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偏见,辛弃疾的送别词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从辛弃疾送别词的思想主题、抒情风貌及其对文学史的影响等方面,阐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辛弃疾的送别词以丰富深刻的思想主题、变化多样的抒情风貌,蕴含着深厚博大的政治热情和强烈的国家兴亡的历史责任感,成为抒写"大我志向"的政治抒情词,从而提高了送别词的品格,拓展了送别词的境界,具有相当深远的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炎《词源》评价辛弃疾《祝英台近》词"景中带情,而有骚雅"与"作豪气词,非雅词也,于文章余暇,戏弄笔墨为长短句之诗",体现了"尚雅"的词学审美理想。张炎的评价虽然与辛弃疾在词学史上的实际地位有所偏差,但从"骚雅"的角度予以了肯定。张炎对辛词"骚雅"的肯定,不仅是具有艺术性与审美性,而且也具有一定的思想性。  相似文献   

3.
在众多的涉及到庄子思想的稼轩词中,处于青、中、老年时期的三首词各自体现了辛弃疾在不同阶段对庄子的解读的不同倾向性.从昂扬奋发的"鹏之志"到隐忍难耐的"蜗角之愤"直至平静淡漠的"牛马之安",不独是辛弃疾,历史上众多的文人们对庄子思想的受容,也都经历了类似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4.
作为辛派后劲,刘克庄的词继承了辛派词作议论化、散文化的特点,用当时的口语、谚语、俗语入词,喜欢用诙谐调侃的语句自嘲或嘲世,形成一种机巧的或辛辣的谑趣,形成一种谐谑从俗的语言风格。这种风格虽然被指"直致近俗",造成了其部分词作"奔放跅弛,殊无含蕴"的缺点,但仍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偏见,辛弃疾的送别词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从辛弃疾送别词的思想主题、抒情风貌及其对文学史的影响等方面,阐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辛弃疾的送别词以丰富深刻的思想主题、变化多样的抒情风貌,蕴含着深厚博大的政治热情和强烈的国家兴亡的历史责任感,成为抒写"大我志向"的政治抒情词,从而提高了送别词的品格,拓展了送别词的境界,具有相当深远的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苏轼和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代表,他们的创作风格具有许多相似之处,人们也常常以"苏辛"并称.本文着重论述了他们词创作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宋朝词人苏轼与辛弃疾都被称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本文以苏轼的《临江仙》和辛弃疾的《西江月》这两首词为例,比较两位词人在创作风格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从辛弃疾的诗文中探讨北人在南宋的时代环境中的社会身份,并在此基础上,从辛词中探析他深隐的郁勃不平的"身份焦虑"①.雄浑、豪迈、奔放是辛弃疾词的主导风格特色,但形成此种风格的潜在心理机制则是导致他壮志难酬的北人身份.  相似文献   

9.
幽默,一直存在于中国古代文学中。辛弃疾词的幽默,既是对词这种特殊诗体创作艺术的另类展示,也是其独特的士人处世态度的表现。幽默,是辛弃疾悲情人生的自我心理调节;是辛弃疾人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对历代文人"玩世"精神传统的发展;幽默离不开宋代"以俗为雅"审美世风的濡染;是辛弃疾的"智慧之一刀"。  相似文献   

10.
明人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五<徐茶酒乘闹劫新人,郑蕊珠鸣冤完旧案>人话引词<贺新郎·瑞气笼清晓>(以下简称<贺新郎>)一阕,并说这首词是辛弃疾"为人家新婚吉席而作",考唐圭璋<全宋词>曾收录是词,但加按语指出此词不似辛弃疾所作,然作为一代之词学文献,还是保留于此.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系迄今研究稼轩词最好的版本,但不曾收录是词,值得玩味.  相似文献   

11.
辛弃疾的俳谐词不仅蕴涵着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艺术手法多种多样,嘻笑怒骂,皆成佳篇,充分表现出辛弃疾独特的思想性格和杰出的艺术才华。对其俳谐词常用的一些艺术手法进行分析,更进一步体会辛弃疾作为宋词的集大成者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2.
辛弃疾是两宋词史上留存题序数量最多的人。稼轩词题序纪实性强,注重社交功能的发挥,经常有"戏作"、"解嘲"的字眼。稼轩词题序的特点反映了他作词所受的多方面影响,展示了他一生心态的变化。其题序创造了一个"白首为功名"的爱国词人形象。  相似文献   

