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委托代理冲突、公司治理机制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2004~2006年沪深两地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两步聚类分析方法按照委托代理冲突程度高低将研究样本划分为两类,在此基础上对公司治理机制与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高委托代理冲突样本中,公司治理机制对盈余管理行为具有显著的制约作用并且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相对较低;在低委托代理冲突样本组中,公司治理机制未能对盈余管理行为实现有效的制约,而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
盈余管理产生的根源是信息不对称环境下企业产生的道德风险,严重干扰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文章以盈余管理产生的根源为出发点,选取能够降低企业道德风险的社会责任作为视角,研究在中国当前环境下,社会责任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社会责任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具有治理作用,良好的社会责任表现可以降低企业的整体盈余管理水平,不过,相对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社会责任对企业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的治理作用更为显著;并且即使在企业具有较强的资本市场动机时,社会责任的这种治理作用也并不会减弱,依然能够较好地抑制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文章细化和拓宽了关于盈余管理治理机制的研究,为监管层更好解决上市公司盈余信息质量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代理成本的一部分,盈余管理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以修正的Jones模型估算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情况、并利用南开大学公司治理指数2003-2005年的面板数据对上市公司治理状况与盈余管理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公司治理的完善会显著降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水平,并且这种降低主要是由于董事会、监事会、信息披露以及利益相关者等公司治理机制发挥作用的积极结果。这一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4.
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盈余管理是现代企业代理问题的重要表现,与公司治理结构是否有效存在密切关系。该文以公司治理理论为基础,选取了沪深两市2001-2006年间的3749个公司年样本,从股权结构、管理层激励、董事会特征与监事会有效性四个方面,实证检验了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不合理的股权结构是导致盈余管理的主要原因;董事会、监事会没有很好地发挥其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5.
论盈余管理     
信息的不对称及会计的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理性的企业必然对盈余信息加以管理。盈余管理是中性的,不同于利润操作。盈余管理能适度弥补契约的刚性和不完备性,有助于提高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并前瞻性地引导资源配置。但盈余管理仍然是一种会计信息失真。而改进证券市场监管制度,有助于减少盈余管理的政策诱因;加强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建设,则会缩小盈余管理的操作空间;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提高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可以健全盈余管理的内外部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6.
公司治理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是上市公司的治理质量越高,会计盈余对投资者的决策有用性越强.使用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作为衡量盈余质量高低的判断标准,基于南开大学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将样本公司分为公司治理好的公司和公司治理差的公司,使用盈余一报酬模型,选取我国深、沪市2005年、2006年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公司治理与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统计结果表明,公司治理好的公司与公司治理差的公司的盈余信息含量确实存在显著差异:公司治理越好,盈余变化的反应系数越大,即盈余信息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7.
高校后勤改革由于其历史背景存在多重委托代理关系.从委托代理理论出发,分析两权分离模式下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并使用非对称信息的博弈模型分析高校后勤所有者和高校后勤经理人的行为模式,可以发现:高校后勤企业(后勤集团)的治理行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如模型所分析存在基于委托代理分析框架的机会主义和道德风险问题.对这种决策过程及其选择偏好的研究,无疑对科学决策的形成和规范后勤公司治理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界定盈余管理的范围入手,分析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揭示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9.
新制度经济学为深入研究公司治理问题奠定了大量的理论基础,包括契约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企业与经济组织理论和现代产权理论等。新制度经济学家们就如何在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出发尽量减少代理问题和代理成本做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将新制度经济学在委托代理理论方面的相关观点分门别类的与现代公司治理中代理问题的研究方法做出比较,认为造成代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的不对称,而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主要途径是:约束和激励。  相似文献   

10.
两权分离带来的信息不对称及代理冲突,使得外部审计成为公司委托代理问题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审计治理效应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回顾,综述了审计治理效应研究的主要成果,提出在我国当前制度背景下充分发挥外部审计治理效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一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盈余管理现象十分严重。董事会作为公司;台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会对公司盈余管理产生很大的影响。文章从实证角度分析了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发现董事会规模和盈余管理的程度之间存在U型曲线关系;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成反比,但t检验不具有显著性;董事会持股和审计委员会与盈余管理的大小都呈反比。根据以上结论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公司治理因素对盈余信息含量产生的影响近年来备受关注,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其结构、行为、激励和人员特征也会对盈余信息含量产生影响.以深交所部分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其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与盈余信息含量负相关;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兼任的公司,盈余信息含量更低;董事会成员持股比例与盈余信息含量正相关;董事会中财务专业背景的人员比例与盈余信息含量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作为独立于管理层与股东之外的第三方力量,机构投资者在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方面一直被国内外学者和政府监管部门寄予厚望。然而,目前公司治理领域有关机构投资者治理角色研究尚存在有效监督、无效监督、战略合谋三种争论。为回答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究竟发挥何种作用的问题,文章以企业两类代理成本为切入点,从投资组合角度重新审视了机构投资者的治理行为,并结合不同内外情境解释了其参与治理行为的权变观点。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有限注意理论,利用2013-2017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通过定义监督型机构投资者,从投资组合权重与投资组合集中度两个维度,采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两类代理成本的影响,并运用工具变量法对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同时结合公司内外不同情境,借助分样本检验辩证分析了机构投资者的治理行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投资组合作为机构投资者分散风险的投资行为模式,在参与治理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双刃剑"效应,监督型机构投资者与投资组合集中度在降低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第二类代理成本的同时,却以提升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第一类代理成本为代价。进一步从外部市场环境与内部高管、控股股东三个方面,发现机构投资者在不同情境下的治理行为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在欠发达地区与存在强权高管的上市公司内,机构投资者加剧第一类代理成本的现象表现得更为明显;而公司内支持型控股股东的存在,则会加强机构投资者对第二类代理成本的抑制作用。上述研究运用权变的观点,实现了从以往关注机构投资者"持股数量"向"投资组合集中度"研究的创新性转变,在丰富机构投资者研究视角的同时,为以权变观点看待机构投资者治理行为的合理性提供依据。研究一方面能够帮助上市公司通过引入监督型机构投资者进行管理创新,提升其治理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也为证监会创新监管模式,运用权变的观点充分认识机构投资者的治理行为,制定分类引导异质机构投资者的相关文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现有文献发现,宏观经济环境和管理层特质均可能影响企业投资,但对两者交互作用的研究比较少.以2003—2016年A股上市公司的季度数据为样本,检验管理层业绩预告历史所体现的预测能力(或特质)是否影响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以往的业绩预告的准确度越高,本期的投资效率越高,但以往的业绩预告的准确度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投资之间的关系无显著影响;以往的业绩预告的乐观偏差会降低本期的投资效率,而以往的业绩预告的乐观偏差越大,企业投资总量和投资效率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敏感度越弱.研究结果表明,在企业投资的治理机制中应该考虑业绩预告历史所体现的管理层特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企业理论中,企业的融资安排不再是仅涉及融资成本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债权和股权两种不同性质的契约在约束经理人行为和解决代理问题上有着不同的约束力,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互相补充.我国国有企业经营效益低下大部分是因为国有企业缺乏合理的融资结构,因而导致治理的低效率.所以,要提高企业效益就必须改革企业融资制度,让企业在自由的、市场化的融资条件下作出正确的融资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