0 2年发电煤耗 381g/ (kW·h)计算 ,预计 2 0 0 4需消耗的发电用煤约 8.3亿吨 .如此大量的煤炭燃烧将会带来 3个方面的影响 :a .排放出大量的SO2 、NOx、CO2 及烟尘等 ,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b .需要有巨大的煤炭运输能力 ,或占用目前有限的铁路资源 ,或加大公路运输基础投资 ;c .加大了电网调配能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能源的未来:结构优化与多样化战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能源是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长期以来 ,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一直以煤为主。本文讨论了中国能源结构的变迁过程以及能源结构变动刚性的原因 ,探讨了能源结构中煤份额降低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能源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我国能源消费预测与能源发展战略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我国能源未来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应用了混沌动力学模型对未来能源消费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  相似文献   

10.
系统分析江苏的能源现状及未来能源发展战略,给出江苏省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研究利用国内外能源资源达到供求平衡的必需性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2010年9月28日,德国联邦经济与技术部发布了《能源战略2050——清洁、可靠和经济的能源系统》报告,提出了德国至本世纪中叶能源发展路线图。本文梳理了该能源战略的要点,重点围绕可再生能源和电网发展,从统一规划、电网建设、可再生能源经济性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我国和德国各自的特点,以期对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2.
能源发展战略是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能源发展战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以外来为主的发展阶段,以自给为主、外来为辅的发展阶段,对外依存度逐步加深的发展阶段.当前,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制定江苏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成为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能源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在终端能源中的比重将不断提高;同时,优质能源之间的竞争也必将日益激烈。本文选取了一种可行的终端能源价格竞争力评价方法,并以北京市为例做了比较和分析,研究了能源储备量、能源政策对价格竞争力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影响。目前,北京市几种主要的终端能源的价格竞争力排名是煤炭、天然气、电力、石油,但从一次能源的稀缺性可以得出作为二次能源的电能有日益发展的趋势;国家能源政策和北京市能源政策决定了终端能源的未来发展趋势就是不断提高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比例。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能源进出口、能源人才安全、能源布局、能源技术发展、能源替代及能源储备六个角度对我国能源战略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当前战略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增强我国能源战略安全、确保能源安全,保证能源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太阳能第一楼试运行的成功是我国对传统能源消费结构开始变革的标志: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四川的能源资源品种齐全,除了丰富的水力能资源外,煤炭、天然气、泥炭等常规能源以及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都有一定数量。但长期以来四川一直以煤炭能源消费占主导,使本来应该发挥优势的水能和天然气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第一楼自给性清洁能源选择的重要启示就是要充分结合区域资源优势、高效利用能源尤其是清洁能源。  相似文献   

16.
中国能源革命与低碳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减排CO2的紧迫形势下,世界出现了能源变革和低碳发展的潮流,强化节能和能源结构低碳化已成为大国能源战略的共同选择.我国当前工业化阶段能源需求较快上升的趋势,也带来严重的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的局面.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既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我国新形势下的能源战略要有创新的思路,要引导和调控需求,大幅度提高单位能耗的产出效益,同时加强先进能源技术创新,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天然气等低碳能源,促进能源体系清洁化和低碳化,并且加强国际能源合作,以多元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因此,为实现我国能源发展高效、安全、清洁、低碳的战略目标,必须加快能源体制和市场机制改革,转变发展观念,顺应世界能源变革潮流,增强低碳发展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世界范围内的石油需求市场、供应、资本的多元化,显示世界能源格局已拉开了新一轮大调整的序幕.世界主要强国纷纷出台了本国的能源发展战略.我国的能源安全形势严峻,我国必须尽快实施部署"重组、开源、节流、重储、保运、合作"的能源安全战略,以确保我国能源供应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日本“走入非洲”石油能源战略透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洲石油资源丰富且产油国经济是一种以石油出口为主的依附性经济,以及世界大国的全球石油能源博弈,是石油能源极度匮乏的日本出台"走入非洲"石油能源战略的主要原因.为实现"走入非洲"石油能源战略,日本对内联合和扶持国内大石油公司,改组合并石油公团,以提高其在非洲竞争的能力;对外则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建立并强化与非洲产油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由于能源资源的相对匮乏使得世界各国特别是石油消费大国在地缘政治中的角逐核心逐渐转移到对能源资源的争夺,特别是对石油这种具有特殊战略价值的能源的争夺上。石油的生产、运输、贮存的安全保障以及石油供需、油市波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都将成为未来世界能源地缘政治的核心问题。世界石油市场已经拉开了结构调整的序幕,呈现利益和矛盾交织、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局面。对此,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最快、石油消费量大、对外依赖程度日趋上升的发展中国家,在未来能源安全战略中应有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能源地缘政治战略对策,以确保中国的能源消费安全。  相似文献   

20.
全球气候变化及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 ,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分析了发达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历史责任 ,评价了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能源政策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的客观效果 ,对未来我国的能源消费和相应的CO2 排放的趋势进行了预测 ,分析了我国未来在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可能面临的压力 ,以及未来可能采取限控措施的代价和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并对我国能源战略有关政策提出了进一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