13.
在金词融会北宋词风的过程中,遗山以其在文坛上的领袖地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金词和北宋词的交融是中原地区汉民族的农业文化和北方少数民族的草原文化的交融,遗山以其极高的词创作成就而成为这两种文化交叉点上的佼佼者。遗山推崇苏、辛,词风豪放,对元词的发展走向很有影响。在沟通宋、金词以及在金、元词的延续上,遗山词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遗山还是在具体词学理论指导下进行词创作的金代最重要的词人,其词体制完备;词中尊杜,极善融化唐诗;其词又有明显的“史”意识影响的痕迹;金、元之际文人歌酒狎妓之风在其词中时有反映;清代词论对其词毁誉不一。凡此种种,都体现了遗山词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4.
与其诗歌创作一样,遗山的词创作始终贯穿着对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尊崇和追摹.独特系统的杜诗学理论,相近相仿的人生经历,是遗山词学杜甫的根本原因.而诸种杜诗风格的融入,是遗山词学杜的具体表现.杜诗对宋金词人如周邦彦、苏轼、辛弃疾、元遗山等影响很大,其中以元遗山最为显著和独特.因此,称遗山词为词中的"杜陵嫡派"是毫不为过的.  相似文献   

15.
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人群的主帅和灵魂,他继苏轼之后,进一步拓展词体的艺术容量和抒情功能,在解决新内容与旧形式和传统表现手法之矛盾的实践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辛弃疾对于词体的革新,一方面提高和强化了词的文学功能,把词体改革推进了一大步;另一方面,他的词作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弊端,暴露了南宋词创作中的诸多矛盾.  相似文献   

16.
论萨都剌词     
萨都剌是在元代多元文化互相渗透影响的文化背景下涌现出的一位卓有成就的回族作家。其词上承苏轼、辛弃疾优良传统 ,形成雄奇豪迈、刚健质朴的词风 ;其怀古词所表现出的忧患意识和兴废之感构成词作的思想精髓 ;隶事用典、融化诗句以及锤炼字句是其鲜明的艺术特色。研究萨都剌词 ,对于把握宋以后词的发展变化 ,全面客观地评价萨都剌的创作 ,进一步认识汉文化对他族文化的亲和力与融合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名儒草堂诗余》作者大都为南宋遗民 ,集中作品既继承了辛派词人慷慨悲烈、豪宕恢宏的气度 ,又延续了南宋末年词人善用咏物的方式传递内心情绪的手法 ,表情极为深挚。宋元时期特殊的社会状况赋予了词集鲜明的政治指向性和浓郁的地域风格 ,由此得以另立江西一派。与同时代的“浙派词人”相比 ,强烈的兔葵燕麦之感、悲愤激楚之音溢于言表 ,内容形式与艺术风格别具特色 ,在词坛留下可书的一笔。  相似文献   

18.
词学界对于辛稼轩的研究已深入到其文学创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稼轩的文学创作也由词到诗到文 ,展现出全方位的探索景观。辛稼轩雄踞于词坛峰颠 ,既有对前人的吸收和接纳 ,同时也有对后世词人的启发和引导。因而 ,在稼轩之后的词史中 ,许多人笼罩于“稼轩风”的“晕圈效应”之中。刘须溪的词作篇目在宋人中仅次于辛稼轩 ,不仅数量众多 ,而且成为宋末辛派词人的“光辉的殿军”。本文试图以须溪“文本”为基点 ,从须溪词的比兴象征与须溪以文为词的特征两方面 ,对须溪从词体和词体精神上接受辛稼轩的作词艺术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蒲松龄具有强烈的谐隐情结,这从《聊斋志异》中即可看出。《聊斋志异》通过以下手法来酝酿其谐隐趣味:戏拟经典与公文、谐音双关、背谬性对比、夸饰、戏用典故、矛盾法、夫妻间闺中隐语、人物命名、析字法及作者把自己和朋友写入小说等。《聊斋志异》之所以具有浓厚的谐隐色彩,一是因为蒲松龄继承了唐代传奇的谐隐传统,二是因为他本人具有追求谐隐趣味的内在审美趋向。同时,寓教于乐的创作意识及民间文化对他的浸染也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